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
我的志愿防疫日记丨周丹慧:齐上“前线” 是家人更是战友
|
3月15日晚,乐清市疫情防控特别机动大队成立,这是一支由公安、疾控等各部门组成的疫情防控尖刀力量,采取准军事化封闭管理,24小时值班值守随时待命,确保遇到紧急情况时在最短时间内斩断疫情传播链条。 警嫂周丹慧便是其中一员,她用一篇战疫手记,记录下一线“警察蓝”的“疫”线群像… 我是一名普通的医务工作者,一名人民警察的妻子,一名人民警察的姐姐。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我与他们一同走上了“前线”,从家人变为了战友。 我的丈夫陈钊、弟弟周超都是乐清市公安局的民警。疫情形势紧张,他们每天都下沉到社区村居走访,开展重点场所检查等一线繁琐的工作,第一时间向群众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引导大家积极配合防疫工作。 鉴于周边省份及地市疫情形势极其严峻,溢入乐清风险极大,3月15日,乐清市疫情防控特别机动大队紧急集结。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积极响应。勇敢沉稳的“警察蓝”,温暖善良的“天使白”,对于彼此的奔赴,我们之前早已形成一种默契与理解。在这里,我24小时与家人的战友同坚守,更切身体会到了他们的辛酸与感动。 并肩上阵齐作战 3月19日晚,特别行动队收到一协查演练指令,所有队员立即启动战时响应,激活通讯链,10分钟内火速集结完毕。当时所有公安民警是最快穿戴完毕赶到集合点的,动作敏捷、训练有素,他们的专业让我不禁赞叹。 在第一时间获取任务对象的位置后,他们驾驶警车开道,直达点位,负责“快找人”,随后由我们采样,再到转运隔离。在一次次的实战演练中,我们的配合也更加协调流畅。 近些天气温骤降,大家随身携带的衣物都很单薄。采样后我们还需要一遍遍地用消毒水清洁双手,冷到刺骨,双手冻僵,但看到他们在现场忙碌管控的身影,我又不由地加快了速度…… 队伍里的“老大哥” 52岁的老民警臧培荣是我所在队伍的负责人,是市公安局警务保障处的教导员,负责统筹整支队伍和应急保障工作。 “快一秒,扩散的风险就减一分,准一点,防控的效果就加一分,我们要的就是跟病毒赛跑。”专业防护培训、核酸采样培训、体能训练、应急演练……他组织队员不断在轮训中找差距、找不足,优化机制方案,提高应急处置实践能力。 “时刻做好打大仗、打硬仗的准备!”这是臧培荣最常念叨的一句话。警察,与生俱来就带有这种精气神和战斗力。 做警察没有犹豫和休息 对于儿子的决定,父母都是支持的。 徐东奇,96年出生,是队里年纪最小的民警。接到通知的时候,他果断请战,他的父亲也是坚守防疫一线的一名交警。“家里人平时一起吃饭的机会就特别少,所以这次集合前特意和他们一起吃了顿饭。”说这些话时,我眼前的这个大男孩显得特别淡定,“毕竟这次是在防疫一线,他们虽然没多说,但临走前妈妈还是忍不住多嘱咐了我几句。”徐东奇说道。 做警察的,习惯了挺身而出,做警属的,习惯了理解支持。上阵父子兵,他们两代人将责任与坚守传承在抗疫一线。 他们忙着自己长大 一边是使命,一边是家人,两方难舍下,大多数民警只能将孩子托付给家中长辈。但对于外乡民警张洪辉来说,疫情反复无常,他已经三个春节没回山东老家了,而儿子乐乐也俨然成为一名小大人。 “你又这么长时间不回家。”母亲轮守,父亲轮训,在得知消息后,警娃乐乐的第一反应是生气与委屈,但随后又独自将自己的日常起居打点妥当。 总不在家的爸爸,经常失约的妈妈,小小年纪的他们忙着自己长大。作为警娃,他们天然地多了几分责任和担当,也多了些正气与坚强。 手机成了第二个战场 忙,是警察的常态。 工作期间,乐成派出所副所长郑自局的手机成了移动的第二战场。短短两个小时,几十通电话,在繁忙的防疫工作之余,他将所有精力集中到了手机上,远程安排所里业务工作。 “压在手头上的工作繁琐复杂,想尽可能地多做一点,多为所里的兄弟分担。”郑自局说。 写到这里,天也快亮了,我们即将迎接新一天的挑战。春暖花已开,疫将散,人归来。谨以此文献给所有日夜兼程,逆风而行的平凡英雄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