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环保的“蝴蝶效应”
|
这两天,很多人的微信朋友圈被一条“当公益成为一种自觉,当环保落实于行动,靓丽山河,洁净大地,远吗?”的微信刷屏。该活动是由市登山协会发起,市环保局青年志愿者、亚历山大户外运动俱乐部、乐清登协山岳救援队等志愿者团体参与的“还净系列之小张家界”系列公益环保活动的首站。 无独有偶,在“还净系列”之外,一条由市绿色志愿者协会发出的倡议也正在微信朋友圈刷屏,该帖子邀请志愿者于4月12日参加经淡溪水库深入白龙山景区开展生态环保活动,清理景区垃圾,树立环保警示牌及自然体验。 如果能留点意,我们会发现,在我们身边,像这一类公益环保活动正越来越多,这就像市绿色志愿者协会微信群的一则发言说的一样:“我们组织的活动主要意义在于倡导与引领,哪怕不太起眼,若能持续,日积月累,也是莫大的善举。” “驴友”还净“小张家界” 由淡溪埭头村下垟坑山脚下盘山公路的第一个转弯处进入,经永嘉县牛伦村返回至下埭头,该徒步路线沿途山石险峻,奇峰罗列,怪石嶙峋,危峰兀立,山谷幽壑。惊险、刺激的视觉盛宴和愉悦、快感的情绪体验,受到户外爱好者追捧,被称为经典的驴行线,素有“小张家界”之美称。但美景迎来了“驴友”,也迎来了大量的生活垃圾。 4月2日的“还净小张家界”行动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的。是日上午10点10分,当“环境最小冲击法则”广告牌在下垟坑立起来时,“还净”活动正式拉开了序幕。 这一路上,风光一流,但沿途的垃圾也触目惊心。大部分驴友是第一次走这样难度的线路,在山路上手脚并用、心跳急促,这边还不忘拾捡废弃物,尤其是要攀爬悬崖峭壁时,还要一手提着垃圾袋,真是难上加难。但不管是徒手攀登最险的龙脊,还是“小张家界”的制高点——蘑菇岩,甚至是抓着树藤一滑到底的下山坡路,大家都没有放弃那一百多编织袋垃圾。 从山上下来,志愿者回望高耸入云的起伏险峰,想到自己为如此美丽的青山保洁维护感到自豪。市登山协会的负责人也说:“这只是一个开始,还青山洁净的行动将会不断地开展下去。” 呼吁禁止垃圾露天焚烧 一直来,市环保局“12369”不断接到关于垃圾焚烧的投诉件,今年1-3月份共计50件,有的是同一地点多次举报,有的是一天内同一地点同一时间段,其中3月21日(周六)“12369”值班人员短时间内接到10多个关于垃圾焚烧举报,同时“@绿色乐清”政务微博也收到了类似的举报件。据统计,2014年全市共有126件垃圾、废料焚烧的电话投诉举报件,“@绿色乐清”政务微博开通以来截至2014年11月9日,共收到“@绿色乐清”的微博2290条,关于“垃圾露天焚烧”的微博146条,占总数的6.38%。如此频繁的垃圾焚烧举报,市环保局基层执法人员频频往返于解决生活垃圾焚烧的路上。一位城区中队执法人员在执法回来的途中,遇到了生活垃圾焚烧的现场,随即拿起车上备用的灭火器将火扑灭。这位执法人员说:“生活中垃圾、秸秆等焚烧事件时有发生,在可控的情况下,人人都有灭火的义务和责任,不要让火势蔓延。” 关于禁止垃圾露天焚烧的呼吁,不少有识之士曾经奋力呐喊制止过,一位网友对此深恶痛绝,他深知垃圾焚烧的危害性,常常不顾个人安危,自发巡逻于多发地段进行现场制止,他还自告奋勇帮忙分发禁止垃圾焚烧的海报,张贴于街道、社区的宣传橱窗内。一位人大代表提交了关于禁止垃圾露天焚烧的议案,并提出了增建垃圾中转站,并指出乐清市正在创建“省级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相关部门要明确分工责任,加强管理;特别是发挥城管局、居委会、街道等部门作用,增强市民环保意识,培养爱护城市环境卫生新风尚。 环保需要多方协调 环境保护包含至少三个层面的意思: 对自然环境的保护。防止自然环境的恶化。包括:对青山、绿水、蓝天、大海的保护。这里就涉及到了不能私采(矿)滥伐(树)、不能乱排(污水)乱放(污气)、不能过度放牧、不能过度开荒、不能过度开发自然资源、不能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等等。这个层面属于宏观的,主要依靠各级政府行使自己的职能、进行调控,才能够解决。 对人类居住、生活环境的保护。使之更适合人类工作和劳动的需要。这就涉及到人们的衣、食、住、行、玩的方方面面,都要符合科学、卫生、健康、绿色的要求。这个层面属于微观的,既要靠公民的自觉行动,又要依靠政府的政策法规作保证,依靠社区的组织教育来引导,要工农兵学商各行各业齐抓共管,才能解决。 对地球生物的保护。物种的保全,植物植被的养护,动物的回归,生物多样性,转基因的合理、慎用,濒临灭绝生物的特别、特殊保护,灭绝物种的恢复,栖息地的扩大,人类与生物的和谐共处,不欺负其他物种等等。 这三个层面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有侧重而又统一的。三者并不矛盾、更不对立。作为公民来说,我们对于居住、生活环境的保护,就是间接或直接地保护了自然环境;我们破坏了居住、生活环境,就会间接或直接地破坏了自然环境。作为政府来说,既要着眼于宏观的保护,又要从微观入手,发动群众、教育群众,使环境保护成为公民的自觉行动。 让个人力量万涓成河 市绿色志愿者协会在一份倡议书中呼吁,作为我们自己,每天在学习、工作中其实都对环境有着一定的影响。一些自然而然的习惯、行为、动作都能对环境产生影响。我们更应该在这样的情况下对环境保护有一种更深刻的认识。在学习中,我们要节约纸张,比如纸张的正反面都要使用,而不是涂画上几笔就丢弃;在生活中,我们能做到的就更多了,比如每次洗手关紧水龙头,再比如离开房间之前关闭电源等等;在工作中,我们可以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少吃快餐等等。生活中的一切都能融入环境保护当中,我们自然也能从中读出我们自己的环保意识。 最主要的,还是我们要学会注意身边的每一件小事,看似小事,但或许举手之间我们便为环保出了一份力。平常习惯性的注意身边的小事,当自然而然成为一种习惯时,你会发现,一切与环境保护格格不入的场景你都会不由自主地去阻止。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环境保护意识会自然而然的渗透入自己的意识。当然,这只是自己个人的努力而导致的结果。我们也可以利用团队的力量来让我们大家一起拥有环保意识,让它渗透进每个人的思想。 (林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