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策文件 > 政策解读
温州市生态环境局乐清分局有关负责人解读《2023年度乐清市环境状况公报》
  • 索引号:
  • 001008003013024/2024-263916
  • 主题分类:
  •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环境监测、保护与治理
  • 发布机构:
  • 温州市生态环境局乐清分局
  • 成文日期:
  • 2024-12-09
  • 有效性:
  • 有效

一问:2023年乐清湾总体水质仍为劣Ⅳ类,我市针对此情况有何治理措施?

答:乐清湾地处浙江南部沿海,瓯江口北侧,原为潮流通道形港湾,1977年受玉环漩门工程影响变成一个半封闭式的狭长海湾,三面环陆,分别为乐清市、玉环市和温岭市,湾口有大门岛、小门岛、鹿西岛等岛屿做屏障,湾内有33条山溪性河流的径流注入,海域面积469平方公里(我市海域管辖面积265.5平方公里,约占整个乐清湾的57%左右)。近年来受多种因素影响,乐清湾的水环境生态质量遭受一定程度的污染,水质呈劣四类状态,主要制约指标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针对此情况我市针对性制发《乐清湾(乐清片)“一湾一策”整治实施方案》,聚焦重要污染来源开展专项治理,尤其是针对入海河流和直排海污染源,突出总氮、总磷排放

控制,随着陆域截污控源和海洋生态修复工作的不断深入,乐清市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总体呈现波动向好趋势,优良水质比例稳步提升。下一步,乐清市将全面加强入海河流(溪闸)污染物入海通量监测,逐步建立入海河流总氮、总磷监测体系,科学推进入海河流(溪闸)污染物减排,开展入海河流的氮、磷减排示范工程试点工作,推动污染防治向生态修复转变。

二问:乐清市2023年获得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称号,主要有哪些亮点?

答:乐清市地处浙江东南沿海,背靠雁荡山、东临乐清湾,陆地面积1395.54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84.3平方公里,下辖14镇8街道3乡,常住人口145.3万,是民营经济的先发地、“四千精神”的发轫地,电气产业以县级唯一的身份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202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02亿元,综合实力列全国百强县市第13位。

近年来,我市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高质量攻坚环境污染防治、多领域推动绿色低碳发展、高水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以生态“含绿量”提高发展“含金量”,奋力打造“醉美之城•幸福乐清”,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国家园林城市、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省无废城市等一系列荣誉称号,连续两年获评美丽浙江建设考核优秀县。

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持续提升,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空气质量优良率提高到98.6%,PM2.5浓度下降到21μg/m3,获评浙江省清新空气示范区;省控以上断面Ⅲ类水质达标率达到100%,成功夺得浙江省“五水共治”大禹鼎银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7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6.9平方米,单位GDP能耗下降至全省平均的58.5%,入选全国自然资源(土地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

三问:我市通过什么措施建立小微危废收集体系,解决小微危废产废企业收集处置难题,有效防范小微企业危险废物环境风险?

答:乐清市采用政府建设、企业运营管理的模式,建成规范化的高标准小微危废收运服务中心,并同步打造规范化服务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和生态文明宣教基地,通过服务平台的建设,实现规范化、可视化、进度化管理收运和服务全过程,杜绝服务和管理盲区,为乐清市小微危废产废企业提供危废收运管理一站式服务,打通危险废物收集“最后一公里”,有效防范危险废物环境风险。具体措施如下:

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相结合。一是政府顶层谋划。由市政府发布《关于小微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转运试点工作方案》,坚持“区域管控、突出重点、安全高效、风险可控”的原则,切实解决我市危废产生点多面广而量小、收集贮存难、收集率低、管理风险高等难题。二是保障项目用房。在工业经济这条“动脉”高速发展的同时,为解决发展中的配套“静脉”难题,市政府投资500多万建设了占地4.34亩、建筑面积为1450平方米的收运服务中心标准化厂房,建成后交由第三方公司运营管理。三是择优确定试点单位。通过竞争性磋商,择优确定第三方运营管理试点单位,并通过限定收运处置和增值服务费用,有效降低产废企业的处置费用。

高标建设和增值服务相协同。一是高标打造服务中心。中心贮存仓库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落实分区贮存建设,安装可燃气体、有毒有害气体、烟感和温度热感等探测报警装置,根据运营需求配置运营管理、运输、外勤服务等团队,现有服务人员十余人,转运车6辆。二是拓宽增值服务内容。中心年入企服务达13000余人次,积极指导并协助3000多家小微产废企业认真落实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相关工作,包括省、市平台账号注册、工业危险废物申报、管理计划备案、转移联单填报、危险废物电子台账填报、规范危险废物厂内暂存、规范标签标识、员工培训、应急演练、环境安全巡查等十余项增值工作,起到指导帮扶和协同管理的作用。

数字化建设好宣教基地建设相同步。一是打造数字化服务平台。为提升和规范服务,中心投资30余万元打造实现全过程、可视化、进度化管理的收运和服务数字化管理平台,该平台包含基础数据、合同、财务、服务管理、收运数据、产废企业库存、中心人员、车辆轨迹、处置价格和其他信息发布等内容,目前所有已签约企业均已纳网管理。其中服务管理具有详细记录入企服务内容、问题清单、整改销号等闭环管理功能,有效提升管理水平。二是打造宣教基地。中心精心打造面向公众的宣教展厅,配备了1名专职讲解员,依托视频、课程、展板,通过现场讲解、互动等形式,让公众“眼见为实”,并通过图片、漫画、视频等形式让公众了解危废危害特性、收集知识、收运流程、处置方式等,进一步向公众进行生态文明、“无废城市”和危废规范化管理等内容的宣传和普法。

2023年,我市共有3005家小微危废企业签订委托处置合同制定管理计划,并全部纳入省固废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危废收集处置全过程管理。

四问: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被列为国家的重点工作任务,生态环境局在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工作方面有什么探索和建设,取得什么成绩?

答:我局积极扶持培育低碳试点,探索打造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示范样板,乐清市级和乐清经济开发区获评省级减污降碳协同试点,试点数量位居温州市前列;开展走访帮扶,推动仙溪镇开展省级低零碳镇建设,指导4个村顺利完成省级低零碳村验收工作,其中西门岛村和北塘村被评为A级。创新碳足迹核查、碳标签数字化认证机制,为企业进入绿色数字供应链提供通行证,促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与发改局等部门联合完成了48家企业86项产品碳足迹的评价工作,成为全省电力电气产品碳足迹评价工作规模最大的一次实践。

五问:近年来,乐清市大力推进电镀行业整治提升,推动电镀企业集聚入园,今年乐清市电镀园区申报国家级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进展情况怎么样?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为切实推动乐清市电镀园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我市深入谋划,积极组织电镀园区国家级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申报,于2023年7月获批国家试点资格,目前试点成果已通过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组织的专家评估,待验收。

通过创新试点工作,共指导园区和企业研制和实施30个清洁生产方案,不仅实现了节能、节水、节材、减污、降碳等绩效,也达到节约人力财力投入、节省时间、减轻企业负担等效果。该项创新试点的工作成效和亮点,可以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

试点工作亮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新”,即新体系创建、新机制塑造、新技术应用和新经验提炼。

1、创建新体系:参考和借鉴国内相关技术规范,结合实际探索制订了《电镀园区清洁生产管理规范》(建议稿)。

2、塑造新机制: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多部门联动+技术团队全程服务+企业整体实施”的园区清洁生产审核组织方式。通过组合优化,精简审核程序,将审核流程从传统的7阶段35步骤调整至5个阶段19个步骤,提高审核效率。

3、应用新技术:应用清洁生产新技术破解化学镍老化液难题,探索利用荣禹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反硝化处理工序的新碳源,指导企业采用自动化程度高的酸洗工艺替代以“三酸”为主的手工操作酸洗工艺。

4、提炼新经验:总结和提炼园区“全省首创”的电镀废水地下管廊建设经验,大大降低管网破损引发的环境风险;优化和完善废水处理阶梯计费制度,对超标进水企业实行预警、指导整改和征收惩罚性处理费等措施。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