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市教育局2024年工作总结 乐清市教育局2024年工作总结 |
今年以来,乐清市教育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锚定“率先高水平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以“两个创建”为主抓手,加快打造具有乐清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教育体系,奋力在“强城行动”中扛起教育担当,为“两个先行”新征程上建设“醉美之城·幸福乐清”作出教育贡献。 一、夯实基础优资源,筑牢“学有优教”基本盘 教育硬件提档焕新,夯实教育资源“硬实力”。正式开工温州理工大学乐清校区项目建设,并以最大力度推进教育重点项目建设17个,加速改造升级学校体育运动场馆项目46个,建设劳动基地项目(教室)87个,校舍维修改造提升项目75个,并谋划启动大荆镇第三小学等14个建设项目,进一步夯实教育硬件基础。全面排查2000年前所建校舍,制订巩固提升方案,确保校舍安全。教育资源扩优提质,打响优质均衡“攻坚战”。“两个创建”基本通过国家级验收评估,预计在今年12月份发文确定。成功入选浙江省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实验区,为温州唯一。强势推进义务教育全域集团化办学,搭建教育集团61个、教育联盟21个,整合人事、经费、编制等“不均衡”资源,完成教共体教师流动212人,深层次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在省优质均衡发展现场会作典型分享。招生入学机制优化升级,跑出民生优享“加速度”。大力实施优质普高定向分配机制,将乐中60%名额、市二中50%名额分配到全市各初中,缓解家长升学焦虑。在全省率先设立5家嵌入式教育“服务站”,为企业员工提供“店小二”式暖心服务,高效服务新居民积分入学300人,优待人才子女入学1021人,获评温州市改革突破金奖、多次被《今日择报》刊发。 二、聚焦重点提内涵,突破“高质发展”增长点 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以创建浙江省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为契机,出台《乐清市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方案》,以“四大行动”为主抓手,构建区域教育教学改革体系,乐清市育英寄宿学校小学部获评温州市教学改革样板校。设立课程改革基金1000万元,用于省级及以上获奖课题奖励和“提质增效”课改项目,目前省级在研课题11项,温州市立项47项,创历史新高。智慧教育体系建设焕新升级。完成“悦读悦乐”阅读应用与“学在乐清”浙里办门户建设,申报培育10所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试点校10所,完成验收智慧校园达标校38所、智慧校园2.0学校6所,全市智慧校园创建覆盖率达95%。教学质量再攀新高。在强化规范办学的基础上,今年中考总体平均分、后20%平均分、普高录取率等均有较大提升,高考成绩喜获“六连升”,最高分为713分、全省第17名,清北录取人数21人,省特控上线人数达1810人、特控线率为29.23%,一段率77.57%,连续四年获温州市“普高教育质量优秀单位”,各项指标始终稳固保持在温州第一方阵。 三、强化改革促提升,答好“科学治教”压轴题 党建机制创新引领。完善“教育工委—学区—学校”三级一体化抓党建的工作机制,健全把骨干教师优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优先培养成教学管理骨干的“双培双优”机制,注重在高知群体中发展党员,2024年新发展党员53人,其中骨干教师占比近70%,94名党员教师获评温州市级新锐教师(班主任)。培育“公办民办党建联建示范共同体”,率先在柳市和城区开展试点,建立互帮互学、共创共赢的党建工作新机制,进一步推进公民办共同体党建工作创新发展。职教一体化改革突破发展。深化中高职一体化(5年)、中本一体化(7年)等2个长学制人才培养新模式,不断扩大培养规模,今年计划招生1855人,较上年提升10%,实现从中职到高职到本科的多层次人才培养贯通新突破,中职与应用型本科一体化人才培养成功纳入省级试点。出台《乐清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优化的指导意见》,着力促进中职学校专业结构与现代产业结构布局高效匹配,今年5所中职学校与区域企业开展“订单班”“冠名班”等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达500人以上。食堂改革全面深化。扎实开展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明确《乐清市学校食堂劳务外包经营单位管理办法(暂行)》等具体方案,推动全市140所中小学食堂转变为自主经营模式(含劳务外包),108所公办中小学纳入乐清市学校食堂阳光饮食平台集中采购,并将食堂支付审核统一纳管,确保每一分学生餐费最大程度用到学生餐中。同时全面铺开家长进校“验菜+陪餐”监管,联合市场监管局开展多轮次全覆盖督查,形成校家社共建校园品质食堂的良好工作格局,相关做法获温州市领导批示肯定。 四、锻造队伍优结构,增强“人才兴教”动力源 干部队伍优化升级。稳慎推进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选优配强书记、校长,不断完善学校管理机制。强力推进干部专业化、年轻化,择优选拔一批校级干部,专业化干部比例高达73%,依托校长高端研修班、教育系统中青班、“绩擢选才”选拔机制等载体,构建“校级领导、学校中层、年轻干部”三级梯队,分层分类培训打造干部“蓄水池”,今年初步完成学校中层干部储备1279人、年轻干部储备334人。举办校长论坛、专题培训班,分片区听取重点工作推进情况,压实校长责任,激发工作动能。教师队伍引育升级。面向全国引进高端教育人才7名,引进优秀大学毕业生244名,其中双一流高校和研究生学历毕业生67名。搭建“名优教师—名师工作室—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的梯队建设培养体系,扎实开展“领航名师”“领军教师”高端研修班等各级各类教师专业培训交流活动,今年新增全国模范教师1名,获评省正高级教师11名、温州市瓯越情奖励对象52名、温州市新锐教师275名,数量均居温州前列。教师待遇提档升级。全面落实教师礼遇优待政策,推动停车、购书、通信等惠师福利落实到位,下达专项资金305万元,实现137所学校“教工之家”焕新改造,改善教职工工作环境。切实为教师减负松绑,梳理非教育教学事务进校园52项,逐一落实整改,设立县级监测点8个,实行监测点事项清单报送制度,梳理形成《乐清市靶向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典型案例,为温州上报省厅唯一县级案例。 五、全面发展提素养,打造“五育融合”新范本 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深化基于学生素养发展的区域教育增值评价探索,形成教育评价改革区域优势。优化开展科学教育、课后服务、“爱阅读”行动等项目建设,联合8部门开展科学教育“十大”行动,实现146所中小学科学副校长全覆盖,目前已创成温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示范校7所,入选浙江省第一批引领阅读学校3所。推进学生全面发展。积极推进体教融合,培育校园足球基地校9所;推进“品质校园”建设,深化美育浸润行动,已有温州市“品质校园”培育校48所。拓展劳动实践教育,创建44个星级中小学劳动教育基地,总面积125亩,全年研学实践基地学生接待量达全市义务教育学生数50%。守护学生健康成长。由市委牵头出台《学生安全苗头性问题发现机制》等9个体系化安全管理文件,打造学生安全管理闭环,被《浙江信息》典型报道;与温州市级同步推进专门教育,计划投入1800万元启动专门学校建设,联动23个部门共同构建对有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的教育、矫治分层分类安置体系。校家协同推进心理健康服务成效突出,已对6756名困境学生完成入库建档,归集有关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综合数据4.3万余条,在省教育厅多次作典型发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