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走进乐清 > 人文乐清 > 名人广角
  • 成文日期:

奋飞的小鸟成雄鹰──中国民航局原副局长徐柏龄事略

发布日期: 2013- 06- 08 10 : 01 浏览次数: 字体:[ ]

2008年3月7日,借全国两会召开之机,温州市委、市政府在北京举行2008“畅言京城,情叙温州”联谊会,与在京工作的温藉领导干部和曾经在温工作过的领导同志共叙乡情亲情旧情,共商温州发展大计。出席联谊会的领导干部中,有一位中国民用航空局原副局长徐柏龄,是乐清白石人,家乡民众自豪地称他为“从中雁山麓飞起的雄鹰”。 

,徐柏龄出生于风光秀丽的中雁荡山麓白石镇一户平民家庭。小时父母先后亡故,贫苦的家境,孤儿的生活,磨炼出他韧不拔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品格。1949年2月,在家乡跟人学蔑工手艺的徐柏龄,经地下党组织引荐,参加了浙南游击纵队,从此这只失去双亲呵护的小鸟,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徐柏龄由陆军选入空军学习飞行。是中雁荡钟灵毓秀的山水赋予他灵性,更有振兴民族的志向鞭策他必须倍加努力,这个仅读过4年小学的寒门弟子,凭着天赋的颖悟,刻苦用功,锐意奋进,克服了重重困难,突破了层层障碍,渐渐长出高科技翅膀,飞上了广袤的蓝天,而且越飞越高,越飞越远。“九万里风鹏正举”,迎着红日,拨开乌云,穿过风雨,避开雷电,飞出水平,飞出风采,让洋人看看,中国不仅有自己的国家领导人专机(早先全是租用外国的),也拥有一流的飞行师。飞呀飞呀,翅膀越飞越硬,技术越飞越精,飞过五大洲,飞过四大洋。日出日落,春去秋来,不知不觉飞了40多个年头。天道酬优,他频频立功,步步提升……连升为北京民航局局长、中国民航局总飞行师、中国民航局副局长。 

是什么力量推动徐柏龄取得如此骄人的业绩? 

苦难的生活锻造人 

1943年至1949年是徐柏龄开始懂事和成长的岁月,也是中国老百姓苦难最深重的时期。日本侵略军飞机对我城乡狂轰滥炸,多少无辜人民死在日寇的炮弹之下,徐柏龄的家乡自然也不能幸免。有一次徐柏龄与母亲为逃避日机轰炸,向村北山下奔跑,敌机在头顶呼啸,母子俩慌不择路跑进一片番薯园,发抖的双脚被番薯藤绊住跌倒在地。“嗖嗖嗖……”敌机枪弹像暴雨似的洒落在母子身边,差点儿被夺去了生命。事后小徐心里嘀咕,中国一定没有飞机?或许那些飞机没有战斗力,不然怎么让小日本的飞机飞到这里来抛炸弹呢?日后,我若有机会驾飞机,保证做个很有本事的飞行员,保护祖国的领空不受外敌侵犯! 

1944年日军侵占白石,抓当地百姓筑碉堡,造飞机场,12岁的小徐也被抓去服劳役受苦。被抓劳役的人们干活稍不起劲,不少善良农民被残害乃至被活埋。日本侵略者根本不把服劳役的中国劳工当人看,常常为了取乐而肆意凌辱。徐柏龄还记得,当地有两位长头发的老翁各梳着一条小辫,日本兵看见觉得好玩,居然强迫他俩站在一起,把两条辫子拉拢来打成一个结,然后用刺刀逼他俩各向东西走……老翁的头皮痛得要命跪地求饶,无人道的鬼子却狡黠地拍着手笑;有时居然强迫中国劳工喝饱水,然后将喝饱水的劳工打倒在地,日本侵略者则站到劳工身上,用力踩踏劳工的肚子,看着劳工肚里的水从口喷出取乐。 

日军虐杀中国人的兽行,少年徐柏龄都一一看在眼里,恨在心头。特别是1945年1月,日本强盗撤退时抓挑夫,人心恐惶四散逃命,己长得相当高的徐柏龄(13岁)差点儿被抓了挑夫,而当时,有多少不知挑夫死在路上成了他乡之鬼。 

1945年8月日军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全国人民着实高兴了一阵子。可好景不长,国民党顽固派又挑起内战,于是又把可怜的百姓推向水深火热的深渊。当时有一支叫“乐清保警一中队”的国民兵(后被括苍游击队缴了枪),驻扎在白石上陈祠堂,扬言要清剿在中雁山区进行革命活动的“三五支队”。那些“赖胡兵”为非作歹,欺压老百姓,住在敌营近边的徐柏龄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头。 

日寇的残暴,国民党兵的作恶,这些积聚起来的仇恨一旦释放,则化作革命、工作、学习的无穷力量。所以当徐柏龄踏上革命征途,早就埋在心底的烈火便喷薄而出,攻关搴旗,似有神助。 

飞起的小鸟变雄鹰 

徐柏龄在近半个世纪的飞行生涯中,曾为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三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国外诸多元首驾驶过专机,到过120多个国家,40多年安全飞行无事故,这是中国飞行史上罕见的奇迹。 

徐柏龄飞行经历中惊心动魄的故事太多了。1965年,周总理首访非洲, 临行前笑着对机组人员说:“我带你们去远航”,但这次非洲之行,却充满了险情,被称为中国民航开辟国际远航的奠基石。当飞机航行至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机场上空,时己黄昏,刚要着陆,忽然地面停电;又一次,飞机抵达苏丹机场上空时,遭遇赤道强热风流袭击;再一次从坦桑尼亚起飞回国,谁知苏丹突发政变,不准飞机通过领空,好不容易向埃塞俄比亚借道得到同意,专机飞至埃机场上空准备降落,偏又碰到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的恶劣天气……这些意想不到的骤发灾情,在徐柏龄与机组人员沉着、机警、高超飞行技术的操作下,皆化险为夷,载誉归来。电影《208班机》,便是以徐柏龄这一次飞行事迹为素材编拍的。 

如果把周总理首访非洲的专机飞行用一个字来概括“险!”,那么下文的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秘密访华被接到北京,可谓“妙!”。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前,先派他的特使—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经由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秘密到北京,使用巴方的707波音飞机,从伊斯兰堡到北京的航线要穿越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空。这里气候多变,为了确保安全,巴方事先要求中国派飞行人员过去试航。在周总理的安排下,时任北京民航管理局第一飞行总队长的徐柏龄,接受了这一重任。临行前,周总理一再叮嘱:“徐柏龄同志,任务很重,一定要确保飞行安全。” 

,一架伊尔18型专机把徐柏龄一行3人悄悄送到巴基斯坦首都。次日,徐柏龄在我国大使馆同巴方飞行员会晤,向他们介绍了飞行航线、导航设备和机场情况。 

,巴航派出一架波音707飞机,由巴方飞行员驾驶徐柏龄等人领航,安全地在目的地降落,就地加油后返回伊斯兰堡,顺利完成了试航任务。 

清晨,天刚蒙蒙亮,徐柏龄率导航小组与我国外交部章文晋等人,先于基辛格特使登上巴航专机候客。半小时后,已在巴基斯坦的基辛格和温斯顿·洛德先生一行6人,在巴外交部秘书陪同下登上专机。 

在飞行中,徐柏龄将飞机位置通过专门保密渠道及时报告北京……就这样于北京时间12时15分,专机在南苑机场安全降落,神不知鬼不觉地把基辛格一行秘密接到了北京。于是以基辛格访华为先导,6个月后迎来了尼克松总统首次访问中国并达成中美建交。从而结束了两国长时期冷战历史,重起炉灶谱写中美友谊新篇章,为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此外,1972年2月把美国总统尼克松平安接到中国的“跨越太平洋的握手”;1979年除夕之夜战胜特大浓雾把邓小平按时送到美国,完成了邓小平首访美利坚的艰难航程;1990年5月飞越两洋、所及四大洲历时1个月航程六万公里的“杨尚昆拉美五国行”……这些载入史册的不寻常专机飞行,皆由徐柏龄担任机长或领队、或亲自驾机,排除了天有不测风云的千难万险,把一行行出国访问的党政要员,高高兴兴地送出,平平安安地飞回。这只从中雁山麓起飞的小鸟,经受了许举世瞩目的历史风浪考验,如今终于变成了雄鹰了。 

成功的人士多才能 

徐柏龄不单具有精湛的飞行技艺,而且也善于经营民航事业。他首任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总裁,卓有成效地拓宽国际航空市场,航线飞速发展通达五大洲,使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成为世界著名的航空公司。1997年美国菲利浦杂志将世界139家大型航空公司的财政状况进行比较,盈利1亿美元以上的只有6家,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榜上有名,实现了周总理生前孜孜以求的“中国民航只有飞出去,才能打开局面”的宏愿。 

尤其令人可喜的,徐柏龄还是一位写作能手呢。不久前由原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作序,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政要专机的绝密飞行》,便是他所著。这本书既记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国内外专机飞行中经历的政治风云,又描绘了他们工作之余的生活轶事和个性待征。杨尚昆主席从外表看,一脸严肃,谁也瞧不出他讲话是那么风趣。1990年我国改革开放刚起步,“总裁”这个名词还很陌生,杨主席在专机上听机组人员叫徐柏龄都称“徐总裁”(首任中国国际航空总裁),他不无幽默地道:“蒋总裁(指蒋介石),徐总裁,中国有两个总裁,愿你们总发财噢!’’他还对徐柏龄说:“有你在飞机上,我就放心了,我这个70多公斤都交给你啦!”听得专机上的人哈哈大笑。此外,周总理谈笑风生,邓小平少言寡语,胡耀邦说话不绕弯……在书中均有详细的展示,况且还描写了不少鲜为人知的异国风情和民族习俗。阅读此书,更可获知我国民航由弱趋强的发展轨迹,令人精神鼓舞,越发热爱新社会。李鹏在该书序中说:“书中史料有据,语言朴实,情节生动,很有可读性。” 

徐柏龄怀着一颗振兴中华的赤子之心,为祖国民航事业立下了卓越功勋,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享受为国家作出突出贡献的专家津贴。他饮水思源,念念不忘家乡父老,关心家乡的社会进步。温州机场从筹建到落成,他自始至终热忱支持,促使其提早投入营运,加快了温州经济腾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