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走进乐清 > 方志·年鉴 > 方志文化 > 方志人物
  • 成文日期:

俞龙孙

发布日期: 2019- 04- 17 15 : 38 浏览次数: 字体:[ ]

       俞龙孙(1895~1991),又名俞骏,祖籍浙江嵊县。1955年定居乐清乐成镇中心村(今乐成街道中心村)。归国华侨。幻术家、书法家、越剧编剧。
       清宣统三年(1911),辛亥革命爆发,参加沪淞北伐学生军。第二年由黄兴介绍考入江苏省立第一中学。毕业后回嵊县小学教书。1916年,在上海一家书画坊卖字时,与经常来此卖画的徐悲鸿相遇,成为莫逆之交。1919年,做殷汝骊儿子的家庭教师,结识殷家亲戚书法名家郑孝胥,得其指点,书艺大进。1920年,至安徽投亲未遇,回上海暂住同乡家,以卖字糊口,编创越剧史上第一部连台本戏《孟丽君》(28集)。1923年,由蔡元培介绍赴新加坡,先后在多所华侨中学执教。1927年起,潜心研究幻术。1932年,在新加坡创办“国际幻术学院”,招徒传授技艺。后成立“国际幻术团”,一直在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等国演出,成为著名幻术家。1 9 3 9 年,在印度加尔各答与徐悲鸿联合举办书画展,被誉为“徐马俞书”。1941年,与徐悲鸿在新加坡重逢,两人分别作书法条幅和“立马图”互赠。此期间正值抗日战争,在陈嘉庚影响下,积极义演,筹集大笔资金支援祖国抗战。1954年,在马来西亚槟城举办个人书展,并将参展作品和书法论文编成《龙孙墨缘》出版。
       1955年,携带十几箱幻术道具回国。次年,受省文化局之邀,在杭州重新成立“国际幻术团”,赴浙、闽各地演出。1958年,下放到妻子故乡乐清县城关畜牧场劳动。1963年,被安排到乐清县文化馆。1 9 7 7 年,受聘担任新成立的“乐清县幻术团”艺术指导。1980年,当选为中国技艺术家协会浙江分会筹备组副组长。1988年,应约为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书写一幅“书”,被收录到《中国当代书法大观》。
       幻术是俞龙孙自中年至终老的职业。业内唯有他称魔术为幻术,含文雅意味。他自创和改造的幻术节目500余套,富有个人风格。其中,十个手指间反复随意显隐12个红色实球的技巧,堪称一绝。大型节目如鱼缸出人、红灯吸人、空箱遁人、空中飞人、画幅变人、分箱断人等,创意显著。他的学生将幻术融入新编歌剧《水娃与龙女》《珊瑚公主》中,别开生面。这两个剧目分别参加温州地区和全省的文艺会演,引起轰动。有《幻术艺术丛书》(60余万字)、《我演幻术的经验》等专著。
       书法是他终生的爱好。他八岁能书,醇正有法。后来,书风受到郑孝胥和徐悲鸿的影响。在南洋时,当地报纸就称他为“名书家”。他的行草书自成一格,行距字距疏朗,笔划流利匀称,结体奇崛有致,有八大山人痕迹。晚年因视力衰退,改以筷子代笔作“箸书”,点画更加苍劲、脱俗。
       他为越剧的初创、发展也作过贡献。少年时,在家乡嵊县参加“小歌班”(越剧前身)演出,倡议改变无伴奏的清唱形式,并亲自为新的演出形式作了尝试。他在将“路头戏”唱本《再生缘》《华丽缘》改编为连台本戏《孟丽君》时,为重要场次写了许多“肉子”(唱词),加强了戏剧冲突,使路头戏增加文学色彩,自此越剧有了情节紧张曲折、人物丰满生动的完整正规剧本。《孟丽君》经后人边演边改边加工,成为久演不衰的优秀传统剧目。他因此名列《中国越剧大典•名人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