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乐清 > 每日要讯
  • 成文日期:

杏湾渔村:新村不“淹”旧时色

发布日期: 2025- 07- 11 18 : 17 浏览次数: 字体:[ ]

  ■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孟涛

  海风掠过疏港公路,在村口刻有“全国文明村”的村牌石上打了个转儿,吹进了南岳镇杏湾渔村。村内,整齐的楼群、葱郁的行道树、四季流转的田园风光,一幅生机勃勃的渔村新图景。

  杏湾曾是传统渔村,祖祖辈辈以海为生、依海散居在各处。随着社会发展,渔民纷纷洗脚上岸,但依然“插花”住在各村。2017年,在镇党委政府支持下,杏湾渔村200多亩的土地与集中居住区的蓝图加速落地。如今,8幢楼房屹立东海之滨,228套联建房均配有电梯,基本满足本村村民的居住需求;宽阔的村道连接疏港公路与码头,公园整洁如城市花园,篮球场、足球场、羽毛球场等文体设施让小渔村有了城市范。

  “以往我们总有一种‘异乡人’的感觉。如今有了自己的家园。村庄美了,环境靓了,心也就上岸了。”日前,该村“一肩挑”干部吴正德站在村口,指着正进行外立面装修的新楼介绍,“这11号联建房8月底就能入住,届时家园再添‘新丁’。楼底的店面可为村集体增加新收入。”

  告别了“你打渔我织网”的生活,如今的“渔夫渔妇”们在家门口就能轻松当工人。在共富工坊里,村民巧手翻飞。吴正德展示着流水线作业的喜宴用品:“村里待业的妇女们在家门口有了营生,人均年增收四万元。”致富路不止一条——强村公司搭起电商平台,直播带货不仅富了本村20户人家,更辐射带动周边十村农产品销售;网红码头风景线上,村干部吴朋云正组织工人为“爱心”装置补漆:“天热了,傍晚来打卡的游人又要多起来喽。”

  虽然时代在变,但刻在渔家人骨子里的文明底蕴没有变。在春节、元宵、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里,记录先辈奋斗故事的渔家高跷、抬阁非遗技艺等传统节目依然C位出道,突出地方民俗特色的群众性节日文化活动在文化礼堂、海边广场经常可见。推陈出新的村规民约悄然改变着村民旧习,“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评选与党员家风家训馆,让好家风如细胞滋养文明肌体。

  从散落八方的“插花”村到全国文明村,杏湾渔村以山海为卷,以奋斗执笔,正描绘一幅“党建统领、文化传承、基层智治、全民共富”的和美长卷。文明之花,在村民幸福笑靥中,灼灼绽放。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