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底乡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计划 岭底乡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计划 |
2023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岭底乡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浙江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市第十五次党代会的总体要求,忠实践行“八八战略”,积极投身“两个先行”,扎实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持续奋战“1310”,始终坚持党建统领,强力实施三个“一号工程”,扎实提高基层治理水平,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2023工作总结 (一)坚持党建引领,夯实组织根基。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化思想认识,通过乡村干部“中青班”等主体班次开展农村干部全覆盖专题学习研讨,坚持边学习、边对照、边检视、边整改,把问题整改贯穿主题教育始终。借村级组织“届中体检”的契机,对8名村干部予以调整(其中停职教育1人、责令辞职5人,终止职务2人),进一步夯实村级指挥部的攻坚堡垒,提升一肩挑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针对乡村干部法律意识不够、基层治理能力不强等短板弱项,开设为期一年的乡村干部“中青班”和为期半年的法律素养培训班等乡村干部教育主体班次,由各领域专家授课指导,有效提升干部系统思维能力。 (二)坚持守正创新,积聚发展动能。深刻领悟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的内在逻辑和根本要义,全面推进工作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因地制宜谋划全乡发展思路,强化必要性、可行性、绩效性论证,高标制定《三色岭底高质量发展三年规划》。引进上海大学教研团队,成立乡村振兴课题调研组,破解人才资源匮乏的问题。建强党委统一领导、文明条线协调、各科室分工负责的工作体系,实现责任全覆盖、管理无漏洞、创建无盲区,8-9月文明城市创建常态化督查考评荣获红榜单位。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并重,完成“共富乐购”集士驿站建设,通过中邮等平台实现农产品出村进城,助农增收200余万元。组建助企服务专班,帮助正江山漂流基地解决旺季招工难问题,为企业引进探店达人等资源,引流带客1万余人次。村集体经济提速增效,经营性收入同比增速达20%。招引亿元项目1个,固定资产投资位列全市第7,五经普排查完成率全市第1。 (三)坚持项目为王,赋能产业升级。招引投资7000万元建设拾光里田园综合体二期魔法森林主题乐园、三期项目温泉康养基地项目,弥补漂流项目应季时令性问题,延伸旅游产业链条。紧密对接西安乐商回归团队,达成总投资20亿元的红色文化旅游根据地项目概念规划,编制红色文化旅游根据地投资计划书,策划特色民宿、军事体验基地等十一项重点项目,一体推进红色产业全域化发展。利用辖区丰富的山林资源,着力做大林下经济产业规模,引入林药、林菌等多种林下种植发展模式,扩面推广林下种植,努力打造山地立体农业示范区。种植林下近野生铁皮石斛1600亩、黄芩300亩,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就业等方式实现集体增收,群众致富。 (四)坚持全域整治,建设和美乡村。以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制定建设用地复垦3年行动计划,完成珠璋村140亩土地整改提升,继续实施50亩建设用地复垦,开工进场20亩垦造耕地。完成南山庵、珠璋、泽基等地26亩土地综合整治验收项目,持续推进山益崪、潘公龙等地土地综合整治。坚持重点突破、综合整治、示范带动和整体推进相结合,加强和美乡村顶层设计,拆整结合一张图推进工作,对道路两侧、房前屋后垃圾、违章建筑、田园积存垃圾进行了专项整治,拆除点位262处,推进7个项目进场施工。实施“乡村振兴+节会活动”融合发展策略,成功举办首届红色农旅文化节暨共富邻里节,引导游客解锁岭底11个村别样山水风光、乡土风情,成功带货岭底特色“白沙枇杷”、农家小土豆、萝卜干等农特产品,累计销售额80余万元,进一步释放乡村发展活力。 (五)坚持人民至上,筑牢平安防线。充分发挥网格团队作用,“大脚板”走访排查矛盾纠纷624起,化解率100%,万人成诉率实现6个月连续同比下降,9月份实现-60.02%。常态化实行安委会月例会制度,研判3030机制“四率”指数情况、七张问题清单等内容,对存在的问题落实专人专班负责,辖区内无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吸纳法律明白人、网格团队、乡贤等组建“岭”里调解员队伍,实现重点人员精细服务管理、矛盾纠纷源头排查化解,成功护航亚运会。统筹民兵、护林员、社会组织等,壮大群防群治力量,平稳渡过汛期。 三、2024年工作思路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为我们推动“八八战略”认识再提升、实践再深化和在新征程上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2024年,岭底乡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坚持党建统领,持续奋战“1310”,围绕打造成为“乡村振兴的示范、全域美丽的典范、‘两山’理论的标杆”这一总目标,全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努力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成效,为全力打造“醉美之城·幸福乐清”贡献岭底力量。 (一)产业升级提质量、促转型,激活共同富裕发展动能 一是以产业振兴为重,不断提升“岭底山珍”区域品牌的核心竞争力。紧紧围绕农业“双强行动”,做精白枇杷、盘菜等高山特色产品,提升山珍公司的专业化、市场化运营水平,持续做好优质种苗的引进。计划在仰后、兴龙等村打造4个农产品包装与分拣仓储基地,在张庄、夏林头等村建设5个标准化果蔬示范基地,建成集生产、采摘、观光、展示、销售为一体的农业综合发展体系,完善农产品全产业链,全力打造“温州人的高山农场”。 二是立足农林资源,深入推进林下经济规模化示范化发展。着力打造林下经济示范园区,致力形成以“林药、林油、林饲”为主的林下经济体,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发展模式。以浙江一一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为龙头,在湖上垟村种植近野生铁皮石斛5000亩;以温州鼎豪茶业有限公司为龙头,计划在林场、兴龙等地种植油茶1000亩、白茶1000亩;以温州智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计划在湖上垟、泽基等村种植黄精2000亩、三叶青1000亩。采取“村经合社+企业+农户”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就业等方式实现集体增收,群众致富。 三是立足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红色农旅产业。充分挖掘本土特色资源,整合红色文化、长寿文化、科普文化等元素,打造岭底乡村两日游路线。以“红色文化+旅游+体验”为主题,将永乐纪念馆、高山漂流、屿山风光等旅游载体串点成线,形成红色研学、绿色休闲、户外健康为一体的旅游路线;聚焦“一老一小“旅游需求。节点化提升千年柳杉、百岁坊等,定期公布相关景点负氧离子,深入挖掘长寿文化,建设上岙养老院,推进岭底康养产业发展;以狮子山气象雷达站为基点,推出亲子观星、人工增雨、24节气的由来等科普游,延伸亲子游产业链。丰富“民宿+”业态。完善以九龙山、狮子山露营基地为主的露营点;利用仰后、屿山等地闲置民房,打造民宿床位80个;推进拾光里田园综合体二期民宿项目建设;积极开展招商引资,谋划打造马车鸟、剑岩等地高端民宿项目;谋划攀岩、真人CS等户外拓展项目,不断丰富旅游新业态。 (二)多措并举抓项目、强要素,厚植共同富裕发展根基 一是基础设施再完善。重点推进全乡交通大建设,着力推进山老区联线岭底夏林头至芙蓉南塍段道路建设,力争开工建设东田至仰后、湖上垟至雁楠公路道路,做好上岙至泽基、九龙至五亩田道路建设前期工作。建成兴龙村来庆山塘,争取开工建设张庄村狮子山山塘,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二是资产资源再挖掘。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以宅基地复垦为抓手,盘活闲置低效用地,全力推进以上岙为试点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力争完成50亩建设用地复垦、20亩垦造耕地,为全市建设做出更大的岭底贡献。全面落实落细林长制、田长制,坚决守好粮食和生态屏障,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 三是社会治理再提效。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完善乡、村两级网格管理责任体系,迭代升级“基层治理四个平台”;“一乡一品”打造“岭”里调解室,全力推进平安示范村创建;全面推进移民项目验收,确保移民户按期入住;全力做好信访维稳工作,抓好信访重点人员(周丕宽、林贤理)化解稳控工作;常态化开展消防安全、反诈宣传,持续推进地质灾害、防汛防台等隐患排查整治,不断提升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能力。 (三)从严从实夯基础、强队伍,凝聚共同富裕发展合力 一是抓牢基层组织工作。进一步推进合并村融合。以党建融合为抓手,按照年龄、学历等优化融合村下属党支部,规范村党组织运行机制,不断提升村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加快推进“红色根脉”强基工程和“一村一品”建设。利用永乐抗日自卫游击总队纪念馆的宣传教育平台,打造具有岭底特色的党建宣传品牌,深入推进清廉村(居)创建。围绕红色文化、长寿文化、科普文化,建设特色党建品牌。提升村级阵地服务能力。持续打造“共享社·幸福里”示范点;完成仰后村、泽基村党群服务中心装修,开工建设张庄村党群服务中心。 二是抓实党员队伍管理。把好党员发展入口关。督促各村党组织建立优秀青年储备库,培养、教育、考察优秀青年,切实把优秀青年发展成为党员、优秀党员培育为后备干部,壮大“群雁”队伍。把好党员管理关。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党员民主评议”等制度,突出问题导向,不折不扣落实流动党员管理制度。把好党员教育关。以主题教育为契机,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努力做到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 三是抓好干部队伍建设。优化干部激励奖惩机制。实施“平时考核+年终考核”全过程管理,激发干部履职尽责;健全干部流动机制。强化对干部的综合素质培养,严格落实《岭底乡机关干部外调积分管理办法》,进一步提升干部工作积极性;强化干部作风建设。把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结合起来,通过轮岗交流、季度比拼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