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市司法局2022年第一季度重点工作任务执行和落实情况 乐清市司法局2022年第一季度重点工作任务执行和落实情况 |
今年以来,乐清司法局笃学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健全依法治市、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一体推进机制,持续深化普法和人民调解工作,规范提升社区矫正和律师队伍建设,全力打造立体系统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推动实现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的高效推进、顺利完成。现将2022年第一季度重点工作任务执行和落实情况总结如下: 一、统筹推进依法治市建设 做好2021年度法治乐清(法治政府)建设考核工作,统筹各细则牵头部门的评分,做好25个乡镇(街道)、4个功能区和77个部门的2021年度法治建设(法治政府)考核评分;做好全市法治建设年度报告,积极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制度,部署和督促全市28个市直有关部门和25个乡镇(街道)做好本单位的法治政府年度报告,并在规定时间内上网公开。做好全市领导干部述法工作。各乡镇(街道)、各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人作为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将履行法治建设职责情况作为年终述职重要内容,在述职大会上进行报告;其他领导干部报告履行法治建设工作职责情况。印发《关于做好乐清市法治建设工作信息报送的通知》,全面加强我市法治信息工作。 二、全面加强政府法制工作 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审查市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草案12件,备案审查5个部门共6件规范性文件,向温州市人民政府和乐清市人大常委会报备9件规范性文件。组织开展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对我市现行有效的300余件市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进行梳理,要求各起草部门提出继续有效、废止、失效的意见和建议。组织开展我市重大行政决策目录编制工作。继续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参与执法指导和协调4次,加强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3月份联合市监委、市检察院已对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市经信局开展商务和盐业执法事项划转后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加强我市执法证件管理,审核新增证件60个,换发证件42个,注销证件12个。推进裁执分离非诉案件执行工作,促办理完结裁执分离案件4件,现在还有8件未执行,其中2021年余存3件,2022年新增5件,5件均在规定执行期内。收到行政复议56件,受理前调解3件,新立行政复议案件53件,审结55件复议案件(含去年转结案件30件)。收案量比去年同期上升87%。共审结一审行政诉讼案件46件,败诉4件,败诉率为8.7%。 三、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强化特殊人群监管帮扶。严格贯彻执行社区矫正监督管理与教育帮扶相结合的工作原则,做好社区矫正日常工作。全市新增社区服刑人员171人,期满解除154人,现实际在册1251人。完成法院、检察院、监狱等部门委托的社会评估调查案件共83件,完成法院委托的具保人资格调查共3件,为8名社区矫正对象办理完成矫正执行地变更手续,为48名社区矫正对象提供面对面心理教育帮扶,为7名保外就医对象协调完成医疗委托鉴定;对违反社区矫正监督管理规定的对象作出训诫23人次,因暂予监外情形消失收监1人。二是积极筹备召开省厅社区矫正对象及安置帮教对象就业帮扶现场会。积极创新帮扶举措,围绕心理辅导、培训就业、家庭帮困、志愿服务“四项机制”提供帮扶依据,巧用“三色分类”实施精准帮扶,该经验做法获省厅领导批示,将于三月底或四月初在乐清召开省厅社区矫正对象及安置帮教对象就业帮扶现场会。我局正在积极筹备中。三是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梳理重大矛盾纠纷隐患线索,积极参与各地的矛盾纠纷、信访积案、初信出访化解,指导全市各人民调解组织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1—3月,全市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案件总数2523件,其中疑难复杂案件62件,损害赔偿纠纷、道路交通事故纠纷、劳动争议纠纷占纠纷总量的前三位,调解协议涉及金额13025万元,申请司法确认153件。按照阶段要求做好“法助共富、法护平安”活动,部署各基层司法所(分局)动态排摸易引发“民转刑”案件的异动人员和风险隐患等,做好维稳安保工作。 四、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认真做好法律援助民生工程,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07件,接待来电来访咨询1817人次,办理认罪认罚法律帮助402件,办理司法部绿色通道案件4件。加强法律援助法宣传贯彻工作,组织“法援惠民生·农民工讨薪”、“法援惠民生·新兵无忧进军营”、“法援惠民生·优化营商环境”等法援惠民生品牌宣传活动。及时跟踪514个村(社区)的农村法律顾问服务合同签订情况,起草《乐清市关于全面推进全市党政机关公职律师工作的通知》。组织开展企业法治体检活动。督促25个乡镇街道、26个市政府组成部门完成法律顾问续签工作。共办理各类公证事项2481件,其中国内公证2221件;涉外类260件。不断深化在线公证服务,在大荆镇、虹桥镇分别设立了乐清在线公证服务联络点,探索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公证服务多种模式,方便边远地区群众就地办证。通过“易证通”办理公证506件。 五、持续加强法治宣传教育 加强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建立领导干部学法“题单”,参与编印了《2021年常用法律法规规章汇编》等,供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及市政府常务会议集中学习及领导干部自学。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两法一条例”纳入非人大任命的领导干部任前考试及年度法律知识考试的重要内容,今年目前已组织领导干部任前考试1批次,共有5名新任领导干部参加了考试。深化法治乡村(社区)建设。截至目前,我市共有2个国家级、38个省级、315个温州市级民主法治村(社区),占比61.28%。进一步深化公民法治素养提升专项行动。在全市范围内通过线上线下开展民法典、防范非法集资、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禁毒、妇女权益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普法宣传活动,促进更高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2月27日,市普法办组织开展送法进军营普法宣传活动。 六、持续推进数字化改革 一是深入开展部级“智慧矫正中心”创建工作。以社区矫正中心建设规范为标准,设置三区十八室,完善中心的制度建设,采购智能化硬件装备,升级软件服务,熟悉应用省社区矫正综合管理系统平台2.0版,全面提升社区矫正中心监管管理和教育帮扶功能,打造部级“智慧矫正中心”。二是开展认罪认罚一件事数字化试点工作。联合检察部门,依托政法一体化平台,通过统一的电子端口,在适用认罪认罚程序中,实现与检察部门间简便高效的业务互通,促进值班律师有效履职、履职留痕,提升检律协商具结效率。三是继续完善数字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在“易证通”远程在线办证系统基础上,继续拓展公共法律服务数字应用内容,争取实现一至两个小切口,提供法律咨询、律师服务等服务内容,打造立体的公共法律服务数字化平台,满足群众公共法律服务“一条龙”需求。同时逐步铺开“小微企业园普法加油驻点行动”,力求精准普法,为我市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优质法律服务。四是实现涉公合同在线管理。推广“涉公合同精密智控平台”,实现全市重点部门、乡镇(街道)全面系统应用,推进行政机关合同闭环式管理,切实有效防范法律风险,切实解决行政合同签订不规范、履约不到位、管理责任不清晰等问题。五是深化数字化行政执法监督应用。继续提升省统一行政处罚办案系统使用率和简易程序掌上办案率,到2022年底这两项数据分别达到50%和80%以上,切实做好线上行政执法监督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