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子情
|
近在陈少东同志著的《花村吟草》诗集中,看到一张 那是五十年代,我受领导嘱咐去革命老区采访红色群众支持革命斗争的故事。在革命老区小芙乡,不少群众一开口,就讲起“安乐王娘”如何机智沉着带领当时任中共永乐黄中心县委书记邱清华,在万分紧急的情况下脱险的故事。 四十年代,中共乐清中心县委书记邱清华,隐蔽在小芙百岭堂自然村孔 头娘(注)家,邱当时对外身份是“王先生”。一天,地下党组织突然接到敌人要来捉邱同志的情报,这可把 头娘急坏了,她对邱同志说:“你打算就这样走吗?黄狗子(这是革命老区群众蔑视国民党官兵的叫法)到我们村不远了,我可不放心你一人走。”可是用什么办法好呢? 头娘急得从屋里跑到屋外,又从屋外跑到屋里, 忖了一会儿,她信心十足地对“王先生”说:“让我给你带路,保证不会出毛病”。又对“王先生”耳语了几句,“王先生”点点头,听从了她的建议,换上她儿子梅头的破衣服,带上斗笠,穿上草鞋,扛着柴刀与梅头娘往外走。乍一看,真像娘儿俩。 “娘儿俩”出村不多久,国民党的先头部队就把百岭堂这个只有五只户人家居住的小村包围起来了。他们吵吵嚷嚷地喊叫着:“你们村里有个‘三五’头子,往哪里跑了?” “不许动,我们要全面搜查!”“要是谁向我们国军报告‘三五’头子的下落,大大奖赏!” 村里人谁也不理这一套,不过大家也着实替“ 再说“ 赶来的敌兵凶神恶煞地问老太婆:“喂!哪个村的?刚才有没有一个教书先生打扮的人经过这里?” “老总!我是筋竹村的,被这个不听话的短命儿子气死了,没见到有人路过这里。”答了话后,继续追骂儿子。 说起来这个“儿子”哪,真是有点气人,逃逃停停,跑了几步,看老娘追不上了,又停下来回头说些惹娘生气的偷懒话,待娘逼近要打他时,他一溜又跑远些,就这样纠缠不休。 敌兵一听过路的不是百岭堂村的,看打扮和大妈的神气也着实像个吵架的样子,因捉“三五”头子要紧,也就让“娘儿俩”过去了。 过了这个“关”,娘儿俩会心地一笑,抄小路顺得地转移到永嘉县的一个交通站去。 这时,村里那些如狼似虎的敌兵还正在挨家挨户翻箱倒笼地搜查呢!可就没找出个“三五”头子来,只得垂头丧气地说:“怎么连影子看不见?” “真奇怪”,难道“三五”头子会飞的吗?” 就这样,敌兵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想活捉“三五”头子,却落了个空。 敌兵扑空而归后,人们正在担心孔大娘“娘儿俩”的安全时,孔大娘回来了,笑着对大家讲了自己护送“ 注释:孔梅头是小芙乡筋竹 村百岭堂自然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因其娘是个里里外外很能干的老太婆,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因而村里人都称孔梅头为“安乐王”,称他娘为“安乐王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