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乐清市气象局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思路 2024年乐清市气象局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思路 |
温州市气象局: 2024年,乐清市气象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上级气象部门和乐清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一、重点亮点工作 1.党建业务融合“有实绩”。围绕党建品牌“服务醉美乐清,保障山海安澜”,做强“先锋创新队”“人影突击队”等六支服务团队,促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度党支部获评“十佳品牌”“双强党支部”“全省气象部门模范机关创建先进集体”荣誉称号。通过温州市级文明单位复评。青年党员迅速成长,一项目获全省数字要素比赛温州站一等奖,一人入选温州市局代表队参加省局比赛获团体二等奖。 2.气象决策服务“有保障”。气象决策服务获领导批示6期,“气候贷”迭代升级工作获温州市陈宽副市长批示。白石会市、“温州舰”访温、第三届市民生活文化周、茶博会、首届半程马拉松赛事、龙舟、皮划艇、啤酒节、音乐节自行车赛等服务受到广泛好评。 3.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有新绩”。联合应急管理局、华数公司细化应急广播预警发布策略,推动全农村应急广播气象预警快速发布。 4.智慧预警服务场景“有实效”。“乐智防”完成迭代升级,实现“灾害预警”向“风险预警”转变,项目获全省数字要素比赛温州站一等奖并作典型发言。市领导称赞平台实现“三级联动精准叫应”,省应急厅领导督导梅汛期防御工作期间,充分肯定“乐智防”的成效。台风“格美”防御期间,柳市、湖雾、翁垟3个避险案例被应急部采用。 5.灾害风险预估产品“有应用”。利用省级气象灾害风险预估产品,发布暴雨、高温、台风等重大灾害预估4次,面向轨道交通开展重大气象灾害s2专线服务20次,做好停运预先提醒。 6.人才队伍建设“有突破”。地方编制8人全部到岗,研究生学历人才3人。地编专业技术岗位职数获得突破,1正高2副高4中级1初级。选派1名股级干部参加组织部为期1月的年轻干部实训班。1人获乐清市科协系统高素养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二、其他重点工作 1.气象为农服务“有联动”。与农业农村局合作开展农业气象风险预警业务。夏收期间局地干旱,农业、气象、水利等部门两次联合会商,保障虹桥片区夏粮生产。到田间地头开展直通式服务18人次。其中,7月30日与农业部门联合赴中雁开展灾情调查,助力石斛种植户科学防灾。分种类分季节制作春耕春播、夏收夏种等专题服务材料50期。为铁皮石斛、茶叶等7个农业协会群800多农业大户提供直通式服务30多次。 2.助力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有提升”。“气候贷”面向15家绿色转型需求强烈企业实施放贷金额3.03亿元,根据银行测算,共计为企业节省150万余元,给予企业技改、新能源利用的减排放产的金融支撑,有效提升企业新质生产力。该项工作获得温州市副市长陈宽批示,中国气象报、中国银行保险报头条报道。 3.气象社会管理“有举措”。一是推出“三减”持续优化防雷审批服务,即减材料、减时间、减费用;二是推出“三措”破解中介服务“中梗阻”,将该市范围内8家防雷检测中介机构纳入“浙江省气象安全数治系统”和乐清市监督监管云平台日常管理。联合住建局质管站、综合行政执法局提升检测检测机构服务质量和效率,及时处置超资质承揽业务等违法违规行为。对全市三季度“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队伍能力提升培训班学员开展防雷执法授课。三是由局领导带队开展三服务,回应企业诉求。 4.气象科普宣传“有作为”。以中小学气象科普为重点打造气象科普教育基地,新建校园科普气象站2个。与地理学会合作进校宣传,受众1000多人。雷电文化博物馆投入试运行,结合乐清改革实践,进一步宣传防雷减灾与法制科普,接待访客1652人。组织虹桥一小等多所学校在温州全市“百校万家”气象小论文活动中获一、二等奖。与融媒体中心、应急局联合开展电视台“乐视会客厅”专题访谈节目,介绍极端灾害性天气应对措施。中国气象报、中国气象局网站报道乐清气象工作6篇,省气象局报道18篇,市两办录用气象信息工作4篇。 三、2025年工作思路 1.积极做好气象服务。聚焦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做好气象服务保障。为防灾减灾、五水共治、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重大活动,提供优质气象服务。继续做好常规天气预报、关键农时、重大节日和重大社会活动、重要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预警服务和人工影响天气等工作。 2.攻关本地科研项目。结合本地防汛防台指挥调度的实际需求,开展台风、暴雨、大风等致灾风险的科研攻关,为决策服务提供科学支撑。 3.迭代升级数字工程。聚焦打好化解风险主动战,迭代升级“乐智防”平台,进行后台程序改进,避免多部门同时使用出现卡顿延时等情况,联合应急局组织开展集中使用培训,提高基层“三级”防汛人员利用率。 4.加强观测系统布设。继续开展精细到村的地面温雨站加密建设。加快海洋监测站网建设,实现监测前移,在东山码头、小横床岛开展监测站点建设,在客船上加装气象设施,与现有的X波段相控阵天气雷达、微波辐射计形成城市边界层立体观测站网,提升海洋观测精细化水平,将观测范围从沿岸向近岸、近海延伸。 5.升级人影联动模式。推进本地政府建立气象高质量发展协调机制,进一步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装备弹药购销、运输、存储、使用等安全管理。开展标准化弹药存储库房建设,针对弹药存储安全问题,探索政府购买服务公司运作模式。探索区域人影指挥中心建设,联合周边县市(永嘉、玉环、温岭等)进行区域人影工作联动。将人影基地融入乐清气象科普研学线路,争创省级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基地。 6.深耕特色产业服务。继续着力优势农产品铁皮石斛产业,促进全国首个仿野生铁皮石斛气象指数保险落地,联合国家气候中心、省气候中心出台全国首个铁皮石斛仿野生品质气候等级标准。 7.着力研学品牌效能。依托雁荡山开展气象研学线路产品,打造气象展览、农耕体验等兼具娱乐度假和科普属性的综合象文化体验地;发挥岭底乡雷达站地标优势,结合岭底乡政府乡村振兴游需求,打造集雷达科普园;为仙溪南阁古村、石斛谷、显胜门景区、龙溪、飞拉达一带的红色旅游、民宿观光、综合服务体提供精细化强天气预警服务,打造集研学游赏于一体的防灾减灾科普教育的气象文化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