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市举办“双减”背景下 家校社协同育人策略研讨会 | |||||
|
|||||
为深入学习贯彻市委第十五次党代会和十五届二次全会精神,推进儿童友好城市试点建设,助力我市在“两个先行”新征程上全力打造“醉美之城·幸福乐清”,用实际行动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9月28日下午, 乐清市“双减”背景下家校社协同育人策略研讨会在该市行政管理中心会议中心召开。 研讨会由乐清市教育局、文广旅体局、妇联和社科联共同主办,家、校、社代表作主旨发言,市直有关部门、乡镇(街道)、社团、中小学负责人代表参加,市社科联党组成员叶文杰主持。 围绕家庭教育,张建春说,女儿因为从小喜欢昆虫,我们一直尊重她,支持鼓励她保持这种热爱并研究它,今年被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生物系录取。他认为,孩子要有自己思考的问题,并且家长、老师支持其去学习它研究它很重要。郑怡丹以两个孩子的妈妈的经历介绍了自己的做法,一是非学科类训练大脑,更加重视体艺类学习、多元活动和安全知识;二是以“爱”为核心是关键点,要培养孩子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家务习惯、利他习惯、阅读习惯和情绪习惯;三是家长要学习如何做好家长,要以身作则。 从“学校教育”角度出发,市国际外国语学校小学部校长张慧介绍了该校自2018年开始“童行”家校课程的探索情况,课程旨在赋能家长、协同家校、助力孩子健康成长,还通过生涯体验课程、生涯启蒙和劳动教育的结合两项抓手来补充校内课程。该校还将开设家长学校,开展“家风家训”评选,开发steam课程,努力培养新时代好少年。城南中学优化完善课堂教学及作业设计,提升课后服务水平,组织学生走出去,动起来,发挥优秀学生先锋作用,开展拓展活动,办好家长开放日、家长会,指导开好家庭会议,联合社区共建育人。下一步将搭建家庭教育公益学习平台,开展亲子实践活动,让家长充分参与到学校的办学中来,继续联合街道协同育人。 在“社会教育”层面而言,城东街道党工委宣传委员林海燕介绍了创新“三同五共”模式,即构筑家庭主体、学校主导、社区参与的“三方协同”育人网络,打造组织共建、资源共享、队伍共育、项目共办、幸福共筑的协同育人共同体,构建城东特色的社区协同育人新模式。 市妇联副主席王玉珏介绍了市妇联围绕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依托市妇女儿童服务中心和乡镇、村(社区)、小区妇女儿童阵地做好青少年培育工作,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情况。持续打造“小海星”家庭教育品牌,推出“小海星成长记”原创视频展播、“快乐周末”“共读一本书”等活动,助力协同育人。 市文广旅体局副局长王孝就市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非遗馆、旅游景区等公共文化旅游场所,在“双减”背景下,主动作为,做好文化供给,协同学校、家庭开展青少年育人工作的情况。数字赋能,增强网上网下文化服务触达能力,做大做强“箫台艺苑”“梅溪学堂”“公益联盟”等文化活动品牌,努力实现全市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达88%,人均图书阅读量达12本,文旅活动参与率达80%,艺术普及参与率达80%,并逐年增加目标值。 市教育局教育发展中心主任王小强指出,“双减”政策落地一年来,市教育局开展了招生改革,包括将优质高中招生名额更多地定向分配给农村初中学校,培训机构整治等一系列举措,取得了良好成效,也仍存在一些问题。他认为,不同层次的人们对“双减”的认识差异很大,家庭教育能力也参差不齐,学校教育的供给能力也不足。家校社协同育人,就是要各归其位,完善组织体系、载体和评价体系,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学生自然冒尖。 叶文杰表示,双减背景下,家校社协同育人,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通力合作,形成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积极作用,建构起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共同体,营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良好氛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