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花鼓
|
天络瓜藤长又长,打花鼓囡是你娘;日里教你打花鼓,夜里教你做衣裳。 ―――这是乐清打花鼓的一段唱词。 乐清打花鼓是民间传统曲艺,从前风行地以乐清为中心,向周边的永嘉、温州市区和瑞安辐射,乐清西乡最活跃,因为它是以这里的方言唱的,花鼓艺人也多出于此地。 乐清花鼓系女性单身表演,形式是这样的:演唱者左手腕吊一面小锣,手指握着敲打用的竹片,腋下夹一小鼓;右手持鼓槌兼做道具,坐着唱。唱时先敲锣鼓过门:“哐、咚咚、哐、咚咚、哐、咚、哐。”“哐”是锣与鼓的合击声,“咚”乃单鼓声。过门敲过后接唱曲调,四句一段,每句唱词以七言为准,但不限死,只要顺口、明朗即可,要避免脱离调式。 唱一段后,又敲过门,反复演唱。虽说旋律单薄,但声腔流畅,吐字清晰,一声声送进听众耳朵,让你听饱,连汤连卤全“喝”下去。 据人们一代代流传推测,乐清打花鼓已有300多年历史。它起因于灾民上门唱乞。往昔经济困难时期,常见打花鼓艺人串家走户卖唱,讨些粮食。不过这种卖唱与行乞有所不同,一是花鼓艺人穿戴整齐,好比走亲戚的宾客;二是唱毕从不开口乞讨,给把米或番薯干就收,不给便走。在人们眼里,花鼓艺人并不卑贱,故尊称“妈”或“婶”,还热情端凳招呼她坐;不懂事的孩子若叫她“讨饭人”,则会遭到大人呵斥:“真没规矩!” 上门打花鼓一般唱几段吉祥的开篇就停,如果是大屋住户多,常有人叫她再唱,花鼓艺人便转唱故事。故事情节吸引人,连隔壁邻居都过来听,那么报酬自然也就不薄了。有些声色俱佳的艺人,大户人家做喜事特地请她来唱的也有;夏天乘凉无聊,大家凑些钱,叫打花鼓的唱几段取乐,亦不鲜见。唱的题材多是民间传奇,如《高机织绸》、《方卿见姑》、《卖身》等男女爱情、除暴安良、劝人行善的内容。 建国初期农村俱乐部遍地开花,县、区频频组织文艺会演,其中都少不了打花鼓节目。 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花鼓艺人队伍中也不乏明星大腕,她们口齿灵清,音色优美,表情生动有度,当年有个叫“翔金垟妈”的唱得非常出色,至今还众口皆碑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