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市卫生健康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 乐清市卫生健康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 |
一、2022年工作总结 2022年,市卫生健康局围绕党政中心大局,突出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狠抓落实、攻坚克难、深化改革,卫生健康事业跃上新高度。完成财政资金使用12.79亿元,县域就诊率达90.43%,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千人医师数、千人床位数、千人托位数分别达3.24人、3.95张和3.425张,同比增长4.5%、6.8%、36.5%,被评为2022年度乐清市疫情防控先进单位。 (一)公共卫生应急体系迈上新台阶。慎终如始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发挥主力军和先锋队作用,从严落实精密智控、核酸检测、疫苗接种、院感质控、“哨点”监测等七张任务清单,高效处置新冠疫情80起,筑牢疫情防控坚固防线。建成投用虹桥、柳市和白石等3个核酸检测基地,日核酸检测能力达29.4万管,常态化核酸检测最高峰值从21万人次突破至90万人次以上,累计扩面检测7403万人次。累计接种新冠疫苗403.76万针次,率先完成60岁以上人群疫苗接种任务,全程覆盖率达87.77%,温州排名第一,得到温州市委主要领导点赞。强化院感专家指导、疾控专业指导、卫生执法监督和“三级网格”作用,出动人员4万人次,实现对医疗机构和隔离点的全覆盖常态化督导。牵头组建集应急处置、机动作战、联勤联动为一体的市特别机动大队,处置能力受到温州市委主要领导充分肯定,获得乐清市“骏马奖”。全方位提升医疗救治能力。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工程主体结顶,市二医定点医院、健康驿站亚定点医院和柳台方舱医院建成投用。按照“两防一保”要求,平稳有序做好新冠疫情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阶段的医疗救治工作,公立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诊室)全面扩容,13家民营医院、632家村卫生室、诊所门诊部全面开放,高峰期日接诊量达9000多人;采取科室整合、撤并、加床等方式,对新冠病人住院病区进行扩容,实际开放床位4389张,其中ICU床位201张,接收65岁以上老人肺部感染住院3022人。传染病预防控制能力持续提升。全市传染病疫情总体控制平稳,结核病、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均控制在低流行水平,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处于历史低位。免疫规划稳步推进,累计接种免疫规划疫苗23.71万针次,常规单苗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70周岁以上老人免费流感疫苗接种率100.4%。卫生监测工作扎实推进,圆满完成饮用水监测和省级铁皮石斛食药物质消费量调查,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率达到1.01件/千人,获省级健康监测工作质量优秀。 (二)医疗服务能力达到新高度。县级强院提档推进。持续开展市人民医院服务能力大提升工程,迭代实施“未来医院”建设,新增三甲水平专科5个,获批自主开展ECMO技术,完成省内首例远程5G支气管镜下肺结节活检和温州首例成人超细支气管镜直视下超细活检钳活检术,获评全国第五批房颤中心(标准版)单位、温州市“千县万镇卒中识别与分级诊疗行动”先进单位,CMI指数0.9093,位列全省同类医院第15位,三四级手术占比升至20.45%,较去年上升近1个百分点。建成投用市五医迁扩建工程,市二医、三医顺利通过二甲医院等级评审,市二医在全省同类医院质控联合检查中排名上升至第9位。基层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实施乡镇卫生院迁改扩建项目10个,建成投用城东、城南、盐盆等3家,开工柳市、象阳、翁垟、湖雾、蒲岐等5家,续建清江、石帆等2家;完成卫生院改造提升项目5个。申报二乙水平社区医院1家,“基层优质服务行”国家推荐标准3家、基本标准23家。新建“一体化”村卫生室9家,村级智慧健康站88个,村卫生室(站)规范化建设率达81.16%。学科和人才队伍持续优化。成功立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卫健委课题4项,温州市科技局项目22项。招录医学专业人才298人,其中博士1人,硕士23人,完成50名学生的定向培养招录工作,落实定向委培毕业生8人,柔性引进专家团队4个。新增温州名医1人、省医坛新秀1人、温州“医坛新秀”12人,卫生高级职称人才增至920人。首次采取联合培养的方式,与温州医科大学共建研究生培养基地,硕士以上学历增至258人。院前急救和无偿献血工作得到加强。完成院前急救医院信息化对接,救护车增至57辆,其中负压救护车37辆,新建120急救分站5家,洗消站1家。“献血普法六进”和“用血直免”项目持续推进,完成无偿献血采血量4377.95L,各项业务指标均位列温州第一,15年蝉联省无偿献血先进县(市、区)称号。中医药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全面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早期准备工作,市中药配送中心、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基层覆盖率达100%,基层中医药服务量占总服务量的30%,通过传统中医师承出师考4人,每千人注册中医类别医师数0.43人,基层医疗机构在岗中医医师占比达20.8%,中医药在健康管理、健康养老、康复服务方面作用更加明显,65岁以上老人和0-3岁儿童中医健康管理率分别为72%、88%。 (三)医药体制改革进入新阶段。新一轮综合医改全面启动。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为双组长的医改领导小组,首次将综合医改内容纳入市级部门年度考绩项目。拟定乐清市综合医改“1+1+10”整体方案并经市委常委会通过,有效破解公立医院债务风险、基层医疗机构人员保障、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医保杠杆调整等方面的瓶颈。市人民医院省级现代医院管理试点和市妇保院国家妇幼保健机构机制创新试点县成果得到提升,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评价指数位列温州前茅。医共体成熟定型。新增基层特色科室1家,建成投用市二医医共体同质化电子处方全程质控系统,被温州市推荐参加省政府督查激励机制评比。“双下沉、两提升”稳步增长,完成双向转诊33214例,其中上转12905人,同比增加24.24%;下沉医生307人、7614天,其中中级职称以上208人、5216天;基层就诊率达77.21%。卫健数字化改革提速推进。市卫健数字大脑一期顺利启动,基层一体化系统全面投用。“浙里健康”“浙有善育”等重大应用全面贯通,数字社会和数字政府改革有序推进。市远程诊疗系统迭代升级,打通医保平台,开通与全国知名专家的远程会诊,新增村级远程站点9个,完成远程诊疗14776例,同比增加了34.98%。儿童健康成长图谱应用被纳入温州试点。社会办医规模稳步扩大。全面落实社会办医扶持政策,发放补助经费132.5万元;温州同乐医院成功获批,乐清眼视光眼科医院建成投用,同乐医院医联体成员单位增至50家。 (四)全民全程健康服务实现新突破。公卫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增至97元,城乡居民电子档案建档率81.48%、浙里办开放率75.1%、动态使用率61.48%。同质同标城乡居民健康体检制度全面实施,完成健康体检321899人。医防结合深入推进,新建乡镇慢病管理中心3个,十类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率86.19%,高血压、糖尿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71.36%、71.34%,肺功能检查C 级以上合格率95.97%。出台《乐清市困难群众慢病患者(高血压、糖尿病)免费基础用药工作实施方案(试行)》,超额完成适龄儿童窝沟封闭、结直肠癌筛查、农村癫痫防治等民生实事,在全省结直肠癌筛查会议上做典型发言,获评省重点人群结直肠癌筛查先进集体。全面强化心理卫生、职业卫生工作,6大类严重精神障碍规范管理率为96.7%,获评省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先进集体,被定为首批省级国家农村癫痫防治管理试点县。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深入推进。新建老年医学科5个,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建成率达80%;创成老年友善型医疗机构33个,其中省级1个,温州4个,覆盖率达100%;新增安宁疗护试点4个,其中居家疗护1个。超额完成老年健康服务五大专项行动。深化医养结合和康养服务,全市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签约率达100%,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69.21%。圆满完成新一届市老龄委的优化调整和13个乡镇老年组织的换届;申报国家级老年示范社区1个,并通过温州验收;完成“身后一件事”优化升级。育儿友好型城市创建成效显著。健全优化“出生一件事”,掌办率为98.29%,生育登记实现“跨省通办”,四星级及以上省标准化母婴室占比达到96.43%。市妇幼保健院通过温州首批四星级儿童友好医院验收。超额完成适龄妇女“两癌”检查任务,持续提升出生缺陷预防、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能力,产前筛查率达92.18%,孕产妇死亡率为0,婴儿死亡率为1.07‰,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综合排名连续六年居全省第一,获得省级先进集体与质量优胜双奖。提前超额完成民生实事托育工作,出台托育服务实施方案等4个文件,新建托育机构23家,安心托3家,新增托位数1155个,消除托育机构“空白”乡镇2个,推荐省现代社区示范园1家,建成温州首家“安心托”托育机构,并在温州市妇幼重点工作推进会上做成效展示。 (五)健康乐清开启新篇章。全力推进“健康乐清”28大行动,顺利通过省、温州两级考核,连续两年被评为省级优秀。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国卫城市巩固工作温州暗访考核排名县(市)第一;岭底乡顺利通过省级国卫乡镇抽查暗访,获得良好等级;创成省级卫生村123个,温州市级卫生村108个。创成省级健康乡镇4个,省级健康村12个村,省级除四害示范村1个,健康促进学校、医院累计创成率分别达94.3%、100%。城区病媒生物控制通过省级评估,保持国家C级标准,新增达到C级标准街道1个。作为全省唯一一个县(市、区)获评全国爱国卫生运动70周年先进集体。 (六)党建工作取得新成效。在思想政治建设上做实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开展“六新六力”主题实践活动,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狠抓正面宣传阵地和网络舆情引导,“健康乐清”微信公众号忠实粉丝突破10万人,推荐“乐医乐播”申报全国卫健系统思想政治工作特色品牌。在组织建设上求实招,开展“达标四化争创双强”行动,对89个党支部进行对标检查纠正,评选“双强”党支部8个,完成75家基层党组织换届选举,配齐市疾控中心、4家市级公立医院和11家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党务骨干222名,完成党员档案排查专项行动;巩固提升“专家先锋惠民、关爱儿童健康”等特色品牌15个,组织开展党员志愿服务100多场次;建立基层卫生院干部后备库,推荐市管干部2人,提拔局管干部6人,转任(兼任)3人。在全面从严治党上出实效,开展警示大教育、风险大排查、铁腕大执纪等专项行动,并由市委、市纪委监委提级为卫健系统“提促新风四大专项行动”,建立“一案六警”工作机制,构建“药械采购利益冲突”预警模型,短视频《白衣不染黑》被省纪委录用;开展“十佳医德医风标兵”和“廉洁之星”评选,首次将医疗机构纳入“万人双评议”范围;开展正风肃纪专项行动12次,查处医疗卫生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76个,党纪政务处分31人,同比增长100%;梳理排查廉洁风险点129个,制定防控措施164条,建立并完善业务流程图126个,建章立制39项;投入使用“数字化清廉医院”平台,创成温州市“引领型清廉医院”1家,“规范型清廉医院”2家;圆满完成省委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工作。在依法行政上见真章,严格执行合法性审核制度,重大行政执法审核覆盖率保持100%,没有造成行政复议和诉讼败诉;审查清理规范性文件、重大行政决策5个,圆满完成社会抚养费征收案件清理,撤回历年社会抚养费征收案件914例;依法接受人大、政协监督,获评2022年度市政协提案承办先进单位;累计办结行政案件688起,卫生执法效能蝉联全省第一,被评为省职业卫生执法工作推进成效明显地区,启动“智慧卫监”项目,“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在线监控”纳入省卫生监督体系建设项目试点;深入开展“八五”普法行动,创成法治建设医疗卫生单位41家,修复违法信用对象6例。在平安建设上守底线,强化落实社会治理、消防和安全生产责任,纵深推进电信网络反诈,高度重视信访维稳工作,信访案件报结率100%,历史遗留件湖头医院签订息访协议,全年未发生群体性非访和越级访;及时处置化解医疗纠纷,共受理医疗纠纷98起,结案89起,其中6个死亡案件全部成功化解,办结历年纠纷3起;圆满完成党的二十大等重大事件的除险保安工作。获评2022年度消防安全先进单位。 此外,持续强化计划生育、文明创建、群团组织、保安保密、信息公开、防汛抗旱、干部保健、征兵和高考体检等工作。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基层基础薄弱的局面仍未彻底扭转,基建、人才制约仍旧明显,信息化、数字化建设相对滞后;优质卫生公共资源供给不足,与乐清经济大市身份不符,共同富裕压力较大;医疗机构自身发展水平不高,体制机制障碍亟需破解;公共卫生应急防控体系仍不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能力亟须提高;违纪腐败现象仍有发生,党风廉政工作任重道远。对此,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3年工作计划 2023年,市卫健局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新时期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方针,锚定打造共同富裕县域标杆这一总目标,围绕“市域卫生健康现代化先行”这条主线,把握“人才驱动、改革攻坚、制度创新”三大抓手,以乐清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为载体,努力在新征程中实现新突破、新跨越。 (一)开展党建统领强院行动。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实施“思想立根铸魂”“基层堡垒筑基”“融合发展争先”“党建引领聚力”四大行动,压实压紧党建“一岗双责”,进一步强化党对公立医院的领导。落实意识形态主体责任,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以“健康乐清”公众号等新媒体应用为抓手,持续推动政治理论学习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推进党的规范化建设,以“双强”党支部创建为载体,开展公立医院党支部堡垒指数和党员先锋指数评价,创成“院科两优、德医双强”公立医院1家。强化党建引领,以“红色领航、厚德精医”为载体,深挖卫健特色党建引领品牌创建,逐步实现“一院一品”和“一支部一品牌”。坚定不移把行业作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纵深推进“清廉机关”“清廉科室”“清廉医院”建设,提档开展医德医风“大评议”、警示剖析“大教育”、廉政风险“大清理”、能力建设“大提升”四大行动,持续强化廉政风险点排查,严肃查处医务人员违纪违法案件,坚决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实现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向每个支部和党员覆盖。加强信访、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医疗纠纷处置、“民转刑”等工作,打造“平安卫健”,扎实推进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维护社会面和谐稳定。 (二)开展公立医院高水平建设行动。超常规推进“医学高峰”建设,突出市人民医院龙头作用,以“未来医院”为抓手,加快推进三甲医院创建,完成新一代医院信息系统建设,接入温州数字健康大脑;全职引进卫生高层次人才2名,专家工作站增至15个;实施市公共医疗设施提升工程,保持设备更新提升,加快新外科大楼、后勤与放射治疗综合大楼项目前期工作;保持医院年均手术总量和三四级手术量稳步提升。提档实施“县级强院”建设,通过资源整合和差异化发展优化公立医院布局,加快推进市中医院与市二医、市人民医院和市五医的融合发展,谋划组建三乙中西医结合医院和市人民医院大荆院区,强化市三医“小综合、大专科”建设,做强精神卫生专科。持续强化公立医院硬件设施改造,实施公立医院项目11个,开工市妇幼保健院医技大楼。深化“三医联动”“六医统筹”,推进财政补偿机制、薪酬制度、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医保支付方式、医疗服务价格、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等领域的改革,优化院长年薪制,提高公立医院的医疗补助水平,强化医疗机构公益性、指令性工作补助保障,切实化解公立医院基建债务风险,建立健全DRG和DIP成本考核体系,深化市人民医院省级现代医院管理和市妇保院国家妇幼保健机构机制创新试点工作,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评价体系各项指标达到既定目标。县域就诊率保持在90%以上。 (三)开展乡村卫生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坚持补短板强基础,实施基层卫生院迁改扩建项目12个,其中建成投用清江、石帆2家,续建柳市、象阳、翁垟、湖雾、蒲岐等5家,力争开工建设乐成、虹桥、大荆、雁荡、芙蓉等5家,新建一体化村卫生室11家。坚持强能力优服务,推进基层卫生院“基层优质服务行”建设,新增达到国家推荐标准1家,达到国家基本标准增至24家;加强“一院一站一专科”工作,雁荡中心卫生院创建二乙水平社区医院,新增基层特色科室1个,规范运行村级健康智慧站35个;加快构建以中心村卫生室为主体、一般村卫生室为补充,公益特色鲜明的村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形成农村地区15分钟医疗服务圈。坚持优体制激活力,落实“两个允许”政策,打破基层医疗机构薪酬“天花板”;采用托管的方式,参照公务员标准执行基层卫生院职工医保;采用当量补差的方式,补齐一体化村卫生室和基层卫生院一般诊疗费差价;推进基层补偿机制改革,优化薪酬分配机制。 (四)开展县域医共体高质量发展行动。按照“能放则放、应放尽放”的原则,将成员单位财务、人事等管理权限下放至牵头医院,促进医共体达到紧密程度A类标准。强化扁平化垂直管理,有序扩大联合病房、全专联合门诊、牵头医院在成员单位开展特色服务的力度,深化医共体内“双下沉两提升”,提高服务同质化程度。整合市远程诊疗和数字医共体信息系统,打造高度集成和多跨协同的“云上医共体”平台,通过打破时空局限,形成诊疗服务自助点单,检查检验同质同标,医保支付全程覆盖的基层“一站式”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精准对接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将优质医疗资源通过信息网络直接在线下沉,构建以乡镇为枢纽的分级诊疗新机制,基层就诊率保持在79%以上。探索医共体背景下的“健康e生”改革,构建“数字家庭医生”“互联网+护理”“健康管理包”等服务新机制,建立以医防融合为支撑,以数字化为载体的乡村两级医疗机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打造省内整合型医疗服务亮点。 (五)开展中医药传承创新行动。落实浙江省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任务,实施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中医药治未病、中医药人才建设、中医药产品名品、中医药文化弘扬传承、中医药治理保障等六大工程。推进市中医院和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深度合作,培育中医“名院名科名医”。推进“基层中医化、中医特色化”,做强基层中医适宜技术服务,新建规范化中医馆1家,旗舰中医馆1家,村级中医阁3家。创新“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服务,做强做大中医“智慧药房”。强化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65岁以上老人和0-3岁儿童中医健康管理率保持在70%、80%以上。设立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专项基金3年1000万元,通过“西学中”、中医师承、定向培养等多种方式加大中医人才引育,加快补齐千人中医师数等短板。深化中医医疗服务价格结构改革,探索与中医药服务特点相适应的医保支付政策。积极推动“雁荡山宝,石斛珍好”的区域公用品牌战略,促进中药材种植、加工和旅游的转型突破。 (六)开展“一老一小”健康友好服务行动。出台《乐清市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实施方案》,建立健全育儿友好型社会政策体系、服务体系和技术保障体系,强化生育支持政策。加大普惠性托育服务供给,成立市一体化托育综合服务指导中心,建成市机关托育中心,开工市婴幼儿照护服务站工程,加快公办幼儿园延伸办托,消除托育机构“空白”乡镇2个,新增托育机构10家,新增托位数600个,千人托位数达到4.0,普惠托位占比达55%以上。实施“医育结合”婴幼儿照护质量提升行动,加快推进市妇保院创建三乙医院,建成市人民医院和石帆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2家儿童友好医院和城东、城南、石帆等3家“医、防、护”儿童健康管理中心,婴幼儿家长科学育儿知识普及率和0-3岁儿童发育监测筛查率均达85%以上,每千名儿童儿科医师数达1.0人。推进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及母婴安全工作,开展消除艾梅乙母婴传播国家试点项目,实现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项目全覆盖,产前筛查率保持在90%以上,将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持续巩固在低位,严重致残出生缺陷发生率控制在1‰以下。扩大优质老年医疗供给,实现老年友善型医疗机构和二级以上综合性公立医院老年医学科全覆盖;发展安宁疗护服务,建成市五医安宁疗护病区和市人民医院、市二医、市三医安宁疗护指导中心,新增提供安宁疗护服务的基层医疗机构9家。强化老年健康管理服务,完善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和老年慢病全周期健康管理,完成老年健康服务五大专项行动4.5万人次。推进医养结合和康养服务,谋划推进同乐医院养老中心项目,医疗机构康复护理床位数达到每万名老年人48张。完善老年人友好关爱服务,健全“1+25+X”老年教育办学体系,推动银龄互助工程,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营造适老社会氛围,助力“浙江有礼·孝行乐清”,争创全国老年友好型示范社区1个。 (七)开展打造公共卫生最安全市行动。全面落实新冠病毒“乙类乙管”防控措施,建成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新增ICU床位40张,谋划组建市传染病医院,开工建设市五医新发热门诊工程,全力打造以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为核心的传染病三级医疗救治体系和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持续推进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行政执法的规范化建设,强化村级公共卫生委员会指导,提高重大疫情早发现能力,有效遏制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深入推进危重症救治“五大中心”、院前急救和应急用血供应服务能力,建成投用院前急救“生命一键达”系统,切实提高急救反应速度和急救成功率。深入推进医防协同,开展同质同标城乡居民健康体检和困难人群两慢病免费用药服务,做实做强结直肠癌、胃癌筛查、窝沟封闭、重点人群流感疫苗接种等民生实事,全面提升慢病管理、家庭医生签约和健康管理服务水平,新建标准化慢病管理中心9个,重大慢病过早死亡率降至10.6%,人均预期寿命达81.4岁。深入推进健康乐清和爱国卫生运动,强化健康乐清行动和健康影响评价工作,国家卫生城市复审通过省级考核,常态化推进国家卫生乡镇创建(巩固)工作,新增省级健康乡镇3个及以上。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39.7%。 (八)开展卫健人才队伍建设行动。建立健全人才保障机制,设立高层次人才引育专项基金2个1000万元。创新高层次人才招引方式,以温州籍、乐清籍人才为重点,全职或柔性引进一批有重要影响力的医学专家和紧缺学科带头人。完善卫健人才招聘政策,综合采用考核招录、线上云招聘、医学院校组团招聘和线下集中招聘等多种方式,拓宽人才招聘渠道,稳定和优化医务人才队伍,千人医师数达3.45人。实行招生与招聘并轨,加大基层定向培养生培养力度。创新上下联动用才机制,推行“县招乡管村用”机制,统筹管理报备员额和事业差额两个编制池,健全“下沉上挂”培养机制,推动人员动态流动。强化本土人才培育,引导在职医生攻读研究生,申报各类人才称号;深化院院合作,突出重点薄弱学科,推进专家固定下沉、点对点帮扶,将“输血式帮扶”升级为“造血式帮扶”;依托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深入推进教学工作领域开拓创新,促进技术水平整体跃升。加大学科建设支持力度,对标短板弱项,全力发展高水平特色专科;加大医院科研支持力度,扩大学科纵向科研合作,实现医、教、研一体化。 (九)开展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行动。推进卫生健康数字新基建,启动市卫生健康数字大脑项目二期和市二医、三医、中医院、妇保院、五医等5家公立医院的智慧医院创建项目。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加快推进市级公立医院互联网医院创建,开展常态化“云诊室”服务,推广普及“互联网+”医疗、护理、药事、中医、医保等服务;扩面提质远程诊疗平台,完成远程诊疗10000例;实施“医校清心”项目,数字赋能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提升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治理能力,建立健全统一的卫生健康综合监管体系、基层一体化智慧健康监测服务体系和医疗卫生质量监管评价体系。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任务,落实省卫健委改善医疗卫生服务35项举措,做实做细“一码通”融合、“一站式”结算,大力发展智慧医疗和人工智能应用。建成投用“智慧卫监”,提升预防接种、老年健康和医养结合服务等方面的数字化水平。 (十)开展推动社会办医行动。落实投融资、土地、医保、财税、高层次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扶持政策,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引导企业参与举办高端、紧缺的各类专科医院,构建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机制,落地投用温州同乐医院。创新社会办医疗机构管理和用人模式,优化同乐医院医联体运行机制,稳妥推进同乐医院“未来医院”和微医数字健共体项目。规范社会办医管理,落实社会办医疗机构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医疗机构评审评价体系及从业人员信用记录制度,依法打击违规失信行为;支持民营医院协会做强做大,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加强行业诚信体系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