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温州人丨今天我出镜·特校教师程箫:用爱浇灌“迟开的花” 让孩子们“不再特殊” | |||
|
|||
“特殊教育是充满爱的教育,孩子们被关闭了一扇门,一定还有打开另一扇窗的机会……”从程箫踏入温州乐清市特殊教育学校,已经十三个年头了。特校的光阴是艰辛的,特殊孩子的进步是缓慢的。但程箫始终兢兢业业,将热情和严谨注入工作,默默耕耘在特殊教育这片热土上,她用心陪伴孩子们慢慢长大,用平凡的行动和务实的态度诠释敬业奉献的真谛。 发现闪光点制定特训计划 点滴进步让“妈妈”很自豪 2010年7月,程箫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音乐教育系毕业,进入乐清市特殊教育学校任教,成为该校第一名专职音乐老师。“当时我很想调岗转到普小去,觉得压力会小一点。”程箫说,她数次向父母提出转岗的想法时,父母总是一遍遍地开导她教育没有好坏之分。 于是,程箫开始试着与孩子们交流。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程箫与孩子们越来越亲近。同时,程箫也发现,班上不少孩子家长都在外工作,孩子的学习生活全部交由爷爷奶奶照顾,家里住得比较偏远的都要换乘好几趟公交才能到校。“每当爷爷奶奶来接送时,嘴上道不尽对孩子未来的担心,讲着讲着甚至会偷偷抹眼泪。”那一刻程箫心头一颤,更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之中。自此以后,程箫在心里暗暗告诫自己,不能“临阵脱逃”。 为了尽快适应特校的教育教学,程箫疯狂阅读特殊教育书籍、向老教师请教教学方法、观看优秀老师的教学视频,并试着探索各种新型的音乐教学方法和音乐康复治疗法。 在她的从教生涯中,曾遇到这样的一个特殊的孩子——小连(化名),他患有重度自闭症,语言能力障碍、多动、注意力无法集中,一到上课时间,他总是克制不住自己,满教室乱跑。但是他非常喜欢听音乐,喜欢手舞足蹈,程箫特地为小连制定了训练计划,她自掏腰包买了一些小零食,随时拿出来安抚小连,并耐心地一遍遍示范舞蹈动作。 渐渐地,小连适应了学校的生活,舞蹈排练也渐入佳境。经过三个月的辛苦排练,当小连和同学在舞台上翩翩起舞,自信与阳光的样子“惊艳”了前来围观的群众,台下响起了阵阵的掌声时,程箫抑制不住地感慨道:“孩子们的动作虽然不是很整齐,但台下的掌声让我感觉到这群孩子是能被社会大众认识和接纳的,我的心里是既欣慰又自豪。那会,我感觉我不仅是一名教师,更是他们的‘妈妈’!” 乐于学习甘当“引路人” 盼孩子们回归普通群体 教育是一项充满爱的事业,特殊教育更是一项宽仁慈爱的事业。每天7时许,程箫从市区深港大厦出发,驾车绕到乐清老车站,她从车窗里探出头,朝正在等她的学生和家长挥挥手,示意他们上车。17时放学时间,她又再次载上他们,把他们安全地送到车站。 每当有人疑惑地问:“当老师的同时还兼职当司机?”程箫总是笑笑地回答:“这些学生来自翁垟、蒲岐、大荆等,他们要先坐公交车到乐清老车站,再换乘到学校,来回费时又费力。我这样帮忙短途接送,孩子们也能早点到校、回家。”不仅如此,在置换新车时,她还特意选了一辆后座空间稍大的车,只是为了便于接送,让学生和家长们坐得更舒服些。 对于程箫来说,接送并不止是接送,更是一个了解孩子的好机会。在接送的路上,家长们会把孩子近期的状态告诉程箫,程箫也都会一一记在心里,在之后的教育教学上引导孩子们更好成长。 为给孩子们营造更健康舒适的教育环境,近年来,程箫多次赶赴重庆,参加向阳儿童发展中心举办的“奥尔夫”“音乐康复治疗”等研习班,学习前卫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技能,同时致力于特殊儿童康复训练,积极开发孩子们的潜能。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特教岗位上十三年如一日的程箫,在孩子们的陪伴下也逐渐成长起来了。这几年,她带着孩子们参加了乐清举办的各种演出,得到了家长、学校和社会的一致好评。在2018年底,她还评上了小学一级教师。2022年,程箫参与了对残疾孩子家长心理干预的实践课题研究,并取得了乐清市二等奖的好成绩。 现如今,程箫积极与学校新教师开展“师徒结对”工作,她说,这些年,有的孩子顺利毕业,有的孩子能到普通学校去随班就读。让孩子们回归到了普通群体,不再特殊,就是她感到最幸福的事。“今后,我还会继续坚守在特教一线上,让更多特殊孩子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