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 索引号:
  • 001008003013003/2024-246701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市经信局
  • 成文日期:
  • 2024-01-12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乐清市经济和信息化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

乐清市经济和信息化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 2024- 01- 12 11 : 05 浏览次数: 字体:[ ]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经济发展任务,在省经信厅、温州市经信局的精心指导下,乐清深入实施三个“一号工程”和十项“重大工程”,为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截至目前,乐清承办了3个省级以上现场会、获得了5次省级五星评价、入选了3个省级案例、取得了6次省级以上领导批示肯定;举办了第23届中国电器文化节暨数字经济发展大会,受到央视等18家主流媒体关注,成功签约总投资262亿元、39个产业项目。

一、前期工作进展情况

(一)抓经济稳进提质。一是全力抓产出。加强工业经济运行调度,联合统计、税务、供电等部门,完善双周分析会商、预警提示、督导协调等机制,1-10月,全市累计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350.10亿元,累计增长11.2%,高于全省平均5.6个百分点。二是全力扩投资。围绕出让土地开工、技改项目入统、投资项目续建、老旧工业区块改造等工作,每月开展两轮业务指导服务,及时协调相关具体问题。完成制造业投资123.40亿元,累计增长25.3%,高于全省平均9.1个百分点。三是全力拓主体。围绕软件信息服务业企业结构单一、业务类型单一的短板,全力加强新兴企业引育和业务拓展。1-10月,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51.6%,居全省前列。

(二)抓产业转型升级。国家级电气先进制造业集群顺利通过工信部验收,智能电气产业集群、网络通信产业集群分别入选省级集群核心区、协同区,获“中国电子连接器精密模具(乐清)制造基地”国字号金名片。一是聚力数实融合发展,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引入SAP、浪潮等数字化头部服务企业,实施中小企业“轻量化数改、样本化推广”行动 ,入选全省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财政专项激励试点。新增智能化技改项目328个,下达补助1.17亿元;新增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2个,累计列入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厂揭榜单位和优秀场景名单5家;新增5家浙江省企业技术中心,累计38家数量居温州第一;新增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创建名单)6家,居全省第3;天正电气获评省“未来工厂”;1-11月,实现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增加值109.51亿,增长11.2%,占温州总量43.75%。建立41家制造业“云上企业”培育库,入选全省数据价值化(产品主数据标准)培育试点。二是聚力协同创新发展。聚焦基础材料、基础工艺等电气产业基础领域,支持龙头企业建立技术中心,推进正泰石墨烯新材料创新中心建设。国家中低压电气工业设计研究院上半年新增专利转化51项,新增省级新产品256个,居温州第1;新增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4家。持续发挥浙大紫金港.乐清数字经济创新基地效能,累计形成专利和软件著作权11个,产业化或已在应用技术项目20个。三是聚力绿色低碳转型。推行绿色、低碳制造理念,引导企业深入开展绿色制造转型、开发设计绿色节能产品,今年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6家,累计16家,新增和累计数居全省第2;新增省级绿色低碳工厂7家,总量21家,居全省第1;乐清经济开发区和乐清湾港区均被列入省级绿色园区,数量居全省第1,形成了绿色低碳培育体系库。深入开展“亩均论英雄”改革,加大“腾笼换鸟”工作力度,全面整治高耗低效企业,销号高耗低效企业157家,腾出用地1424.3亩,腾出用能11528.7吨标煤。1-10月,实现亩均税收55.2万/亩。组织新能源产业联盟开展产业对接,与重点省市可再生能源行商协会建立合作关系,安富新能源成功签约中国电装集团大额新能源订单。

(三)抓项目攻坚克难。一是创新“数据得地”机制。聚焦产值超亿元优质企业和5000万元以上高成长型企业无自有用地(厂房)企业,制定出台《乐清市工业用地项目预评审办法(试行)》,迭代升级工业企业“数据得地”智配系统,保证有限土地资源向“发展前景好、产值增长快、亩均效益高”的制造业企业倾斜集聚。2023年“数据得地”供地计划企业33家1021.63亩(含正泰286.25亩、嘉得项目70.79亩),截至10月底已匹配19家企业639.73亩。二是持续推进项目建设。加强“增资扩产”项目储备,今年以来累计谋划项目158个、开工156个、竣工投产61个。正泰光伏、江南数控等一批重点项目供地开工;益而益、新亚电子等一批省级产业化项目竣工投用。三是加快发展空间腾挪。聚焦老旧工业园区产出效益低等制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痛点难点问题,以低效工业用地集中连片改造为重点,制定出台《乐清市老旧工业区块(厂房)改造项目补助实施细则》等系列政策。1-11月,老旧工业区块拆除面积797.58亩,拆后开工面积360.22万平方米,拆后开工面积99.44万平方米。同时,加快推进国有资本和村集体投资标准厂房建设,去年以来新增标准厂房50万平方米,已出租10.5万平方米,解决大量中小微企业用地用房需求。

(四)抓企业培育服务。一是深化精益管理,针对高成长型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内部管理不精细、生产组织不高效”问题,根据省企业管理星级评价指南,围绕十大管理对标领域,按照基础规范、经营创新、智能制造、人文环境、卓越管理等五个维度69个细分指标,委托专业机构对规上企业开展免费“全科式”管理诊断体检,引导企业开展生产布局、人员组织、运行方式等优化重塑,今年管理咨询机构共入企775家,组织相关培训学习18场,累计完成1465家规上企业星级管理对标提升诊断。二是优化助企服务,持续深化“一心一意”助企服务活动,创新推出“11365”助企服务体系,镇街企业服务中心全部实体化运行。举办乐清市“11365”助企服务系列行动之“赋能增效”专场活动,打造市级企业发展服务联盟,成立数字赋能、企业融资等联盟八大服务团及志愿服务专家组。依托企业诉求化解平台“帮企云”、365助企服务热线,切实解决企业历史遗留、多发频发的重点难题。今年梳理汇总企业诉求共1209个,化解1178个,化解率达97.4%,截至11月底为全市企业实现降本减负34.28亿元(不含出口抵退减免)。三是强化梯度培育,完善五级企业培育体系。建立“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引导中小企业深耕专业领域细分市场,以专业分工、服务外包、订单生产等方式与链主企业、龙头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引领中小企业融入产业链分工体系。今年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家、总计36家,居全省第7;新增省专精特新企业158家、累计350家,均居全省前列、温州第1;新增省创新型中小企业320家,累计489家,居全省前列。

二、下步工作思路

2024年,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我局将会以“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理论为引领,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构建“多极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本市制造业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现将明年工作思路汇报如下:

(一)坚持“内培外引、培优育强”,推动产业能级跃升。深入推进“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迭代优化“1+4+N”产业链链长制,全力推进省级智能电气产业集群核心区、网络通信产业集群协同区创建。一是改造提升支柱产业。围绕《温州市乐清电气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全力实施集群产业链现代化提升等七大行动,大力发展具有物联传感、数据采集、通讯监控等功能的高附加值电气产品,积极拓展轨道交通、通讯基站、数据中心等应用场景的新型配电装备。持续推进电气产业与新能源产业融合发展,鼓励正泰电气、天正电气分别牵头组建新能源智能电器、储能创新联合体,加速攻克新能源电气领域核心技术。二是做优做强新兴产业。加速攻坚招引光伏、风能、储能、氢能等新能源产业,重点盯引宁德时代、中国电装、古瑞瓦特等新能源头部企业,加速攻坚正泰碳晶硅、东亚电子新能源接触器、意华光伏配件等重大项目,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力争新能源产业规上产值突破550亿元。扎实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全年实施节能技改项目30个以上,创成国家级、省级绿色工厂3、5家以上。三是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充分发挥国家中低压电气工业设计研究院、省级工业设计示范基地和浙大紫金港数字经济创新基地等平台在招才引智、协同创新、成果转化的方面作用。加强企业工业设计中心、技术中心培育工作,力争全年新增省级工业设计中心2家、企业技术中心3家。

(二)坚持“乘数而上、加数前行”,提振内生发展动能。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不断提升数字产业发展能级,加快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一是聚焦数字产业化。实施数字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做大做强网络通讯、智能物联等特色数字集群;联合中国信通院、OLA联盟,培育发展数字家居产业;依托云谷数据中心、超算中心等平台,谋划布局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未来产业,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到220亿以上,占GDP比重13%以上。二是聚焦产业数字化。深入实施产业数字化“三个全覆盖”,持续推进“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新智造体系建设,加快构建“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企业智造升级路径,大力推行轻量级“标准化+个性化”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力争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实现全覆盖,累计建成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创建名单)15个以上、省级云上标杆企业10家以上、省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化工厂3个以上。三是聚焦数据价值化。以列入全省产品主数据标准化建设试点为契机,依托智能电气产业大脑,完善智能电气行业产品主数据标准体系,并结合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探索主数据标准应用激励政策,争取构建基于行业标准的应用场景3个以上,标准应用试点企业20家以上。

(三)坚持“项目攻坚、腾笼换鸟”,增强经济增长后劲。一是狠抓项目谋划。持续开展制造业项目排摸工作,精准掌握本地头部企业投资需求和增资扩产计划,联动投促部门和镇街功能区开展精准招商,推动优质乐商回归,2024年增资扩产项目新增100个以上、竣工50个以上。二是狠抓建设进度。完善项目全周期管理机制,重点围绕意华接插件、大明电子、嘉得电子等在库重大制造业项目和东亚电子、强力控股等新增省重大产业化项目,列明开工、竣工、投产时间表,会同发改局重点办实行挂图作战;落实项目调度机制,定期分析研判项目进展情况,协调解决相关问题。三是狠抓要素保障。加快推进“数据得地”机制迭代升级,力争2024年工业供地1300亩以上。以工业厂房“预验即试产”改革正式出台为契机,全力推进老旧工业区改造提升,改造提升低效工业用地1000亩以上。持续优化技改政策,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六基”重点产业优质项目优先落地。

(四)坚持“梯度培育、融通发展”,助推企业雁阵腾飞。持续优化省创新型中小企业-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巨人”(隐形冠军)-“单项冠军”-产业链领航企业五级梯队培育体系,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新格局。一是龙头企业培育壮大。大力支持具有产业链控制力、产业辐射带动强的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培育具备较强产业链带动力、市场控制力和生态主导力的产业链领航企业,力争亿元企业超385家。二是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双倍增计划,科学诊断、协同培育,优先保障优质企业的技改、用地、融资、人才等要素需求,加快推动专精特新企业的总量增长和质量提升。到2026年,力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累计突破72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累计突破500家。三是小微企业提质增效。精准谋划梳理出一批重点对象入库培育并纳入帮扶企业名单,建立培育、评价和帮扶体系。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在用电、用能等方面向优质升规企业适度倾斜,鼓励企业积极升规。

(五)坚持“助企服务、亲清友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开展“一心一意”助企专项行动,探索建立和完善共性问题清零机制,针对性、闭环化破解企业发展难题,力争企业问题化解率达到98%以上。一是发挥助企服务效能。深化“11365”助企服务体系和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常态化开展市级服务联盟助企活动,推动乡镇企业服务中心实体化运行,为企业发展全周期提供全方位助力赋能。二是提升干部服务质效。优化提升助企干部减时晋升激励办法,持续迭代“三张清单”评价体系,每月晾晒通报助企干部的问题化解、跟踪服务等情况,并将排名情况纳入全市各单位、各干部年度考核考绩中。三是护航企业安全生产。全力抓好经信领域安全生产工作,协助应急、消防等部门督促企业(小微企业园)发挥主体作用,贯彻落实乐清市小微企业园消防安全联勤联防协作体建设方案(试行),全力做好“园中园”“厂中厂”等整治工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