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文日期:

新时代文明实践丨“十佳志愿服务项目”凝心聚力促文明(上)

发布日期: 2020- 06- 23 10 : 41 浏览次数: 字体:[ ]

  他们是最平凡的人,做着力所能及之事;他们有着不竭的动力和热心,坚持为公益事业做贡献。日前,山岭生命绳(高角度救援),“情暖夕阳,关爱空巢老人”,山地救援、水域救援、城市救援,银龄互助、话聊帮扶,“七进”防灾减灾宣传服务等10个志愿服务项目荣获2019年度“十佳志愿服务项目”称号。此次评选活动由中共乐清市委宣传部、乐清市文明办、乐清市文明中心、乐清市民政局、共青团乐清市委员会联合举办。

  一同来了解一下2019年度“十佳志愿服务项目”吧!

生命之绳 助力高角度救援

  “我们的救援任务往往在深山老林里面开展。大型的救援设备无法进入,能凭借的只有每个队员身上所背的绳索。依靠绳索往返于各个山峰,去挽救生命,此刻绳索就是我们的生命绳。”乐清市山岳应急救援中心主任潘灵峰介绍,一些户外活动者盲目从众,对登山户外运动安全缺乏理性的认识,从而导致安全事故逐年升高,仅去年一年,因户外活动过程中出现意外事件的山地救援就达60多起。

  “每次救援,我们都希望找到的是有心跳的生命体,把他们安全地送回亲人身边。”潘灵峰介绍,去年10月4日,一个来自绍兴新昌的户外探险团队在乐清一处山峰进行高空作业时,因操作失误,一人从40米悬崖坠滑。同行者打119报警。消防局于当天17时许通知他们增援,到达现场己是18时,找到伤员时他已坠滑到悬崖半空的一个横切面上,庆幸的是伤者神志还算清醒,但下半身已无知觉,需要担架护送。因为天色已黑,山路崎岖,给救援工作增加了难度,山岳应急救援中心的队员们制定了营救方案后,利用绳索救援体系技术,将伤员从半空安全送到地面,并送上救护车,圆满完成了救援任务,整个救援过程历时6小时。

  乐清市山岳应急救援中心自2009年成立以来,针对户外登山探险活动中出现的突发意外事件,如失联、受伤、迷路、被困等,已无偿实施救援达600多次,成功救援7000多人。“希望以自身的户外探险经验和技能为户外探险活动保驾护航,为社会公益事业尽一份心力!”潘灵峰表示。

情暖夕阳 给空巢老人关爱

  乐清市和谐志愿工作者协会成立于2013年3月,近些年来,协会每月都会围绕慈善、教育、环保、支持民间公益等方面开展100多场公益行动。“净化人心、助人发展”是协会的宗旨。公益课堂和爱心驿站是协会开展活动的两种主要形式,据介绍,该协会下设五个固定学习点和五个爱心驿站,公益课堂以学习为主,而爱心驿站则重在力行。

  柳市爱心驿站的“情暖夕阳,关爱空巢老人”项目启动已有两年,该项目对老人实行 “4321”模式,即4名志愿者结对1位老人,每月至少2次上门服务,以“安身、安心、安生”为3个目标,通过日常关爱、节假日关怀、年终慰问、生日祝福、户外郊游、家居改造、日常保洁、义诊、话疗、保健及健康观念传播、馈赠爱心礼包等内容为老人提供志愿服务。此项目一经推出就得到了政府及各界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两年来共帮助了40多位孤寡、贫困老人,目前仍长期结对的有27位老人,有固定志愿者70多人。仅2019年就上门服务1200多次,出勤5000多人次。

  据介绍,爱心驿站始终以"奉献爰心,构建和谐"为使命,大力弘扬尊老助老的优良传统,增强全社会老龄意识和敬老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真诚为老人办实事、做好事、献爱心、送关怀,让老年一族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文明成果,实现“最美夕阳红”。

山地救援 让险者绝处逢生

  参与山地救援、水域救援、城市救援共130余次,出动队员2950人次,服务时间达462小时,直接受益人数10930名,这是乐清市蓝天应急救援中心2019年全年的数据。

  乐清市蓝天应急救援中心成立于2013年,注册队员从最初的30多人已发展到如今的155人,另有志愿者1300余人。这是一支以山地救援、水域救援、意外事故救援、城市救援、民众防灾减灾培训和大型群众性活动保障为主,逐步补充城市意外事故救援、安全事故救援和自然灾害救援能力的救援队,是政府救援力量的有力补充。中心现在拥有无线电、医疗救护、潜水及高空绳索等专业证书的人员多达95名。2019年,乐清市蓝天应急救援中心入选为首批省级社会应急力量。

  2014年3月23日,他们参与了被誉为乐清救援史上第一难的雁荡山方洞景区悬崖遗体救助;2015年4月至5月,他们派员参与了尼泊尔国际地震救援,同年11月19日,他们参加了丽水里东泥石流救援,也是在当年12月20日,他们参与深圳市光明新区堆场滑坡救援;还有2016年6月23日的江苏省阜宁龙卷风灾害救援、8月16日柳市镇方斗岩化学品翻车泄漏救援、9月28日平阳县麻步镇的水灾救援,以及2019年乐清“利奇马”台风救援和雁荡山百岗尖驴友搜救……他们在数十次重大救援行动中,使上百名遇险者绝路逢生。

  他们个个都是普通人,相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聚集在一起,翻山越岭,穿越泥泞,只为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他们专业性强,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掌握过硬的技能,能熟练使用器材装备,他们是以应急救援为任务的专业人员。除了日常参与救援,他们还积极参与政府部门、民间组织的重大赛事等安全保障活动,走进校园、社区、企事业单位宣传、培训安全知识,并且与驻乐部队结成共建单位,共筑国家铁壁铜墙。

银铃帮扶 敲响邻里幸福门

  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村居老人空巢现象有所增长,2006年初,乐清市爱心话聊志愿者协会在几位退休老人的商议下成立。据了解,这是一支特殊的志愿者队伍,从成立初期的5人,到如今注册会员255人,这些志愿者们平均年龄63岁。

  14年来,协会坚持通过“一帮一、多帮一、邻帮邻、老帮老”等方式,对高龄、独居、病残、孤寡老人开展“银龄互助”话聊结对,通过电话谈心、上门探望等方式为他们提供生活照顾、心理慰藉以及临终告别送行等服务,累计结对帮扶“银龄互助”话聊对象387人(包括已送终老人187 人)。受益于爱心话聊志愿者服务的老、幼、弱势群体达3000多人次。

  市爱心话聊志愿者协会新任拓展型党支部书记宋莉莉表示,令她印象深刻的是协会暖心设立的婆婆话聊工作室。八年前,老人林雪英家中唯一的亲人——她的老伴因病离世,家里正要拆迁,住的房子还没着落,她在伤心绝望中度日,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协会了解情况后,马上安排志愿者做好安抚工作,还将林雪英老人从敬老院接到离社区较近的志愿者家里暂住,经常陪护关心,邻里走动,最后诞生了婆婆话聊工作室。现在,80多岁的林雪英老人笑脸常开,邻里之间的关系也更加亲密了。“看着受益老人快乐的模样,我们也特别开心、满足,服务的干劲更足了!”宋莉莉说,接下来,他们将扩大志愿者队伍,增选1至2个社区,增强志愿者服务战斗力,为弱势群体排忧解难,弘扬“真善美”,提振社会文明精气神。

“七进”服务 筑牢生命安全线

  14年来,协会坚持通过“一帮一、多帮一、邻帮邻、老帮老”等方式,对高龄、独居、病残、孤寡老人开展“银龄互助”话聊结对,通过电话谈心、上门探望等方式为他们提供生活照顾、心理慰藉以及临终告别送行等服务,累计结对帮扶“银龄互助”话聊对象387人(包括已送终老人187 人)。受益于爱心话聊志愿者服务的老、幼、弱势群体达3000多人次。

  市爱心话聊志愿者协会新任拓展型党支部书记宋莉莉表示,令她印象深刻的是协会暖心设立的婆婆话聊工作室。八年前,老人林雪英家中唯一的亲人——她的老伴因病离世,家里正要拆迁,住的房子还没着落,她在伤心绝望中度日,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协会了解情况后,马上安排志愿者做好安抚工作,还将林雪英老人从敬老院接到离社区较近的志愿者家里暂住,经常陪护关心,邻里走动,最后诞生了婆婆话聊工作室。现在,80多岁的林雪英老人笑脸常开,邻里之间的关系也更加亲密了。“看着受益老人快乐的模样,我们也特别开心、满足,服务的干劲更足了!”宋莉莉说,接下来,他们将扩大志愿者队伍,增选1至2个社区,增强志愿者服务战斗力,为弱势群体排忧解难,弘扬“真善美”,提振社会文明精气神。

  自2006年开始,市三角洲救援服务中心为群众开展应急救灾知识宣传和培训活动,累计开展“七进”服务6000余场,受益群众十万余人。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救援中心设计了不同的安全培训内容,针对性地授课,扎实细致加强安全宣传,推进防灾减灾文化建设,有效提高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市三角洲救援服务中心会长赖忠鎏表示,多年的救援经验让他们的队伍变得更加专业、规范。据悉,市三角洲救援服务中心作为一支来自民间的义务救助力量,现有队员150余名,其中骨干35名,多数队员接受过中国红十字会、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中国定向协会、中国登山协会、海军工程大学、温州军分区等单位培训。“安全问题不容小觑,我们还会继续尽己所能,加强专业、规范化培训,推进‘七进’志愿服务,为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安全防线做贡献。”赖忠鎏说。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