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校园直通车丨温州乐清:“创意改造”扮靓校园 | |||
|
|||
当废旧轮胎不再被使用时,它还能用来做什么?如果废旧轮胎与“五颜六色”碰撞,它们又能擦出什么样的火花?近日,在温州市教师教育院附属学校(以下简称附小)乐学楼屋顶的“空中花园”里增添了不少新景观,经过创意涂鸦,废旧轮胎“摇身一变”,成了一个个色彩斑斓的手绘花盆,吸引了不少学生驻足观赏。 原来,为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丰富学生校园生活、将劳动教育贯穿学生学习生活,附小的教师们想出了一个“金点子”:通过创意改造,将废旧轮胎“变废为宝”。于是,附小特别举办了“巧手绘轮胎”活动,融合劳动实践课程,让学生动手、动脑,展思维、创新作,为“空中花园”——“劳动+”实践基地,添设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勾线、平涂、点彩……连日来,三至六年级的学生代表们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他们趁着闲暇时间套上手套、系好围裙、撸起袖子给轮胎“来点颜色瞧瞧”。他们利用丙烯颜料,通过灵巧的双手,为一个个黑乎乎的轮胎披上了颜色鲜艳“新衣”。“青蛙王子”“海绵宝宝”“甜甜圈”“向日葵”……很快,一个个主题鲜明、色彩大胆、富有童趣的作品就产生了。 记者看到,装扮一新的轮胎经过晾晒固色后,有的变成了彩色篱笆,有的则被挂上了墙面,里头还藏着一株株草本花幼苗。其中一个“蹲”着的“小黄人”花坛格外引人注目。“我们都特别喜欢看小黄人动画片,就想着去制作一个立体的‘小黄人’。”一名学生指着完成的作品开心地说道,她与小伙伴分工合作,利用3个叠起的轮胎创作出了一个可爱的“小黄人”,这让她们特别有成就感。 事实上,除了将废旧轮胎“变废为宝”以外,还有不少创意盆栽也在实践基地“安家”。今年4月以来,学生们在认识和观察身边环境的过程中,将废弃物品与泥土盆栽、劳动教育结合,利用废旧的鞋子、裤子、竹篮、瓶子,自制了一款款造型各异的新奇盆栽。 “校园里的实践基地其实既是一个‘开心农场’,更是一个开放的课堂。”附小副校长张晓珍介绍道,在这里,学生们不仅能多学科融合,参与基地的建设和打造,还亲手种上各种蔬菜花草,参与培植、施肥、浇水全过程,从劳动中感受收获的快乐。在张晓珍看来,以劳动教育为载体探索多学科知识整合,是“以劳育人”“以劳启智”“以劳美德”的体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