进入老年版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走进乐清 > 方志·年鉴 > 市志年鉴 > 乐清年鉴 > 2021 > 中共乐清市委

农村工作

发布日期: 2022- 02- 21 14 : 57 浏览次数: 82 来源:市志办 字体:[ ]


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

投资6.56亿元新建“溪路踏歌
·状元寻履”等4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共40个备案项目,投资完成率110%,超额完成年度考核任务。投资2亿元提升5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其中山水雁楠跨区域精品示范带市县提升项目共7个,总投资1.44亿元,投资完成率100%。新(续)建西部休闲产业带项目22个,总投资20.51亿元,依托当地特色资源打造2条精品旅游线路。

美丽乡村全域建设

开展新时代美丽乡村创建。2020年创成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118个,其中精品村40个。创成省级示范乡镇2个、特色精品村4个、温州市级标杆乡镇1个。提升村庄整体面貌。分4批下达美丽乡村建设项目8个,总投资1394万元,下达补助资金932万元,提升村庄道路、美丽庭院、村庄绿化和环卫设施,抓好整治后空间再利用。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至年末,完成全市三年共建设集中型项目190个村,综合验收189个村,移交公用建设局运行维护175个村,完成建设分户型项目60个村,直接交予农户自行维护;累计办理结算179个村,拨付资金9批。

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处理

按市分类办统一部署,推进垃圾分类城乡一体化。提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体系,强化终端处理水平。完成96个行政村的生活垃圾分类建设任务,城乡生活垃圾分类覆盖面87.07%,超额完成省定覆盖面85%的目标任务。

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

全面落实省、市农村劳动力素质提升培训工作部署,共培训1412人,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其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1212人,含温州市级实用人才100人、省级实用人才28人,高素质农民172人。

扶贫开发工作

实施低收入农户动态管理。每个月对低收入农户数据信息进行核准完善,并录入浙江省低收入农户共同富裕系统,掌握每户农户的家庭情况、致贫原因、脱贫需求等情况,精准扶贫对象。开展农村年家庭人均收入8000元以下、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户和无房户、因病致贫困难群众、可享受而未享受社会救助政策对象、零就业家庭的大排查大清零工作,确保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开展“一户一策一干部”活动,要求各乡镇(街道)建立健全困难家庭帮扶工作机制,结对党员干部根据困难家庭的实际情况制定帮扶实施计划,帮助发展生产、安排公益性岗位、组织培训就业,鼓励志愿帮扶,引导亲友近邻守望相助,帮助其家庭脱贫。开展低收入农户产业就业和折股量化帮扶增收工作,完成巩固和新增帮扶低收入农户增收1606户,户增收2000元以上。开展金融扶贫工作,修订《乐清市扶贫小额贷款管理办法》,根据实际调整放贷利率和贴息金,解决农户发展资金难题。全年发放小额贷款6716万元,收益农户1313户。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全市13个乡镇(街道)、85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及116个企业参与,采取“送钱、送物、送服务,走访、交流、拓思想”等多种形式,帮助欠发达地区发展和低收入农户增收。开展扶贫项目扶持工作,落实56个扶贫开发项目,安排补助资金1470万元。委托中介对已完工验收的历年重点扶贫项目进行审价,落实剩余补助资金。开展低收入农户医疗补充保险工作,全年参保15595人。配合市卫生健康局做好低收入农户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2020年完成签约11561户。完善扶贫工作机制。成立脱贫攻坚专班并起草《2020年乐清市扶贫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出台《乐清市推进低收入农户高水平全面小康计划(2020—2022年)》(乐委发〔2020〕23号),为低收入农户脱贫攻坚做好政策保障。修订《乐清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明确资金预算、扶持方向、资金使用和监督检查等内容。协助做好医疗(补助)“一站式”支付工作。将低保户、低保边缘户补充保险纳入“一站式”支付范围,并定期将相关信息推送给医保信息系统,低保户和低保边缘户发生医疗费用刷卡支付后,医保信息系统进行结算,精简了理赔程序。配合市纪委做好专项督查工作。通过台账抽查、实地核查和电话抽查等方式,对全市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治理和“一户一策一干部”结对帮扶等情况进行督查,确保脱贫攻坚成效。

“农家乐”休闲旅游

创新农家乐活动形式和服务方式,提升农家乐产品与服务,开发各具特色的农家乐,逐步突破散、小经营的局限,使点状经营走向区域化发展。至年末,全市有星级经营户(点)122家,其中一星级31家、二星级59家、三星级26家、四星级4家、五星级2家。共接待游客476.2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7542.7万元。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按“项目可实施、回报达预期”原则,共谋划农业资源开发、农贸市场建设、旅游经济等项目261个(其中抱团项目11个),竣工项目47个,投资总额42.17亿元,每年为村集体创收3.6亿元,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至年末,村集体经济总收入22.68亿元,其中经营性收入12.25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0.26%、28.51%,全市587个行政村(经合社)年经营性收入20万元以上,总收入20万元以上;年收入100万元以上村(经合社)410个,占69.85%;村集体经济收支倒挂村0个。

“信联信惠农贷”行动计划试点

推进“信联信惠农贷”行动计划试点工作,完善信联信惠农贷考核办法,至年末,贷款1150笔,贷款金额22177.31万元,缴存风险保障金1012.13万元。

(郑新煜)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