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
新时代文明实践看雁荡 丨“三有三心”助推新时代文明实践聚民心振精神
|
雁荡镇位于乐清市东北部,地处世界地质公园、首批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雁荡山核心地带,辖区内西门岛海洋特别保护区是我国首个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下辖21个村、1个社区,总人口数5.73万人,于2017年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辐射全镇22个实践站点,注册志愿者5400人。去年以来,雁荡镇积极发挥实践所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作用,以“三有三心”理念开展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提升志愿服务能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通宣传、教育、关心、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进一步凝聚民心提振精神。 阵地建设有提升 服务群众更“顺心” 一是规范化站点全域覆盖。雁荡镇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整合辖区资源,按照“有场地、有制度、有计划、有标识、有人员、有资料”的要求,配齐设施设备,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与文化礼堂建设相结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共享。 二是舒适化场馆幸福升级。去年11月,雁荡镇将文明实践所迁至新启用的雁荡邻里中心,占地面积550平方米,融合了“瓯江红”党群服务、城市书房、志愿服务、亲子学堂、摄影展览、健身娱乐等多种功能,以更好的环境、更优的服务诠释新时代文明,让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三是定制化服务浸润心田。实践所坚持区域化共建、开放式共享,针对周边学生多、居民多特点,推出学生素质拓展课堂、惠民公益课堂、邻里文明课堂等。并开辟雁荡专区,收集了200多本雁荡本地作者及描写雁荡的书籍,全力营造“邻里相学、邻里相亲、邻里相悦”的文明温馨氛围。 队伍干事有活力 全民参与更“开心” 一是统筹志愿服务队。按照“一个单位一支志愿服务队”要求,依托镇村党员干部队伍、乡贤、致富能手、文化能人等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23支,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注册管理。并结合“重点工作+志愿者”,积极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疫情防控、平安建设、关爱老人、扶贫帮困等志愿服务,将文明实践送到了群众的家门口。 二是打造志愿服务品牌。根据本地实际,着力打造春泥计划、河小二、红树林公益联盟、巾帼创客、情暖夕阳、绿色海岸线、公益课堂、雁山美丽公社等8大特色志愿服务品牌。其中“巾帼创客”志愿服务项目,成为了探索让志愿服务帮助乡村留守妇女致富增收新途径的惠民项目,已惠及妇女创业增收1000多人次。 三是丰富理论宣讲活动。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组建镇市民讲师团、青少年宣讲团、巾帼宣讲团、文化礼堂先锋队宣讲团和银龄宣讲团等5支特色宣讲队,举办巡回宣讲47场,引导各年龄层次、各社会群体深入学习。并根据各实践站地域资源,推出朴头村“红韵雁荡”主题宣讲、响岭头村“灵峰下的红色讲堂”等,进一步传承革命精神,推动党的理论方针飞进寻常百姓家。 实践活动有张力 乡风文明更“聚心” 一是聚焦乡村文明建设。始终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来抓,加大组织动员力度、政策支持力度、财政投入力度,持续开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截至目前,已成功创建省级文明村1个,温州市级文明村10个,市级文明村9个,创建率达95%,“文明之花”在雁荡农村竞相绽放。 二是加强典型示范引领。积极举荐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凝聚向上向善力量,其中雁荡镇中心卫生院医生王国标获评“2021年度全市道德模范”,西门岛村“一肩挑”书记陈传宝跳溪救人家属捐赠10万元支持村建设,环山村做细做实慈善帮扶基金,属地企业五星混凝土爱心助力乡村建设等故事,进一步弘扬正能量,让道德文明在乡村蔚然成风。 三是活跃乡村文化氛围。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在春节、元宵节等中华传统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节日活动,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引领、滋养和引导作用。成立雁荡镇文联,凝聚乡村文艺力量。依托镇级文化站、乡村文化礼堂,推出文化服务购买,充分调动文艺队伍积极性,丰富活跃基层文化生活。去年原创MV《最美的雁荡献给最亲的党》,获学习强国、人民网、光明日报等中央媒体的肯定转发,两天点击量破14万,文明美丽雁荡建设引起社会共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