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浙江乐清:讲台变舞台,课本“活”起来 | |||
|
|||
一场生动精彩的演出、一张小巧精致的人物名片、一本制作精美的绘本,你敢相信,这些都是小学生交的作业? “双减”政策下,学校是如何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实现“减负增效”?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浙江省乐清市各大学校纷纷开展“书香乐清”全民阅读活动,并各出奇招,创新作业形式,让学生秀出创意、爱上阅读。 课本改编精彩剧本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他是一位真正的硬汉。”日前,在乐清市建设路小学西岑校区的礼堂里,一场别开生面的鹤鸣讲坛正在这里开展。只见主讲人、六年级的何奕欣侃侃而谈,与大家分享象征硬汉精神的经典书籍《老人与海》。 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建设路小学广泛推进阅读主题作业改革,开放作业形式,突破作业功能,让学生成为主讲人与阅读分享者。 此次讲坛的开展,让何奕欣收获满满。此前她曾多次阅读《老人与海》,还写过很多批注与感想,书中人物动作、心理描写更是深深吸引着她。“再次温习这本书,让我有了不一样的体会,更让我明白面对困难时不能低头,即使知道结果不好,也要努力拼一把。” 讲堂内气氛热烈,讲堂外三两学生聚集,围在10余个展板前相互讨论着。前不久,一张张精致的书签、一本本制作精美的小人书、一幅幅特色读书小报等“花样”作品被搬进了校园,“每一天都是读书日”阅读作业展正在开展。 看到展板上被展出的剧本,该校五年级学生严善可特别有成就感。前不久,她与小组同学一起阅读了《西游记》。“小组里刚好有一对双胞胎,我们何不排演一出‘真假美猴王’课本剧?”抱着这种想法,8名小组成员迅速投入紧张的阅读与准备中。 连日来,乐成一小五年级的学生纷纷穿上各种各样的服装,用稚嫩的声音、或夸张或灵动的表情惟妙惟肖地演绎了诸葛亮、武松、刘姥姥等名著里的人物,引来欢笑声阵阵。“读书有读书的滋味,表演有表演的乐趣。”五年级学生王怡人说。近段时间来,她们每天的作业就是排练课本剧,将阅读与表演结合,简直新奇又有趣。 写剧本、分配角色、定制服装、手工制作道具……“我们还根据对人物的理解,制作了人物介绍卡与剧本。”严善可分享的作品中简短的文字和精致的配图让生动的故事情节跃然纸上,除此之外,竹竿制成的金箍棒、纸箱剪成的玉帝帽……各式各样的道具均是出自这些仅10岁的学生之手。“一年级绘本中很多小机关都非常有创意,其它小组的内容也很精炼、精彩,让我受益匪浅。”严善可说。 读聊发现阅读魅力 活灵活现的猪八戒,稚气未脱的史湘云,淡然自若的诸葛亮……乐清市乐成第一小学的报告厅里热闹非凡,一场场别出心裁的课本剧正在这里上演。 “双减”政策下,如何引导学生在减负中提质?乐成一小积极实践推进整本书阅读的“导读、推进、拓展”三部曲模式。校长陈永钏介绍,“整本书阅读”是学校的办学特色之一,学校不仅专门为学生开设了阅读课,还开展了系列活动,丰富了阅读形式,如绘本封面秀、人物模仿秀、课本剧展演、师生共读会,期望通过阅读撬动学校课堂的变革。 每周上学,三年级学生马雨萱最期待的便是午后托管时间的“闲聊拾光”,在这个时刻,她可以根据自己一周以来的阅读情况,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还记得当时我聊的《在牛肚子里旅行》一度成为班级里最热门的故事话本之一,许多同学在我的推荐下都读了这本书。”马雨萱开心地说。 该班班主任洪达旦说,每周二、周四的午后托管时间是班级里的“静读时光”与“闲聊拾光”,很多时候,她布置的作业就是“读”与“聊”,除了与共读书籍紧密结合,带领学生不断探寻故事中的有趣之处、神秘之处、精彩之处,她还为学生推荐好文章,通过“说一说”“演一演”“写一写”等有趣的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 生活中的旧物可以变成什么?该校一年级学生通过阅读共读书目《爷爷一定有办法》有了答案。一年级教师丁依文告诉记者,在阅读绘本故事后,学生们也开始尝试着像书中主人公一样将旧物变新,自然而然地学会了变废为宝、旧物再利用。 “一幅幅特色作品真是让人赏心悦目。”在建设路小学副校长胡爱萍看来,作业展示学生们学习成果的展示,凝聚着他们的辛勤汗水,更是孩子们思维碰撞的火花。“作业的变革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也提升了他们对阅读的感受。”胡爱萍说。 “每个学期的期中,学校都会举办一次创意作业展。”乐成一小阅读负责人方孔全说,“在学生的笔下,往往有意想不到的‘奇迹’出现。征集的作品中除了有充满童趣、天马行空的绘本,精心设计的人物名片,还有五彩斑斓的思维导图。”(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陆健通讯员 林智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