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工作
|
概述 做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轮训,推动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开展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十大行动”,打造“红色星期天”十大服务品牌,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宗教工作中的政治核心作用。组织工作创新做法被省委和温州市领导批示肯定16次,被中组部和省委组织部刊发11次,被《人民日报》《浙江日报》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65次,连续4年被中组部授予“全国组织系统信息先进单位”称号。 基层组织建设工作 按“整乡推进、整县提升”思路,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各项任务,夯实基层基础。疫情期间,实施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十项措施”,建立临时支部356个,成立党员防疫先锋队1300多支,全力保障群众生命安全。落实“助企八条”要求,开展“强链助企”行动,建立产业链党建联盟17个,创新“党建联盟运行规则”,动员121家“头部企业”“链点企业”党组织支援产业链抗疫复工。创新“组织选人十法”,实施“金雁归巢”工程、返乡大学生“135发展计划”,制定《村委会换届流程“乐清规范”》《村民代表“自荐直选”乐清标准》,率先完成换届工作,514个村社全面实行“一肩挑”。动员370家企业与486个村结对共建,总投资45亿元的251个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集中开工,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22.68亿元,其中经营性收入12.25亿元,385个村年收入超百万,“村企共建、能人带动”案例入选浙江乡村振兴十大模式。坚持“党建引领在一线、选后上任就奔跑”,出台《激励新时代乡村干部抓基层组织建设考评办法》,实施差距式报酬奖励、一体式捆绑考核等“六大硬核举措”,新任村社班子完成“开门一件事”1635件、办结民生实事2064件。 干部工作 牢固树立事业为上的鲜明选人用人导向,将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等中心工作作为干部成长的孵化器,率全省之先出台《“两个担当”良性互动九条举措》,点派7940名机关党员干部到防疫一线,选派1359名助企服务员,组建320个助企服务专班和16个“两专”服务团,精准解决涉企问题2478个。创新制定《加强新时代干部队伍“年轻化、专业化、梯队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坚持公道正派、因才施用,一批批埋头苦干、作风过硬、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全年累计提任或进一步使用干部77人,其中75%以上是“两战”中表现优秀的干部,开展年轻干部“综合比选”,实现“83后”正科级干部数量翻番、“90后”副科级干部增长2倍。开展“拼干劲、勇担当、创新局”作风建设活动,实施“强化干部担当作为十条举措”,创新“容错裁定机制实施办法”、“勇担当善作为”专题培训班等举措,动真碰硬调整不担当、不作为干部,实现了干部从“能下”到“真下”的关键转变。 人才工作 聚焦千亿级电气产业集群迭代升级,打造人才蓄水池。建成国家和省级工业设计中心13家,与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升级战略合作,建设长三角电气工程师创新中心,集聚高级专家36名、专兼职工程师159名,组织行业核心技术攻关33项,帮助企业解决难题75个,在全省现场会上发言,温州现场会在乐清召开。出台“人才蓄水池的38条意见”,制订“高校毕业生招引8条”“博士硕士攻坚8条”等引才政策,累计兑现各类政策补贴4000余万元。创新“活动留才”“驻点招才”“揭榜引才”“千企荐才”等路径,线上开展电气电子云聘会60场,促成近3.4万名求职者与企业对接,举办史上最大规模高校毕业生招聘会和首届“智能电气产业人才节”,成立北京、上海、武汉等3支招才组到高校院所集聚地,做到驻点精准招才。建立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人才制度,在12家重要涉才部门和工业强镇设立人才工作科,深化《人才住房租售并举实施办法》,完成285套房源配售,兑现各类人才购房、租房补助840万元。发放“雁荡英才卡”,为267名人才子女安排就读公办学校。推进人才创新创业“一件事”改革,加快建设人才服务综合体,打造幸福温暖的人才港湾。 (王咏咏) (本文有删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