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市民族宗教事务局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乐清市民族宗教事务局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
一、2022年工作总结 在乐清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民宗局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确保了全市宗教领域和谐稳定。主要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从紧从严做好民宗领域疫情防控工作。严格落实上级部门对宗教领域的疫情防控措施,以应对宗教领域日益复杂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每月都对全市1817处宗教(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的日常开展巡查,落实“三人驻堂小组”四包责任,有效防止了宗教领域疫情的发生。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是打造民族村落品牌,推动特色村建设提档升级,如挖掘百岱民族村的渔文化,打造“渔哈”特色村。二是积极盘活属地资源,发展当地民族特色产业。充分利用仙溪镇联红村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推动成立了乐清市畲东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和乐清市德蕴茶叶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有机茶叶种植、高山蔬菜种植等特色产业,打破该村多年没有发展的局面。三是多种形式积极营造民族团结良好氛围。结合三月三、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通过建立宣传阵地、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开展知识讲座等形式,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宣传工作。联合市民促会举行为期一个月的“讲团结、聚合力、促和谐”爱心拉面送温暖接力活动。 (三)攻坚克难有效落实“1+6”专项行动与“1+2+N”各项工作。一方面发挥民宗工作例会作用,切实形成合力。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郑巨化先后8次牵头网信、教育、民宗、公安、住建、消防等重点部门召开民宗工作例会研究相关内容。市委书记徐建兵,市委副书记何占宇,还有郑部长也多次带队到柳市镇、北白象镇、南塘镇、清江镇、大荆镇、雁荡镇等重点镇就风险隐患问题开展督导、调研,有力推动民宗各项工作在各乡镇(街道)的落实。 (四)注重监管加强闭环管理全面推进安全生产工作。5月开展不留盲区、不留死角的专项排查工作。完成宗教(民间信仰)领域建筑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回头看”工作中排查出的88处C、D级危房(占温州全市的1/3)的整改工作。 二、2023年工作总体思路 聚焦2023年工作,我市将在民宗工作全力解决已暴露出来的天主教的少数骨干人员思想仍比较顽固,短时间内教育转化效果不够明显;难及时掌握境外宗教势力对我进行渗透线索进行有效处置;基督教私设聚会点取缔后难妥善安置现有信徒等问题,工作思路如下: 一是继续抓好民宗领域疫情防控工作。严格落实上级部门和我市对宗教领域的疫情防控要求,及时调整和完善应对措施,确保广大信众的生命安全。 二是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帮助仙溪镇联红村推动520畲茶农业文化园建设,发展有机茶叶种植、高山蔬菜种植等特色产业,在解决土地荒废问题上增加村民收入。指导各乡镇街道创建民族团结进步6+1工作,积极打造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石帆街道朴湖文化礼堂)。做好穆斯林礼拜点的管理工作,经常性的走访查看穆斯林礼拜点活动管理情况,及时掌握重点人员动态。同时,发挥好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桥梁纽带作用,引导各族群众利用传统节日,展示各民族的文化特色、民风习俗、歌舞风采,增进各民族情感交融。 三是继续推进“1+6”专项行动与“1+2+N”各项工作。用好民宗工作会议制度,形成民宗、公安、自规、住建等部门联动,各乡镇(街道)落实属地管理职责的快速反应监管机制。天主教:继续强化民宗、公安、国安、乡镇(街道)等单位的协同联动,进一步挤压邵某活动空间。基督教:严厉打击境外非法渗透案件,通过政策区别对待,着力解决爱国场所的实际困难,消除私设聚会点发展的土壤。继续加强对基督教私设聚会点的依法管理。同时,加强宗教领域“四治”和全科网格纳管、平安宗教活动场所建设、“三人驻堂”工作模式等工作,在圣诞节等维稳重点时期,加强巡查、暗访,切实维护宗教领域的安全稳定,并避免引发境内外舆情炒作。 四是全力推进宗教中国化工作。通过“数字赋能”以“151”指标为考核标准,以“浙江宗教掌上APP”为载体,进一步推进宗教中国化工作。即在浙江掌上宗教APP每月对重点场所开展平安巡查的基础上,积极提升各场所在政治引领上,教义阐释上,文化润教上,从严治教上,守法正行上的五项指标,推进宗教中国化工作,同时,按照“管理制度规范、场地设施完备、实践活动丰富、社会评价较高”的标准,打造一批省级普法基地、省级普法示范点、温州市级普法基地。 五是继续加大宗教团体支持力度。强化宗教团体自身建设,帮助各团体建立完善各种规章制度,提高教规制度执行力,确保制度落实到位。加大宗教教职人员认定备案及法律法规学习力度。继续推进天基两教代表人士及骨干人员教育引导工作,开展政策法规培训、红色教育等活动。同时,也要按照“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要求,加大宗教人才培养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