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区,各初中、小学: 为进一步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结合《浙江省教育厅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温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基本规范》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经研究,决定对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第二批课后服务示范校培育对象进行创建指导和选树典型。现就相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创建时间 2023年2月14日至6月10日。 二、培育对象 2023年乐清市义务教育学校第二批课后服务示范校培育对象(名单详见附件1)。 三、创建内容 以《温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基本规范》《乐清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示范校评估细则(试行)》(附件3)为主要依据,对第二批课后服务示范校培育对象进行分期指导和实地评估。 四、评估程序 (一)校长汇报工作。汇报课后服务工作的主要做法和特色成效以及创建工作,时间限在10分钟以内,准备PPT,并提交纸质报告一份。 (二)查阅档案材料。按《乐清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示范校评估细则(试行)》(附件3)要求组织台账。 (三)实地查看师生。按《乐清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示范校评估细则(试行)》(附件3)要求,对管理人员、托管课程、作业指导、安全保障等情况,实地查看、查阅记录。 (四)师生访谈、座谈;家长随机电话或问卷调查。 (五)汇总、反馈,总结亮点,提出建议。 (六)根据创建指导结果,确定第二批课后服务示范校名单,通过“乐清教育发布”展示课后服务示范校的典型案例。 附件:1.2023年乐清市义务教育学校第二批课后服务示范校培育对象 2.乐清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示范校申报表 3.乐清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示范校评估细则(试行) 乐清市教育局 2023年2月16日 附件1 2023年乐清市义务教育学校第二批课后服务示范校培育对象 雁荡镇第一小学 雁荡镇第五小学 智仁乡小学 虹桥镇第九小学 蒲岐镇第一小学 丹霞路小学 白石小学 柳市镇第一小学 柳市镇实验小学 柳市镇第十五小学 北白象镇第三小学 北白象镇第七小学 柳市镇实验中学 北白象镇中学 大荆镇第一中学 虹桥镇第一中学 乐成实验中学 柳市镇第六中学 翁垟第一中学 雁荡镇第一中学 蒲岐镇中学 城东第二中学 附件2 乐清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示范校申报表 一、基本情况 | 学生总数 | | 参与托管学生 | | 托管率 | 其中参与晚自习 学生数 | | | | 本校教师参与人数 | | 外校聘用教师人数 | | 课后服务“一校一策”方案 | | 课后服务课程 安排表 | | 课后托管课程开发 | | 校内外师资配备 | | 安全保障机制建立 | | 教师取酬分配方案 | | 二、开展课后服务的主要特色和成效 (提炼本校在管理、课程、安全、作业、评价、个别帮扶等方面的1—2个好做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参与课后服务的师资队伍 | 姓名 | 年龄 | 性别 | 职务 | 职称 | 任课年级学科 | 承担课后服务分工 | 校外兼职(是/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附件3 乐清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示范校评估细则 (试 行) 指标 | 指标说明 | 佐证材料及分值 | 学校自评 | 实地评估 | 树立 正确 理念 | 严格执行“双减”政策,有效落实课后服务工作,减轻校内作业负担。课后服务不能局限于简单的完成作业,而要将其纳入“五育并举”课程体系,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提升学生在校兴趣体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综合培养学生素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 1.学校建立课后服务工作专班,相关工作有部署。课后托管以自主作业、作业指导、答疑辅导为主,参与托管的学生作业大部分在校内能完成(3分)。2.学校国家课程和课后服务课程一张表(3分)。3.课后服务课程中有“轻运动、微放松”课间活动(3分)。4.开发课后服务特色课程2门以上(3分)。 | 12 | | 优化 服务 方案 | 统筹课内(国家课程方案规定课程)和课后(课后服务)两个时段的安排。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学生、家长对课后服务的需求征询,系统设计并持续优化课后服务“一校一策”实施方案,制定包含时间安排、活动内容、活动场地、服务形式、指导教师、管理人员等六要素的课后服务“安排表”。 | 1.学校课后服务“一校一策”方案(3分)。2.学校课后服务“一校一策”安排表(包含六要素)(3分)。3.学校有开展学生家长对课后服务的需求征询(包含问卷和座谈会等)(3分)。 | 9 | | 合理 统筹 组班 | 课后服务原则上基础服务以行政班为单位,少于20人的需跨班级、跨年级组织课后服务(合班人数小学不得超过45人,初中不得超过50人)。拓展服务可采用年级走班等组织形式。不得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不得将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严禁把“托管”服务变成为“培训班”“补课班”。 | 1.学生参与学校托管率占比在80%、90以上%,分别计算3分、4分。2.学校课后服务组班形式多样,各科管理人员安排合理(名单)(3分)。3.场地设置符合托管要求,没有大班额或小班额、培训班、补课班等现象(安排表)(3分)。 | 10 | | 保证 服务 时长 | 正常教学日期间,课后服务时间不少于2小时或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乡村学校可结合实际分批次确定课后服务时段)。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应提供延时托管服务。非寄宿制初中学校晚自习服务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经家长申请,允许学生早退。 | 1.保障“5+2”托管时间,与学生家长下班时间无缝衔接(3分)。2.学校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延时托管服务,场地和人员安排到位(3分)。3.学校课后服务作息时间安排表(3分)。 | 9 | | 科学 安排 内容 | 落实课内课程“开齐开足开好”,课后服务内容的设计与实施要强调规范性和科学性;课后服务采取“基础服务+拓展服务”的基本模式。基础服务期间保证1小时的作业完成时间,强化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如开展学具与学业整理、作业与辅导等。拓展服务期间开展德育、科普、科技、艺术、阅读、观影、劳动等素质教育活动,结合学校实际开展适量体育运动。初中晚自习服务采取“自主学习+个别辅导、学业答疑”等模式。课后服务和晚自习期间不得进行新课教学或集体补课。 | 1.学校基础服务有质量,有指导,体现学校作业改革特色,能满足不同学力水平学生的差异化需求(3分)。2.学校拓展服务各类教育活动丰富,充分调动音体美等学科教师的积极性(3分)。3.初中晚自习课程设置合理,不进行新课教学或集体补课(3分)。4.学校建立课后服务质量评价机制,教师有课后服务托管课程工作记录本,学校有检查、有记录,有反馈,有总结(3分)。 | 12 | | 丰富 服务 形式 | 重视学科间、课内课后、校内校外的协同和整合,午间午休管理到位;借助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之江汇教育广场、学问通名师在线等平台,依托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研学基地、文化礼堂、劳动教育基地、红色教育基地等场所,融合线上线下学习、校内外学习。 | 1.学校课后服务课程丰富,借助线上课程开展托管活动,有午休管理方案(3分)。2.学生家长学问通注册率在90%以上(3分)。3.积极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开展“五育融合”实践活动(3分)。 | 9 | | 灵活 配备 师资 | 学校服务不能满足部分学生发展兴趣特长等特殊需求的,可聘请退休教师、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或志愿者提供服务(包括家长)或引进非学科类教育培训机构参与。乡村学校还可以邀请城乡教育共同体师资、退休教师、乡贤艺人、能工巧匠、非遗传承人等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或志愿者提供特色课后服务内容。 | 1.学生多途径参与课外实践和课外非学科类培训(3分)。2.积极引进或聘请专业人士、退休教师、能工巧匠等参与课后服务(3分)。3.师资配备合理,外校选聘人员有进校资格安全和专业审查(3分)。 | 9 | | 加强 服务 管理 | 教师团队加强学情分析、主题统整、教学方式创新、作业设计、专题活动实施等方面的协作,以课程为核心转变育人方式,创建学校生活新样态;课后服务管理以本校在职教职工为主,每班配备1位管理教师(含指导教师),也可聘请大学生志愿者、党员志愿者、家委会进行考勤登记、缺课追因等管理工作。每时段应配备行政人员全程参与管理。 | 1.学校有课后服务管理教师、行政值班人员、护学岗队伍等参与(3分)。2.学校有值班、班级学生管理等记录本,做好及时反馈与处置(3分)。 | 6 | | 落实 服务 保障 | 校长是课后服务安全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完善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充分考虑空间、天气、安保等因素,保障学生离校安全,通过多种形式动态监测学生离校等情况,落实课后服务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建立经费保障机制,按照属地发改部门核定标准收费,不得“搭车”收费。学校制定课后校内托管资金分配方案,将午间管理纳入适当分配,不得设置二次分配环节。 | 1.学校制定课后服务安全管理制度,包含人员安排、课程内容、应急预案、放学出校门交接等(3分)。2.学校课后服务错峰错时方案合理、有效(3分)。3.多种形式动态监测学生离校等情况,尤其是晚自习后学生接送和教育、监管措施有保障,落实课后服务安全管理主体责任(3分)。4.学校教职工、外聘人员取酬合理,分配科学(3分)。 | 12 | | 建立 评价 机制 | 建立健全流程管理、质量评估和激励制度,每学期开展1次学校课后服务专项评估,定期和不定期以问卷调查、座谈会、随机访谈等形式开展学生、家长满意度调查,加强对课后服务质量的监督与保障,不断提高课后服务质量。 | 1.学校建立教师课后服务工作激励制度,有优待优惠政策(3分)。2.学生家长对课后服务质量满意率高,无投诉信访现象(3分)。3.学校有课后服务工作典型案例,有提升服务品质和保障水平的具体举措(3分)。4.学校“暖心工程”落实,教师工作负担合理(3分)。 | 12 | | 说明:对查实学校教师有“搭车收费”行为的、课后服务存在安全管理严重问题的学校,实行一票否决制。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