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发布:师生自编防疫顺口溜 双语广播戴口罩......乐清学校花样防疫 互相“罩”应 | |||
|
|||
录制防疫“手势舞”、编写防疫“顺口溜”、开展“互相‘罩’应”主题班会……连日来,为了引导学生自觉戴好口罩,做好科学防护,乐清各大学校纷纷出奇招,“口罩文明”蔚然成风。 《戴上口罩》“舞”起来 “露出微笑,戴上口罩,疫情退让,中国力量,华夏强壮,逆流而上,携手成网,并肩成墙,无惧风浪……”近日,由蒲岐镇第一小学学生录制的防疫“手势舞”《戴上口罩》一经发出,便刷屏了乐清人的朋友圈。 视频中,10余名身穿校服、戴着口罩的蒲岐一小四年级学生整齐列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通过轻松、活泼的手势向大家展示了日常生活的“防疫小秘籍”:出门要做好防护、戴好口罩。记者了解到,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受到网上防疫视频的启发,蒲岐镇宣传办工作人员一直想要拍一个视频,在欢快的氛围中提升市民的防疫意识,呼吁大家做好个人防护。“学校作为疫情防控的重要场所,更是宣传的主要阵地。”一名宣传办工作人员说道,如果学生能参与拍摄,一定更能引起共鸣,为此,她特别邀请了蒲岐一小的学生作为小演员出镜。“视频就是在我熟悉的场景中拍摄的,让人特别有代入感。”看完视频,市民王女士立即将其分享给了自己的父母,她说,小演员们表演很投入,老人家们看到这样可爱的提醒视频在之后的出行中一定会更重视戴口罩等,更加注意防护。作为学生家长,市民张先生看了视频觉得很亲切。“孩子说有认识的同学出镜,一放学就催着我去搜索视频,和我一起观看。”张先生说,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能让孩子从中了解到戴好口罩的重要性,比口头教育的效果要好。 “双语”广播提醒规范戴口罩 除了录制视频线上宣传科学防疫知识,连日来,乐清不少学校也通过学生和教师的力量,“监督”家长们以身作则、规范佩戴口罩,共同守护“疫”线文明。“为了您和孩子的健康,请您规范佩戴口罩、保持距离……”3月24日15时许,在淡溪镇第一小学校门口,大喇叭正循环用普通话和乐清方言轮流“双语”播放着相关防疫提醒,记者看到规范佩戴着口罩的一、二年级小学生有序排队走出校门后,快速进入本班通道,与正在接送区域内等待的家长汇合。而在一旁,身着红马甲的该校党员志愿者格外显眼,只见他们一边组织引导学生保持距离,一边提醒家长佩戴好口罩,现场井然有序。据介绍,该小学共有6个年级,每个年级都有5个班级,为减少人员聚集,学校根据班级编号设立了5条专门“接送通道”为学生“护航”,并对各年级实行错时放学。“跟着标识走,能确保安全距离,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该校校长马乐剑说,眼下正是疫情防控的重要阶段,为了提高学生的个人防护意识。连日来,各班级还利用班会阵地,召开“疫情防控互相‘罩’应”主题班会活动。正在校门口等待孩子放学的市民王女士告诉记者,在学校的宣传下,孩子已习惯自觉佩戴口罩,还时常劝导她出门时要戴好口罩。“前不久,我还收到了学校发放的《规范佩戴口罩倡议书》,我觉得特别有意义。”王女士说。 自创防疫顺口溜“走红”校园 “小口罩,有能耐,防病毒,真厉害……”“新冠病毒肆虐闹,要想预防戴口罩……”近日,简短易记、形象生动的防疫顺口溜在虹桥镇第二小学六(2)班同学们口中流传开来。3月24日,该班班主任黄晓微花了一节课的时间,带领班上学生创作了一首戴口罩的顺口溜。黄晓微告诉记者,创编这些顺口溜的初衷是想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戴口罩的好处,让他们学会正确佩戴口罩。为了让疫情防控知识入耳入脑又入心,黄晓微还让学生在课前、跑操时诵读顺口溜。“隔壁六(5)班听到我们班同学的顺口溜也来了兴致,在班主任陆海珍的指导下,也创作了一个朗朗上口的顺口溜。”黄晓微说,短短一天功夫,两个关于戴口罩的顺口溜迅速在校园“走红”。在不少学生看来,相较于冷冰冰的规定条例,这些通俗易懂又接地气的顺口溜更容易看得明白、记得住。“听说接下来我写的顺口溜会在校园广播站播报,还会在校门口的LED屏幕上进行滚动播放,太开心了!”顺口溜的作者陆文皓说道。此外,该校还定期开展主题班会组织学生观看防疫宣传视频,示范并指导学生正确佩戴口罩。在每周的晨会上,会向全校师生宣讲各种防疫小知识。该校校长赵建英介绍,学校老师还利用班级微信群、QQ群等网络平台及时向家长发送关于疫情防控的政策要求,并给每一位学生都分发了告家长书,以“家校携手”“小手拉大手”等形式,提醒家长重视正确佩戴口罩,助力疫情防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