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乐清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第214号建议的答复函
|
|
厉宇等代表: 你们向乐清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提出的《关于依托数字化改革提升乐清市场监管基层监管效能的议案》(214号)已收悉,经研究办理,作如下答复: 一、关于“监管力量缺失”问题 (一)我市市场监管基层力量现状。我局目前在编在岗人员484人,其中基层所(分局)197人,直属机构及行政执法队75人,基层所(分局)编外聘用执法辅助人员39人,聘用食品安全协管员48人(人员分配在各乡镇、街道使用)。 (二)存在的困难。一是外调及借用造成的人员流失严重。近两年,我局公务员调外单位8人,均为基层所(分局)年轻业务骨干;2019年以来被各级层面抽调借用累计61人,目前仍被抽调在外12人,相当于一个中等所人员,且抽调借用时间久(一般1-3年),削弱了市场监管系统的执法监管力量。二是食品安全协管员队伍欠缺,目前人员全部在乡镇、街道使用,削弱了基层食品安全辅助监管力量。三是临聘人员核编限制。我市经济主体体量大,基层所大量次要、辅助性工作如登记窗口等需由临聘人员承担,与温州其它县市区相比,我局年办结量远高于瓯海等地,但临聘人员核编少,导致窗口工作量大压力大,加之窗口临聘人员待遇偏低,造成这部分人员流动较大,这也影响相关工作。四是偏远所机构设置分散了人员力量。如仙溪、淡溪等所辖区经济主体数量少,监管类型单一,单独设所分散了部分人员力量。五是执法队机构改革没有完成,其中的人员缺编从2019年开始一直没有招考,现缺编8人。 (三)加强基层监管力量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通过退休腾编招录公务员、公开引进(招聘)事业身份人员及聘用执法辅助人员等方式补充基层市场监管所行政执法及辅助力量。近三年来,新招录的19名公务员、事业人员以及新增聘用的21名执法辅助人员已全部充实到基层一线。 二是坚持基层导向,向基层一线倾斜。新录用、转任人员一律充实到基层所(分局),人员年度考核优职名额分配、中层后备干部储备等方案制定时提高基层所(分局)比例,并将基层所(分局)中队长全部纳入中层后备人才库。职级晋升存在竞争同一职级时,同等条件下基层所(分局)优先,吸引更多力量留在基层、安心基层。 三是组织退二线领导、退休、转岗干部参加基层监管。安排退二线领导到冷链卡口值班,退休党员、转岗干部参加文明城市创建等一些基础监管工作,这些老干部思想觉悟高,工作热情高,监管经验丰富,能充分发挥余热,为基层监管增添力量。 四是严把抽(借)调关,同时积极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谋求理解和支持。一是减少市场监管部门被抽(借)调到其它单位的人员数量,保障市场监管部门各项工作得以正常运转。二是寻求地方政府的理解和支持,多与当地政府沟通,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积极参与政府的一些综合性工作。 五是争取市编制管理部门支持。争取对基层市场监管部门的核编管理和机构设置给予支持,如增加执法辅助人员编制核定,如将监管类型单一的仙溪所与大荆所合并、将地缘位置相近的淡溪所与虹桥所合并,集聚监管力量提交监管效率。 二、关于“监管效果有限”问题 去年数字化改革以来,我局紧随省局、温州市局和乐清市委市政府的数字化改革步伐,积极承担数字化改革试点工作,加快基层所(分局)数字化改革,简化办案流程,用数字化设施装备基层所(分局),并加大基层一线干部人员培训力度,为基层所(分局)监管赋能,拓宽监管渠道,提高监管效能。 (一)数字化监管方面。在“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的信息时代智能互联大背景下,2021年8月以来,我局积极参与部署数字化改革,参与省局监管对象“精准治理”试点,集成应用数据流,打造“一舱驾驶”平台,赋能基层平台治理创新。 一是配置数字监管平台装备。采购配置数字化工作平台、数字监管执法终端和网络设施设备,保障基层管理运行和基层监管数据安全稳定。结合市场监管相关执法职能,配备相关执法设备终端以及网络设施设备。近年来,各基层所(分局)共配备执法纪录仪112套、便携式计算机27台、食品安全检测箱15套以及录音笔、打印机、存储管理系统等执法装备。去年以来,局执法队投入70万元建立执法办案区,强化执法办案数字化建设,形成大屏指挥三级联动,执法办案实行音、视频全程监控,同步实现办案信息数据上传存储,有效实现了规范、廉洁办案,提高了执法办案效能。 二是维护数据基础,探索基层在线管理机制。推行基层治理网格化,目前15个基层所(分局)共设33个中队82个片区,打造“底数清、情况明、分类管”的基层在线管理机制,形成“精准化、精细化、智能化”的管理模式。完成网格化分片管理,摸清底数,建档维护。目前实现基层户口建档20.09万户,建档率超过98%,实行户口动态维护,确保基础数据质量。设置市场主体自定义标签和自建任务表单,形成“规上企业、婴幼儿配方乳粉经营单位、校外培训机构”等标签化分类管理,监管脉络纹理清晰,让同一类型市场主体统一管理。自去年在基层所(分局)推行“基层在线”数字化监管试点以来,创建并完成任务计划1528条,在今年6月份全省“双五”竞赛中,我局15个基层所(分局)自建任务并完成32条,获得并列第一不扣分的好成绩。 三是集成应用系统,打造基层管理在线运行。借省局数字化改革成果,目前基层驾驶舱集成浙食链、浙冷链、浙江市场在线、浙江e行在线等11个业务应用系统,其中浙冷链等5个应用系统实现基层在线的数据流统一管理、互通互联,浙江e行在线实现了与基层治理四平台贯通,对任务完成情况实时监控,任务表单检查情况工作留痕,有效追溯市场主体运营情况,打造基层“一舱驾驶”全景展示平台。 四是强化数据分析,提升基层管理运行效能。形成市场主体、监管过程数据化,实时提醒任务完成时效,为基层监管提供系统平台支持。依托平台数据,实时量化展示基层日常工作进展,在全程留痕、可以追溯的大数据支撑下,摒弃以往依靠经验的惯性操作而带来的问题,去除不必要的重复流程,更好地做到有的放矢、精准监管。 (二)推进简案快办方面。为进一步深化市场监管数字化改革,迭代升级全省市场监管执法在线,切实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我局积极响应省局号召,全面推广使用“简案快办”掌上执法领域拓面工作。 一是拓宽执法领域。利用布点扩面、事项扩容、渠道拓宽实现“简案快办”掌上执法领域从食品违法行为拓面至涉及餐饮、价格、计量等新执法领域共记简案快办事项67项,实现“提速度、增互动、拓范围”的升级成效,提高办案效率。从去年8月以来已完成简案快办224件,进一步释放基层执法力量。 二是做好“简案快办”掌上执法的培训、熟练操作和常态化应用。局执法队多次对基层所(分局)干部开展“简案快办”培训,执法骨干带头开展学习,熟练掌握系统功能和操作流程,按照“能用尽用”提升“简案快办”类型案件查办比例,为“数字化办案”开辟实现路径。 三是加快形成规范化执法体系。通过“简案快办”掌上执法领域升级拓面优化后的办案程序,严把立案、审核、处罚告知和结案关,保持基层所(分局)办案的连续性和时效性,避免基层所(分局)执法的程序性违法过错。 (三)拓宽监管渠道方面。近年来,外卖平台的发展迅猛,餐饮等店面的发展越来越依靠平台的流量供给。我局及时补充平台监管和群众监督,补全监管手段。 一是加大和平台企业的沟通交流,我局通过与美团、饿了么平台当地负责人的协调沟通,将部分违法行为的线索发现和监管人员日常巡查有效融合。 二是严格落实对平台企业提交的相关线索核查。平台企业对进入平台的卖家进行准入审核,平台对证件和健康证等进行书面式审查,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商家,平台会整理成相关的数据推送到我局,然后由相关科室和基层所(分局)进行实地核查,并要求限时整改到位。对于整改不到位的经营单位将依法进行立案处罚。 三是充分利用群众的投诉举报线索,对于被投诉举报单位,在进行调解或线索核查过程中,同时还会对该单位进行合规监督,保证企业合规合法经营。 (四)加强培训方面。基层干部的工作效能与基层所(分局)的运转效率直接相关,加大一线干部的培训力度,促进一线干部能力提升,这对提高基层监管效能有着极大的作用。 注重人才培养。按照“分类培养”、“综专并重”思路,建立统一培训、自主培训、轮岗轮训等为主的“通才”培养体系,以及现场实训、委托培训、挂职锻炼等为主的“专才”培养体系,破解内部人才知识结构短板。去年以来,共组织22期一线人员、13期基层所(分局)长培训,共轮训160人;组织308人参加法律知识考试,合格率100%。同时,组织开展全员“一月一学法”、“学法考法”等法律知识学习培训,不断提升业务水平。 “提升基层监管效能”是一个长期命题,推动监管机制从“管住”向“管好”,推动监管手段从“人工”向“智能”,推动监管体系从“一元”向“多维”,推动监管人才从“重量”向“提质”,是我局党委一直高度重视的课题。接下来,我局将根据上级关于“县乡一体,条抓块统”的改革要求,通过“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基层智治数字化改革等,全力打造职责更清晰、队伍更精简、协同更高效、机制更健全、行为更规范、监督更高效的具有市场监管特色的行政执法监管体系。 感谢你们对我市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继续对我市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联系人:陈永正 联系电话:62555020 乐清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2年7月18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