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走进乐清 > 方志·年鉴 > 市志年鉴 > 乐清年鉴 > 2021 > 特辑
  • 成文日期:

2020年乐清市经济运行分析

发布日期: 2022- 02- 22 10 : 29 浏览次数: 字体:[ ]


概述

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63.0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4.5%;分别比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提升了14.6、3.2和1.4个百分点;GDP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和温州2.2、0.9和1.1个百分点,位居温州12个县(市、区)第3位。分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1.23亿元,增长2.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91.85亿元,增长4.3%,其中工业增加值547.02亿元,增长4.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49.93亿元,增长4.9%。三次产业比重从1.7︰48.1︰50.2调整为1.7︰46.9︰51.5。

工业生产稳步发展

全年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310.06亿元,增长4.9%,增速高于温州平均1.7个百分点,全年增速呈现稳步提升的态势。分行业来看,全市3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22个行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较年初增加18个行业。其中,电气和电子两个主导产业分别增长7.4%和6.1%,较年初分别提高了38.1和21.6个百分点,实现了全面复苏,是推动全市工业稳步向好发展的主要动力。分经济类型来看,以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为主的国有控股企业下降5.3%,民营企业增长6.4%,其中私营企业增长7.2%。

工业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市规上工业企业1369家,其中,工业总产值超亿元企业达276家,较上年年报净增20家,合计实现产值1066.15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70.64%,产值同比增长6.2%,拉动规上工业产值增长4.1个百分点。按企业规模看,产值超5亿元企业38家,超10亿元企业17家,超20亿元企业6家,超50亿元企业2家,超100亿元企业1家。其中,新增超5亿元企业6家,超10亿元企业2家。

工业新产业实现较快增长。全年实现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237.01亿元和98.50亿元,分别增长6.3%和4.9%,均不低于规上平均增速,分别占规上工业的76.4%和31.8%,分别高于温州平均15.5和5.4个百分点,优化了产业结构。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全市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83.26亿元,增长6.3%,总量占温州的50.9%。高端装备制造业、环保制造业、健康制造业、高技术等新产业分别增长8.0%、7.2%、153.0%和5.0%,均高于规上工业平均增速。

工业科创能力不断提高。全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投入41.98亿元,同比增长16.3%;占营业收入的2.81%,比上年同期提高0.27个百分点。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5.6%,高于限上投资增速21.6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的24.3%,较上年同期提高4个百分点,科技创新投入不断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明显,全市实现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617.59亿元,增长6.2%,新产品产值率40.9%,规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8.23万元/人年,增长7.9%。

工业生产质量不断提高。从用电来看,全市工业用电量38.19亿千瓦时,增长5.2%,高于温州平均6.8个百分点。从效益来看,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492.03亿元,同比增长5.0%,较年初回升了43.4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119.19亿元,同比增长48.9%,高于温州35.5个百分点,企业经济效益实现逆势增长。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分别为7.99%和9.84%,分别较年初回升了5.28和6.54个百分点,企业盈利水平逐步提升。

服务业行业全面复苏

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649.93亿元,同比增长4.9%,较一季度回升了10.9个百分点,高于温州平均1.2个百分点。分行业来看,除住宿和餐饮业受疫情影响还未转正外,其他行业均已实现正增长。其中交通运输业稳步回升,从铁路运输来看,四季度,全市3个动车站旅客发送量76.44万人次,恢复到上年同期的95.2%,较上季度提高了21.3个百分点;同时,全市公路、水路运输总周转量均实现正增长,助推经济恢复发展。

农业生产平稳运行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3.0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2.4%,农业生产形势持续向好。分行业来看,全年粮食总产量2.46亿斤,其中稻谷2.08亿斤,占比84.6%,实现农业(种植业)产值15.12亿元,增长4.2%;林业产值0.15亿元,增长1.5%;牧业产值4.19亿元,下降7.3%;全年水产品产量7.54万吨,增长2.6%,其中海水产品7.09万吨,增长2.9%,实现渔业产值11.44亿元,增长2.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11亿元,增长7.2%。

消费市场稳步运行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年初全市线下消费受到了较大冲击,3月后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消费市场逐步进入正轨,全年呈现低开,向好,稳走的态势。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0.13亿元,下降1.0%,其中限上消费品零售总额120.31亿元,下降2.0%。从限上商品零售情况来看,受疫情影响,吃穿类、日用品类等生活必需品增长较快,增速均在20%以上;智能家电、通讯器材等消费升级类产品市场需求扩大,增速均在40%以上;汽车等大宗消费品受影响较大,全年降幅为16.0%,但是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36.2%,成为汽车消费的新热点。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提升

全年限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较一季度提高13.9个百分点,低于温州平均0.9个百分点。分行业来看,工业投资增长12.5%,占全市投资总量的26.1%,较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5.6%,增长较快;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3.0%,制造业投资增长11.0%,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分板块来看,交通投资下降9.2%,生态环保、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投资增长1.7%,有待加强。

出口市场不断扩大

全年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99.80亿元,增长7.6%,其中出口总额195.95亿元,增长8.6%,分别较年初提高26.0和28.2个百分点,与上半年及前三季度相比均有所回落,全年外贸出口呈现低开高走向稳的态势。从外贸出口市场来看,对东盟出口35.10亿元,增长13.7%,占全市出口比重17.9%,超越欧盟成为乐清市的第一外贸出口市场;对欧盟和美国出口分别增长1.8%和6.1%,实现了正增长;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94.02亿元,同比增长13.6%,占全市出口比重48.0%,较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

财政金融稳健运行

全年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156.82亿元,下降6.1%,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4.38亿元,下降5.3%,降幅较年初分别收窄9.4和11.1个百分点。从税收情况来看,减税降费政策的不断作用下,全市税收收入144.93亿元,下降5.6%,其中制造业税收下降9.6%。从规上工业企业来看,企业税金总额43.30亿元,下降11.4,其中应交增值税下降11.1%,实体经济税务负担不断减轻。从支出来看,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6.38亿元,同比下降18.7%,但其中科学技术以及社会保障和就业两项与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的支出分别增长15.2%和18.1%。

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605.37亿元,增长15.9%,增长较快。从投放结构看,制造业贷款余额372.72亿元,较年初增加了46.35亿元,同比增长14.2%,小微贷款同比增长16.1%,增速分别高于温州平均1.9和0.1个百分点,贷款结构优化。从贷款利率来看,全年受央行货币政策工具落实影响,贷款利率持续下降。12月,全市企业贷款平均利率4.29%,较上年末下降0.86个百分点,低于温州平均增速0.56个百分点;其中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4.43%,比上年末下降0.88个百分点,低于温州平均增速0.47个百分点,企业融资成本下降。

城乡居民收入积极向好

全年全市实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198元,增长4.4%,较一季度回升了5个百分点,与经济发展态势基本一致。分城乡来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069元,增长4.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070元,增长7.3%,增速持续提升。城乡居民收入从上年同期的1.82降到1.76。

(秦建琼)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