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一瞬 乐清非遗为何独具魅力?
|
场面盛大的乐清非遗巡游。赵翔 摄 ■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青 5月1日,“乐来乐好·匠心筑梦——2025乐清非遗巡游”为游客和市民献上了一场以“非遗活态传承”为核心的地域文化盛宴,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相关活动报道还登上央视新闻客户端、人民网等上级媒体。乐清非遗巡游为何如此受欢迎? 热闹程度堪比过年 此次非遗巡游队伍从市区晨沐广场出发,沿着旭阳路、伯乐东路、晨曦路,终点在乐清大剧院广场,全长2.7公里,共设五大方阵,以乐清首饰龙、乐清细纹刻纸、乐清黄杨木雕、乐清龙档、蓝夹缬这五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为核心,融入乐清大闹、翁垟鱼灯舞、蒲岐老鼠嫁囡等众多非遗。 一路上,巡游方阵所到之处,掀起一浪接一浪的热潮:35米长的乐清龙档上雕刻着100多个民间传说和戏曲故事、700多个精巧的人物;演员身着细纹刻纸图样服装,马路瞬间变成大型“T台”;百岱村畲族竹竿舞方阵以铿锵节拍展现畲乡风情;翁垟鱼灯舞中成人和小学生各展英姿…… “今年的巡游以‘活态传承’为核心,加入了很多年轻元素。”巡游总导演吴韦瑶介绍,自去年首届“非遗”巡游火爆出圈之后,乐清各乡镇(街道)文艺爱好者踊跃报名、公益参演,在乐清市文化特派员服务团的精心指导与编排下,年轻人喜爱的Cosplay、说唱等潮元素也引入其中,与传统“非遗”相结合,带来了独具活力的年轻氛围。 观众席中既有穿汉服的年轻人,也有举着手机直播的银发族。“真是比过年还热闹!”来自翁垟街道的陈女士与父母紧跟着队伍,不时举起手机拍照留念。“既有历史韵味,又有现代潮流风,很多项目都是第一次见,原来非遗也可以很‘潮’!”陈女士感叹道。 不只本地游客,乐清非遗巡游还圈粉了外国友人。“中国的传统服饰真美!”“乐清非遗巡游是一场令人耳目一新的视听盛宴!”来自加纳的游客阿达身着红色汉服,带着家人与朋友观看并体验了乐清非遗,精彩的节目让他们赞叹不已。 打造辨识度非遗IP 非遗巡游不仅是一次文化展示,更是乐清以文铸魂、以文赋能、以文兴业、以文惠民,全面增强文化软实力的缩影。 一名特地从上海赶过来观看巡游的游客深深沉醉在乐清非遗和民俗文化的魅力中。“在我心中,乐清是一座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现代化城市,没想到乐清还是一座历史悠久、非遗丰富、传统文化极具特色的文化之城。”他说。 非遗成为乐清文旅关键词并非偶然。乐清既有心灵手巧的匠人和独特的地域文化沉淀,又拥有全国唯一以县域为主导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汇聚了大量高层次人才,具有较强的文化消费需求和能力。 近年来,乐清探索新型文化旅游方式,举办各类文旅品牌活动;打造乐清市非遗馆;启动“重振雁荡雄风”三年行动计划,推出一批游玩新线路;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走进茶文化节展演、非遗春日市集、市民生活文化周、白石会市、蒲岐庙会等活动,持续扩大非遗的影响力。现代工业与非遗的碰撞,形成独特的张力,不仅丰富了乐清市民、高素质人才的业余生活,还吸引其他地方游客慕名而来,成为文化消费新热点。 一个工业强市,正成为文旅沃土。“花式”造节日、办活动,乐清用“文化营城”方式,推动消费场景不断“出新”,向打造“长三角地区最具辨识度的非遗IP”的目标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