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
上电视、下街头 浙江乐清市委书记为何这样“罩”顾大家
|
阳春四月,乐清街头新绿初绽。在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里,当地人口最多的柳市镇通报相关新冠阳性确诊病例情况,乐清全域夜以继日,为疫情防控连续作战。 攻坚还在继续,常态防控也没有停止。4月7日上午8时,乐清市委书记徐建兵身穿红色志愿者马甲,在乐清市丹霞路小学门口开始了“戴口罩”的劝导工作。 在最近的一个月里,乐清市委书记带头,上电视倡议“全民戴口罩”,下街头多次常态化开展志愿劝导服务。小小口罩,为何成了县委一把手的心头事? 一切奔着问题去 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和动态清零,是当下疫情防控的总策略、总方针。各地具体如何做才能有效执行,就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来细化。 乐清的实际离不开一个词:流动。 乐清是标准的枢纽型城市。这个温州东北部县域,地形狭长,北部与台州交界。当地仅高速出入口就有8个,更有3个动车站,记者每每到乐清采访,都要根据目的地选择不同的高速出入口。而作为全国唯一县域主体的先进制造产业集群所在地,乐清民营经济的高度活跃,让人流、物流大进大出。最新的数据显示,当地外出人口约40万,外来人口约60万,两者总量超过常住人口的三分之二。 促流动的硬件优势与人流、物流的大流动,让乐清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当下有了更重的担子,不仅要守好自己的“门”,更要守好温州的“门”。在最近一次的乐清全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会上,徐建兵提出,坚持一切奔着问题去,全面提升疫情防控总体水平。在把好“大中小门”的同时,乐清一方面需要分层分级抓好当前疫情处置各项工作,以镇街的小平安构建乐清的大平安,另一方面坚持抓在日常、抓在经常、严在平常。 “防控疫情,决胜于控,立足于防。因为等到发生疫情需要‘控’时,就要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而防护阶段,在守好‘大中小门’外,推动全民戴口罩是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措施。”徐建兵说。 党员干部一线劝导 戴口罩很简单。但是要让全域145万人都养成戴口罩的习惯,不是容易的事。在乐清,“全民戴口罩”,是一项“书记工程”。 3月上旬,“全民戴口罩”行动便在乐清拉开帷幕。3月11日起,几乎每隔10多天,徐建兵都会穿上志愿者马甲站到城区主要的路口,或去到各类市场,给没戴口罩的群众递上口罩,劝导提醒。与此同时,乐清市领导及各部门、乡镇街一把手也陆续开展志愿者服务。在上班前或是下班后,如果你在乐清的街头巷尾看到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他很可能就是当地的党员干部。 4月7日8时许,正值学生上学高峰,5位护学岗志愿者正在乐清市丹霞路小学校门口引导学生有序进入校园。一辆载着孩子的电瓶车在校门口停下,车上孩子戴着口罩,但家长没戴。“孩子戴了,自己不戴,风险依然存在,”身穿红马甲进行劝导的徐建兵边说边递上口罩,“现在疫情形势依然严峻,我们一定要养成戴口罩的习惯,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人和社会负责。” 当天的劝导对象除了学生家长、商家、街上群众,还有其他志愿者和防疫管理人员。为了能够将劝导覆盖面扩大,徐建兵还录制倡议讲话视频,呼吁乐清全市群众都参与到戴口罩的习惯养成中。 “坚持就是胜利,坚持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更不简单。县委书记在基层,既是政治岗位,也是责任岗位,更是服务岗位,在做好管理同时,也要把服务做好,用一线工作法来压实推进。”徐建兵在采访中说,守大门、中门、小门,都是为了能够控制疫情的输入和传播,而最后一道关键的门,要靠每一个人主动去守,那就是戴好口罩。乐清就从领导干部带头做起。 层层落实全域推进 “全民戴口罩”虽只是一个动作的改变,但要养成习惯,劝导以外,更需要观念的转变。打好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需要发动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群众这支重要的社会力量的加入,将为织密防疫网络充实巨大力量。 在乐清,各街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党建办、总工会、团委、妇联、慈善分会联合开展“万名劝导员”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活动,发动志愿者上路开展“戴口罩 强防疫”文明宣传劝导,动员市民齐心防疫。 在疫情防控要压实的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中,乐清作为经济强县,企业主体在政府引导下主动加入防疫。以正在战疫中的柳市镇为例,该镇总工会发动辖区十几家基层工会的300名职工志愿者成为厂区内、生产线上的“最强”劝导力。压实个人责任,用从我做起的“小行动”汇聚疫情防控的“大力量”,乐清各所学校设置“防疫护学岗”,为学生开展戴口罩知识讲座,让学生化身为疫情防控小卫士,为没有佩戴口罩的家长发放口罩,引导“小手拉大手”共同养成戴口罩好习惯。 “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以‘早、快、顺、细、闭环’的标准进一步夯实重点通道、重点人员、重点领域等环节的铜墙铁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疫情风险牢牢管控住、把乐清大地切实守护好。”徐建兵在近期举行的乐清全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会上,对全体干部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