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常“上火” 中医来“下火”
|
“我一到春季就烂嘴巴,眼睛干痒”“最近总觉得便秘、口臭,不知道怎么回事”,好不容易到了春暖花开的季节,不少市民却因为“上火”很是烦恼。 春为一年之始,是万物生长的季节,人体阳气长而阴气消,此时若不注意,就很容易“上火”。那么这个医生口中常说的上火究竟是什么火,需要如何“下火”呢?乐清市中医院儿科主任中医师、乐清市名中医、温州市好医生王建敏来为大家详细解析下“上火”这些事。 导致“上火”原因多 出现上火症状后,有人会变得脾气暴躁,有人会咽喉肿痛,有人会口干舌燥,有人会大便干结等。虽然只是一些小毛病,但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却很大。 王建敏介绍,在门诊中常会遇到一些“上火”的患者,导致“上火”的原因很多。如吃得太多,饮食无肉不欢,体内能量太高,人体消耗不了这么多热量,就会“上火”,此种情况要尽量控制食量,多吃蔬菜、粗粮,再配合吃一点通脾胃的中药;运动太少,肌肉运动是能量消耗的重要途径之一,运动量太少,吃下去的能量消耗不掉,也会导致上火,这种情况建议运动起来,热量消耗掉了,上火的情况也会随之缓解;衣着不当,立春后,气温逐渐升高,穿得太多或盖得太厚也易上火,应及时减衣被;气机不畅,这种情况是因内热不能及时发散出来,出现上火症状,临床上常见心情郁闷的病人容易脸上长疙瘩,心情紧张导致热在体内运行不畅,气运转不通畅化而为火。 除以上情况外,还有痰凝经脉的患者,久之热被痰浊淤堵在体内出不去;湿邪阻滞气机可能也会化火;脏腑功能失调导致的上火,最常出现的是上热下寒证,一般因中焦脾胃运转功能失常导致。 对症去火效果好 既然导致“上火”的原因不同,那么就需要对上火原因进行一一甄别,才好对症治疗。 王建敏介绍,“上火”有很多不同的种类,按照部位分,有心火、肝火、肺火、胃火和肾火的区别。 胃火,多为实火,表现为口腔溃疡、渴喜冷饮、口臭、牙龈肿痛、上腹不适、大便干硬、脸部三角区长痤疮、舌红苔黄、脉滑数等。胃火旺者适合喝绿豆粥/汤,或用山栀子、知母、石斛煲瘦肉汤。 肝火,肝火主要表现为头晕胀痛、面红目赤、口苦口干、急躁易怒、耳鸣如潮、大便秘结、小便黄短、舌质红苔黄、脉弦数。其中大部分患者为实火,也有部分为虚火。虚火者多是在火热症状的基础上兼有阴虚症状,如腰膝酸软、耳鸣。肝火旺者可用龙胆草、白芍、黄芩和雪梨煮水喝。 肺火,肺火主要表现为发热、口渴、咳嗽、气喘、咽喉红肿疼痛、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数等。肺火旺者宜用莲子、银耳、雪梨加水蒸两小时后食用。 心火,心火旺易心烦怒失眠,口舌赤烂疼痛,小便赤、涩、灼、痛,舌尖红绛、苔黄等。心火旺者可吃带心莲子,或煮莲子百合汤。 肾火,肾火旺较少见,多为虚火。主要表现为牙齿松动、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睡眠不安、五心烦热、形体消瘦、腰腿酸痛等症状。肾火旺者可喝点淡盐水,也可吃点知柏地黄丸。 但如果不适症状难以缓解,建议还是需要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