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内容不能正常显示,请安装pdf阅读器
侯一元(1512~1586),字舜举,号二谷山人,晚号谷樗,明蒲岐缑山(今侯宅村)人。13岁时,父延训因定“大礼”与张骢意见不合而获罪下狱,侯一元两次伏阙上书,表白父亲冤屈。都御使唐龙甚表同情,奏释其父出狱,罢官为民。 嘉靖十七年(1538),28岁,中二甲进士,授南京刑部主事。时刑部尚书顾璘等人见其勤于政事,熟于吏情,即越次擢用参与办案。嘉靖二十年晋升南京刑部郎中。二十五年,因父丧归里,居茅庐守孝三年。后又称疾居家。三十二年,服阕复出,仍补官刑部郎中,次年复升广东布政司右参议,分守海北道。三十五年擢为河南按察副使,次年兼大名兵备道。在任内对所属部队要求严格,赏罚严明。时鞭靼犯境,侯一元率所部戒备森严,敌人知有准备,不敢进犯,旋即退去。三十七年,迁广西布政使司左参政,未及迁任,遭议罢职。三十九年,复官云南布政司左参政。四十一年升广西按察使,宗室骄横不法,严加约束。三江口为阳朔要地,徭民廖金牙欲夺占其地,侯一元与兵备道蔡某设谋平定,境内赖以安宁。次年九月,升河南右布政使,未至官,引嫌求调。四十三年,转江西左布政使。嘉靖四十四年,负责查抄严嵩在南昌的家产。事后,御史胡应嘉奏其不称职,因被免去布政使职。侯一元即乘机上书乞休,四十五年三月,被勒令致仕。归乡后,居蒲岐侯宅,不久因海寇不靖,隆庆元年(1 5 6 7 )移家郡城(今温州鹿城),屏居温州浮沚(今松台水雁池东)。创办环壁书院,辟西圃,修建亭榭,携骚人墨客登临,雅歌咏诗。过读书著述,治家教子的乡居日子。“天性孝友,尤乐施予,凡亲而贫,疏而贤者悉周之。” 侯一元精通经史,兼涉百家。其诗文不仅在温州文坛上属佼佼者,在当时中国文坛上也有一席之地,诗文结集为《二谷山人集》(含《大名稿》《江右稿》《家园稿》《近稿》)《二谷读书记》《翼志七书》。 侯一元在史学领域,主要成就在方志学、谱牒学。方志学方面,嘉靖三十七年(1558)为《大名府志》撰写后序,纂修隆庆《平阳县志》(隆庆六年刻)、隆庆《乐清县志》(隆庆十六年刻)、万历《泰顺县志》(候一元、侯一麐订正),其中以隆庆《乐清县志》最优,共七卷,此志书体例严谨,设纲统目,纲举目张,层次分明,文词精美、简古。在表述方法上,据事直书,前有小序,后有论赞,仿效司马迁“太史公曰”的做法。后人对此志评价甚高,评价其为“详确有史裁”。孙诒让云:“道光《乐清县志》所载明以前事多本之……其志人物,传后有论,在地方志中颇为创例。其考证亦详核。在明代志乘中,最为佳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