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生态环境局乐清分局有关负责人解读《乐清市2022年环境质量状况》
|
|
一问:近年来,乐清市全域持续实施“五水共治”,截至目前成效如何?下步将如何巩固提升? 答:2022年,乐清市严格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治水攻坚从“坚决打好”向“深入打好”转变的工作要求,全域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全方位强化行政监管,将水环境整治工作纳入市政府督查范围,坚决把水环境治理工作抓紧、抓细、抓出成效,有力有序推动水环境质量持续稳定提升。特别是蒲岐国控断面水质明显改善并趋于稳定,2021年水质首次达Ⅲ类水标准,2022年持续巩固在Ⅲ类水标准,全市8个县控及以上水质监测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为75%,较2021年提升12.5%,且无Ⅴ类水质断面。2022年,乐清市坚持以城镇“污水零直排区”建设作为治水的治本之策,按照“全覆盖、可追溯、管长远”的原则制定三年行动方案扎实推进,目前全市城镇“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已基本收官,累计完成投资约30亿元,22个镇街全部完成了省、温州市创建复核验收和自评估工作。另外,全市污水日处理能力已提升至28.4万吨,基本满足市域污水处理总体需求,现重点推进污水处理厂的扩容和清洁排放改造,确保2024年6月底前全市污水处理厂陆续达到浙江省清洁排放标准。 下步举措:治水在路上,责任在肩头。乐清将始终围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盼,紧盯治水目标,枕戈待旦,脚踏实地,持续铁腕治水。做实源头管控,做优雨污分流,做美水域生态,着力实现工业经济“含金量”和绿色生态“含绿量”双提升,为打造“醉美之城·幸福乐清”贡献水力量。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进一步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加快推进现有5座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和扩容提升工程,并新建虹南污水处理厂,确保污水处理能力有效满足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处理需求。二是扎实开展城镇“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提质扩面工作。完成雨污管网GIS全域图绘制,为雨污管网一体化智慧化运维提供技术保障。三是加强正面宣传引导。营造人人参与、全民治水的浓厚氛围,引导群众积极关心、支持和参与水环境保护工作,并对职能部门和属地政府治水工作予以监督。 二问: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被列为国家的重点工作任务,我局牵头碳普惠机制的探索和建设,请问有什么具体举措? 答:2022年,我们积极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努力探索碳普惠机制建设,出台了《乐清市碳普惠机制建设实施方案》和《乐清市碳普惠机制建设管理办法》,成功发布了《乐清市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碳普惠方法学》《乐清市交通精细化碳排放核算方法学》,在碳普惠研究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2022年温州市生态环境局大力推动“四本账户”建设工作(污染源账户、碳账户、生态功能账户和环境容量账户),乐清率先完成6500家工业企业碳账户建设。2022年,我们和人行一起引导绿色金融对双碳产业的支持作用,细化落实乐清市金融支持绿色低碳12条措施,推动排污权、碳资产抵押贷款助力经济发展,探索低碳信贷、低碳债券、低碳发展基金等低碳金融新业态,落地温州首批“节水贷”,推出全省首个工业“气候贷”,创新落地“绿色交通低碳保险”,以“绿色金融”拓展融资渠道。2022年累计投放绿色低碳领域贷款1.5亿元,发放碳减排贷款6亿元,20家银行机构累计发放绿色贷款60.7亿元。 抢抓全国电气产品的“碳标签”认证。为应对欧盟碳关税政策,最近市发改局、生态环境局、经信局、供电局联合中国电子协会,未雨绸缪,开展“全国电力电气碳标签认证基地”建设,打造国网系统“绿色供应链”体系,提升产业链的低碳建设水平。我市充分发挥全国电气产业的集聚地的地域优势,以浙江省产业转型类低碳试点县为载体,率先开展电气产品碳标签数字认证工作,创新碳足迹核查、碳标签数字化认证机制,为企业提供绿色通行证,促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目前,11家企业主打产品已率先开展碳标签认证,上周乐清市电气行业碳标签评价团体标准通过了清华大学组织的专家评审,为全国电气产品碳标签认证工作开创了先河。碳标签团体标准的制定将推动乐清电气产业找准“碳跑道”,抢抓“碳机遇”,聚集“碳要素”,激发“碳动力”,抢占双碳标准制高点,扩大乐清品牌影响力。 三问:机动车尾气污染会对空气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我市针对像柴油货车、老旧柴油叉车这种尾气排放较大类型的移动源有哪些治理措施和政策呢? 答:为持续改善和提升空气质量水平,喜迎亚运到来,市生态环境局打好车辆尾气污染治理的“组合拳”。一是清退老旧车辆,置换新车和新能源车。在2021-2022两年间,全市累计淘汰国三非营运柴油货车1652辆,发放补助资金2200万元。全市国三及以下柴油货车保有量削减达75%以上。二是持续加大对全市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的尾气检测的监管力度。三是与交警部门开展联合执法,通过道路网路查、路检,重点单位入户检测等方式开展抽检,督促尾气超标车辆更新或加速淘汰。四是借助智能黑烟抓拍系统,追踪黑烟柴油车,责令整改,严防“黑烟车”违法上路。五是加大老旧柴油叉车淘汰更新力度。到2024年底,全市基本淘汰国二及以下柴油叉车,让搬运更环保、更低碳。 四问:今年我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目前进展情况怎么样?市生态环境局具体抓了哪些工作? 答:目前进展情况: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自2016年推行以来,实行名额制,去年全省申报创建地区14个,最终通过考核命名只有7个,通过率只有50%,竞争非常激烈。我市第十五次党代会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都将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列入工作目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是一张重要的城市金名片,含金量高、综合性强、影响力大。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乐清有基础有条件,群众有呼声有期盼。当前我们已经启动创建申报工作,目前正在收集整理创建台账资料,下步我们要完成工作报告和技术报告编写,提交申请报告,营造创建氛围,迎接上级考核。 今年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我们有决心、也有信心。 具体工作:今年是“八八战略”实施二十周年。乐清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2018年编制并实施了《乐清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我们主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建立健全生态制度。建立并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河(湖)长制和湾(滩)长制、“三线一单”等制度。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党政实绩考核,占比从19.0%提高到35.43%。 二、深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工程。实施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新一轮生态环境基础设施(项目)提升行动计划(2022-2025年),建成了乐清市餐厨可再生资源利用中心、乐清市飞灰填埋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等一批基础设施,新建翁垟污水处理厂,完成磐石、虹桥、清江、大荆污水处理厂扩建和提标改造,全域建成“污水零直排区”,全市污水处能量从17.45万吨/日,提升到28.4万吨/日,污水处理率从74.03%提升到91.48%。 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净土、清废三年行动计划,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环境空气优良率从94.3%提高到98.6%,PM2.5浓度从31μg/m3下降到21μg/m3,获评省清新空气示范区;消除了劣五类水体,县控以上断面Ⅲ类水质达标率从50%提升到75%。 四、优化经济结构。现代农业高效发展,乐清市获评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先进县、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省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全面实施区域品牌战略,推动铁皮石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促进生态产业化。淘汰落后高污染行业,整治提升“低散乱”企业,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出台“碳均论英雄”产业政策,推进“千企节能”技改,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0.234吨标煤/万元,入选全省第一批产业低碳转型类低碳试点县;制定节水行动实施方案,编制水资源年度双控指标,单位GDP用水量从35.52立方米/万元降到16.77立方米/万元。发展绿色能源,投资15亿元建成乐清正泰150兆瓦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年均发电约15000万千瓦时。 五、提升人居环境。扎实推动“全域美”“大拆大整”“大建大美”“精建精美”建设为抓手,开展了一系列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建成中央绿轴、东运河公园、林宅湿地公园(一期)、西塔公园等一批城市公园,打造“三纵四横” 绿带、半马风情跑道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 42.7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 16.9 平方米,创成国家园林城市。新时代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建设全域推进,获评2020年度和2021年度省级新时代美丽城镇建设优秀县市区。深入实施美丽乡村行动,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率从85.6%提高到100%。开展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获评全省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成绩突出县。 解读机关:温州市生态环境局乐清分局 联系电话:0577-62573658 联系人:钱依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