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眼陈求鲁
|
陈求鲁,南宋嘉定十六年(1223)进士第二名,即榜眼。 陈求鲁是一个一心为民的地方官,一生中留下了美好的政声、政绩。 陈求鲁世居乐清万岙,始祖太域,唐朝从福州宦游乐清,择址箫台山定居。后迁万岙,万岙山从此称太域山。 陈求鲁在台州临海做官时,发现宰相史弥远的心腹宇文融是地头蛇,括田掠财,到处为害,便上朝奏本,要求核查宇文融赃物,重加惩罚。史弥远当朝为宇文融辩护,陈求鲁列出罪证,驳斥了史弥远,史弥远理穷词屈,地头蛇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一时间,朝中正气伸张,人人赞颂陈求鲁:史相尚畏此人,我辈敢犯乎? 陈求鲁在台州临海做了一年地方官,所惩处对象都是民愤极大、人们不敢得罪的人。 陈求鲁实事求是办案、为民请命的精神至今仍为人们所推崇。他在丽水任职时,翻阅前任案卷,发现多有伪造,诬害了大批好人,陈求鲁一一予以平反。他的助手在审案中,有犯人行贿,助手假意收下,告诉陈求鲁:这个行贿者必有大罪。陈求鲁说:事求其当,不可以此为疑,因为伪卷中许多平民被诬,平民惧祸,送礼求个开脱也是常情,不能武断定案。经过细心慎重审理,果然,那个行贿者无罪,在公堂上释放时,陈求鲁将金银退还,并且声称:转告乡民,我陈求鲁为民请命,从不收礼! 宋朝文学家林希逸称赞陈求鲁学问高深,析理论文,句句中肯。当时有一同僚文集成书,陈求鲁三日阅毕,与林希逸说:此书好处在于古今上下数千年,事无大小,如珠贯绳引,条理分明。林希逸说:未见有如此见地者也。 林希逸在江西做官时,陈求鲁往访,见其姓丁同僚自许日后必见重用,陈求鲁告诉林希逸,此轻薄小人,他日必自祸,但愿莫累及家庭。几年后,姓丁的果然被弹劾免职。林希逸敬佩陈求鲁有先见之明。 陈求鲁在理财上也是颇有见地,他说:患在于钱之荒乱(泛滥),不在于钱之窖积(积压窖中废烂)。夫钱贵,则物宜贱。切中了古今中外货币贬值的要害。 陈求鲁浩气超人。一日,理宗皇帝效祀,仪式异常隆重。当时,陈求鲁为朝廷承议郎,参加了这场盛大仪式。 突然,一阵烈风卷过,一声惊雷击于祭坛上,所有文武官员仆倒在地,唯有陈求鲁和尚书杜范两人岿然不动,高立坛上。理宗见了这种场面,十分感动,对陈求鲁日加重视,升为侍读,并且在他故乡万峦前山诏立“松溪里”牌坊,以为表彰。 陈求鲁是个刚正不阿、不畏权贵、廉洁奉公、一心为民的清官。他严于执法,严于律己。先后出任临海、汉阳、丽水、临安、福州、剑南、南京、镇定、安徽等地地方官、军事教官、财税长官、提刑官(高级法官),当过皇帝身边的监察御史,六十七岁任大理寺卿(最高法院院长)。以直秘阁致仕。 八十年代初,乐清市文物部门多次到万岙考察陈求鲁遗迹,毫无结果。一九九六年,万岙村民开山采石,发现了陈求鲁墓,引起了上级部门重视和各社会贤达大力支持,建立了陈求鲁纪念馆。 (乐清之窗 崔宝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