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石帆街道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思路 关于石帆街道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思路 |
一、2024年工作回顾 (一)聚焦三产融合、提质增效,发展基础越来越深厚。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推动经济增长保持中高速、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强化农业效能。扎实推进“两稻一麦”轮作模式,示范田面积已扩大至7500亩,实现农民亩均增收300元。种植区全域实施秸秆离田,减少秸秆焚烧来源,回收秸秆制作育秧基质5000吨,有效减少农药使用量,推进“浙江省作物健康小镇”建设,促进“金石帆”绿色农业品牌进一步发展。稳固工业态势。工业经济结构调整持续深化,扎实抓好小升规工作,1-10月规上企业总数增长至42家,实现规上工业产值20.96亿元,增长13.1%,规上工业研发费用增速全市排名第1(1-9月数据)。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完成限上固定资产投资3.19(1-9月数据)亿元。推动三产跃升。积极构建以文化旅游产业为引领、优势传统产业和新兴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开工建设朴湖一气排球馆,石帆街道体育中心已初具规模。继续推动大界刘黻休闲文化园三期项目,完成龙门山历史文化带前期规划,谋划建设乐清东站站前广场商贸街,加快推进大林农贸市场建设,三大“商贸经济圈”逐渐成型,1-9月实现限上批零住餐销售总额增长24.6%,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7%,推动实体经济稳步发展。 (二)聚焦项目攻坚、服务升级,发展后劲越来越充足。项目攻坚与服务升级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只有不断聚焦这两个核心领域,才能为未来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数字经济创新升级。紧盯技术创新引领关键点,加速提升乐清智能科技创业园等五个工业区产业能级,大力实施创新驱动,1-10月高新技术增加值3.31亿元,全市排名第3,规上工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1.91亿元,累计增速34.5%,全市排名第3,企业投入技改资金2.21(1-9月数据)亿元。项目“双进”全力冲刺。开工建设勇创自动化等5家生产用房建设项目,启动霞雪老旧工业区块改造项目,加速推进后屿安置房、青屿标准厂房项目进度,成功招引兴联晶鼎电子亿元优质项目,促进产业升级与经济结构优化。营商环境深度优化。扎实推进“最多跑一次”“大综合一体化”改革,充分发挥“温州示范型便民中心”优势,便民服务中心日常登记受理收件14019件、代办件144件,办结率100%。 (三)聚焦品质提升、跃迁蝶变,发展前景越来越广阔。坚持城乡升质一体推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全域环境品质再提升、再蝶变。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持续打好“五水共治”“四边三化”“三改一拆”等环境治理组合拳,扎实做好新建房屋“四到场”工作,其中定位放线117次,基槽验线113次,拆除违法建筑点位4处3.3万平方米。道路交通网络加速升级。完成幸福西路、朴万线、牛万线等道路路面破损修复、标志标线规划,持续推进通站大道、幸福西路和朴岩路绿化提升,长度达7.5公里。完成大林接线桥项目和贾岙通村道路路灯建设工程,开工建设山前危桥修建工程和乐清东站迎宾大道朴湖一提升工程。深入推进道路交通安全整治及守门行动,联合虹桥交警中队定期开展雨篷拆除行动,完成入村、入企交通安全宣传31批次。城市管理水平持续跃升。后屿生活垃圾中转站完成改造提升,建城区保洁市场化运行取得成效,环境卫生质量明显提升,持续推进垃圾分类“源头减量”“死角”清理工作,完成清理死角垃圾963吨、小广告3500个、横幅95条。全力以赴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因地制宜推出实地督查、交叉检查、现场办公等系列措施组合拳,形成图文问题清单154个,问题整改率达100%,实现城乡“颜值”“气质”双提升。 (四)聚焦民生优享、全民幸福,发展成色越来越鲜亮。坚持把造福人民作为最大政绩,深入实施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实现全街道劳动者勤有所获、劳有所得。社会保障成效显著。通过村企党建联建,打造“共富工坊”“共富车间”6个,辐射群众八十多人,真正实现村民增收、企业增效。实现救助方式从物质帮扶到综合帮扶转变,完成幸福清单入户走访、“弱有众扶”服务、探访关爱入户等607人次。2024年石帆街道慈善会议共捐赠留本冠名基金500万元,募集善款700多万元。文教卫生质量并进。石帆一小成功聘任杰出乡贤林旭川教授为科学教育副校长,石帆一中被评为“优秀基层党组织”。筹集品质校园建设到位资金109万元,发放教育奖励基金、慰问金25.7万元。完成石帆老年学堂装修项目,累计完成校外培训机构排查9家。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100余场次,为基层群众送上精神文化大餐、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强化老年人健康服务,为3767名老人开展免费健康体检活动。启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入村服务试点工作。体育产业蓬勃发展。组织开展石帆麦浪节、龙门山徒步大会、元旦健身跑、老年运动会等活动,成功承办乐清市中青年篮球赛、浙南儿童平衡车钻石联赛、浙江省小篮球联赛等省市级大型比赛。进一步健全村级体育设施,建成投用大界百姓健身房、绅坊三人制篮球场、东朴湖羽毛球馆等体育项目。 (五)聚焦平安建设、护航发展,发展环境越来越和谐。严格按照“六个坚决防止、三个满意”的工作标准,切实抓好安全稳定各项工作。巩固社会治理基础。坚持高压态势,防控化解社会治安风险,今年以来开展反邪教、反电诈宣传活动76次。在重要事件节点和重大活动期间,发动党员干部、网格员开展平安大巡防118次,确保实现治安平稳。筑牢平安稳定屏障。全面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行动,对排查出来的不稳定因素逐一梳理,共排查社会面矛盾纠纷3842件。守好安全生产底线。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整治安全隐患237处、整治头盔企业安全隐患119处、改造提升丙类企业消防喷淋11家、“3030”闭环整治142处、教育培训2756人。紧盯消防安全,切实做好消防安全排查,今年以来增建非机动车充电设施316个,累计排查整改重点场所2953家,从源头上防范和遏制火灾事故的发生,确保街道消防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二、2025年工作思路 (一)全力推进产业创强,在经济提质上争进位。要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鲜明导向,牢牢把握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然要求,在质的提升中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硬实力”。一是要培育工业发展新优势。稳步推进霞雪绅坊特色工业区和竹屿园区内11亩地块开发,推动霞雪和山前两个工业区能级提升,完成竹屿园区道路建设。加大对现有项目施工督促力度,建成投用恒扬电子、后屿安置房等项目,抓紧启动东朴湖商住地块、绅坊保障性租赁用房等项目。二是要打造农业发展新样板。依托万亩美丽田园建设,梯度打造农业产业化平台。谋划启动石帆林下经济带建设。推动特色农产品集聚化发展,加快推进古法红糖和朴湖粉干产业园建设,切实以“品牌塑造”提升价值链。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稳定粮食种植面积,不断提升稳产保供水平。三是要释放三产发展新动能。锚定三个功能明晰“商贸经济圈”的打造目标,激活朴湖中心路、乐清东站站前广场和农批市场经济活力,纵深推进大界刘黻休闲文化园项目,持续点亮“露营经济”,促进服务、商贸、餐饮和旅游观光等第三产业提质增效。 (二)全力推进城乡创优,在协调发展上谋出彩。要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以更大力度助力城乡发展,不断增强一体发展的平衡性和协调性。一是要提升和美乡村新颜值。继续推进农房改造、管线序化、村道提升三大行动,努力实现石帆整体面貌大改善。坚决扛起“守好一方碧水”的政治担当,持续推进“五水共治”长效机制建设,全力优化水环境,擦亮河湖生态底色。二是要提升城市文明新气质。统筹抓好朴湖片区配套优化、竹林片区活力提升、西联片区战略谋划和龙门片区联动发展。高质量深入实施城乡环境提标提质行动,强化城市精细化管理,集中开展垃圾分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提升工程,持续开展“最美媳妇”“最美党员”“最美青年”等评选展示活动,生动展示石帆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三是要掀起交通建设新高潮。大幅提升建城区首位度,加快推进“三纵三横”道路交通布局,着力打造对外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启动幸福西路综合提升改造工程,不断提升道路路况水平、路域环境和服务品质 (三)全力推进全民创富,在民生优享上促赶超。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持续提升民生“优享指数”,谋划发好系列“共富班车”,真正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里。一是要围绕“民富”拓宽增收渠道。发挥“共富工坊”平台优势,扩大优质就业岗位供给,鼓励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等重点对象就业创业支持力度,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通过加强最低生活保障、落实低保低边帮扶政策、发挥临时救助兜底保障功能等多种途径,切实做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救助,大力发展公益慈善事业。稳步推进社会保险扩面,确保户籍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9%以上。二是要围绕“民享”优化公共服务。健全完善居家机构相融合、医养康养相协调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提升街道养老服务水平,努力让老年人都能安享幸福晚年。持续巩固“双减”成果,深化校外培训清朗环境专项行动,加快启动石帆二小拆扩建工程,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建立婴幼儿照护体系,扎实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健康发展,筑牢儿童安全发展屏障。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套设施建设支持力度,提高医疗服务效率。三是要围绕“民乐”丰富文化供给。坚持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同步提升,建好用好“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深化石帆“贤孝”文化品牌建设,大力选树身边“最美”典型,更好地激发崇德向善的精神力量。统筹推进龙门山历史文化产业带建设,促进文旅资源串珠成链、文旅业态丰富多元,切实提高文化服务效能。 (四)全力推进法治创安,在平安建设上作表率。要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实施“强基提能”基层社会治理提升行动,一体推进法治石帆、平安石帆建设。一是要坚决筑牢平安稳定防线。持续完善风险闭环管控大平安机制,狠抓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专项整治,深化禁毒、电信反诈工作实效,动态消除道路交通、消防安全、安全生产、城镇燃气等重点领域安全隐患,坚决遏制事故发生,不断增强风险防范的前瞻性、敏锐性和实效性。二是要切实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始终做到依法民主科学决策,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三是要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深刻把握新时代“枫桥经验”和“浦江经验”精髓要义,持续推进街道综合信息指挥室标准化建设,强化“141”基层治理体系贯通,完善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进一步落实调处责任,加强问题溯源治本系统治理,深入实施“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切实做好干部下基层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确保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