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秤
|
秤是衡器,商家必备,一般人家为日常生活方便通常也都会备。秤有多种,在完全靠杆秤作为衡器的年代,南北货店常用的多为铜盘秤,中药店、金银首饰店多用戥秤,又名厘顿,居家使用最多的便是木制的杆秤。 钉秤,是一项细致的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准确精密。钉一杆秤,要经过十来道工序,每一道都至关重要。乐清俗语说“吃饭拼命,做事钉秤”,意为钉秤必须要求每道工序都精工细作,确认力点和支点准确无误,来不得半点马虎。 做秤杆。据所要钉的杆秤的衡量要求,用锯截成适当的长度,然后用带圆槽的刨子对它进行修整刨圆,再用砂纸磨砺,这就形成了秤杆的雏形。刨好后的秤杆需在拌好草木灰的石灰水中浸泡一至两天,使之渐渐变红。秤杆的木材要求极高,以硬木类居多,须质地硬且具有相当的韧度。做好后的秤杆笔直,秤头粗,秤尾细。 定“叨子”。这个步骤通常要由两个人合作,使用墨斗,一人拉线绳,一人在秤杆上弹出几条纵向等分墨线。 安“叨子”。在秤杆上找出三个“叨子”的位置,用大号的雷公钻打出垂直的穿孔,安装三个“叨子”。 包铜。将铜皮根据所需的尺寸剪裁,将铜皮磙圆,套在秤杆的端头上再修剪,然后用焊锡将铜皮焊接。包铜也是需要技术的活,包得紧会坏,包松了容易脱落。 安装秤盘(或秤钩)和提纽。秤盘或秤钩的材质可以选择铜质或铁质。秤盘是预制的,将盘上的三根系绳挽结到秤杆大头最外侧的“叨子”上。提纽安装在秤盘或秤钩附近,一般杆秤有两个提纽,使用它称较重的物体时,常用离秤盘秤钩较近的提纽。 校秤定星。用提纽将秤悬提,秤盘中依次放上不同重量的砝码,在秤杆上测定其距离,以两脚规分割并仔细标出秤星位置。定秤星,也叫定星花,是整个钉秤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道工序。很多人说,钉秤的手艺不难,难在要钉得准,而这最关键的是定秤星。 钉秤星。钉完秤星之后就能很好地解释秤星为什么又叫星花,仔细观察老式的杆秤,你会发现,这些数值在秤杆上的形象,每个刻度数字的写法也都不一样,确实就像花一样。钉秤星说起来简单,其实最复杂,首先要确保上一步所定的秤星刻度精确无误,用雷公钻钻出每个秤星,每个秤星约一毫米深,然后将铝丝或者铜丝一个个钉进刻度的小眼里,很费眼力和精力。填秤星一般会用铜丝,铝丝用的人极少。时间再长,擦一擦,铜色不变,在暗红色的秤杆上刻度清晰。铝丝时间长了,氧化变黑,就显不出来了。将铜丝填进秤星后,将其外露的一小截割断、锤实,摩擦平滑。虹桥的一位钉秤匠说,越小的秤越难钉,因为小得手拿不住,钉秤星的时候就像姑娘绣花一样,差一点都不行。打磨秤杆。使用钢锉、油石顺进一步打磨杆秤,使之光滑,再均匀地刷上一层石灰水去除油污,石灰水自然风干后即用清水冲洗净。 秤杆抛光。最后对秤杆再进行一次抛光,让秤杆光润,上面的刻度即“秤星”也更易辨识。 套秤砣。秤砣与秤盘或秤钩一样,是预制的,大小根据秤的大小不一而不同。将秤砣一套上秤杆,一杆手工木质杆秤就完成了。 如今,乐清人能见到杆秤出售基本也就是各个集镇的传统会市上了。在会市上,钉秤匠还会现场钉秤,如果运气好,我们便能一睹传统的钉秤工艺。钉秤的手艺在机器代替人工的时代毫无疑问和绝大多数手工艺一样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但越来越多的地方将钉秤手艺作为非遗项目进行立项申报,也对从业人员进行大力扶持,而手工杆秤也作为文化遗产、纪念品等出现在人们的眼前。虽说现状无法改变,但顺应变化,同时也改变自己,钉秤手艺以及杆秤也是已摇身一变以完全不同的定位、用途重新登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