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乐清 > 图片信息
  • 成文日期:

水环境走航监测系统、无人机、VR设备纷纷加盟 “水陆空”治水监管见成效 东干河流域全线指标优于Ⅴ类水

发布日期: 2020- 07- 17 08 : 42 浏览次数: 字体:[ ]

技术人员利用水环境走航监测系统进行水质动态监测。乐清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言勇 摄

昨日,乐清日报全媒体记者从市治水办获悉,经过3个多月的整治,东干河流域全线监测指标优于Ⅴ类水,这与乐清创新巡河方式、实施水质动态监测和“水陆空”三位一体的治理模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据了解,今年我市在分析所辖水域环境现状后,将治水工作的重点由水表“显”象督查向水体“隐”象监测转移。为了更好地监测水质,同时让各级河长们了解河道整体情况和水质变化趋势,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巡河活动,我市有关部门引进了一台便携式水质监测仪,在快艇上建立水质监测实验室,实现全市范围内的河道水质动态监测。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东干河流域蒲岐断面岸边,只见停靠在岸边的摩托艇内,技术人员正在连接设备,做好动态水质监测准备。“该系统为水环境走航监测系统,以全光谱、流动注射、水质多参数等各种水质分析仪为核心,综合运用自动控制、网络通讯、信息化等技术,实现边走边测的全自动、实时水环境监测。”摩托艇启动后,通过技术人员的电脑,记者目睹了水环境走航监测系统的工作实况。

技术人员介绍,设备上有五个试管,分别装有显色剂、还原剂、硫酸载液1、过硫酸钾、硫酸载液2等。他们用皮管将河里的水抽取上来,通过船上“小型实验室”对水样进行现场监测后,一系列数据随即显示在电脑终端。

巡河中,记者发现启动水环境走航监测系统运行的同时,技术人员还可以利用摩托艇船头的VR设备,察看河岸两边的排水口有无污水排进河道内。

“原先日常排查工作是基于人工采样的监测方式,采取河段某一点的水样送到实验室里进行分析监测,既费时又费力,还要避免水样在运送过程中发生变质影响监测结果,人工投入大、监测效率低。有了这台设备后,船开到哪就能测到哪,完全不用担心水样变质等问题。”长期从事治水督查工作的市治水办督考组组长张斌感慨,有了这个系统,还可快速摸排各类入河排污口,大大提升河湖监管的数字化、智能化以及信息化水平,从而全方位掌握乐清市河道水质污染分布情况,输出水质监测报告,确定重点污染区域。

不一会儿,随着一阵“嗡嗡”声,在工作人员的操控下,岸边的无人机腾空而起,郁郁葱葱的水乡风景在手机上一览无余,工作人员沿着东干河流域开始了与摩托艇的“水、空”立体交叉式巡河。无人机、水环境走航监测系统这些特殊的“巡河员”,将高空及水底“观看”到的情况实时呈现在岸边工作人员的手机客户端。

“无人机巡河,除了实现无盲区治水外,最大的优势就是提高了巡河效率。”张斌介绍,将无人机、VR设备、水环境走航监测系统运用到巡河当中,不仅能以更高的视野、更直观的形式洞察河流状况,还能将过去人看不到、到不了的地方都纳入监控,实现河道保洁、巡查全覆盖。同时还能通过软件自动、快速、高精度处理采集的数据,实现拍摄影像快速拼接,精确地生成正射影像,超高比例地形成数据和实景三维模型,获取河道原始信息。这些为一河一档提供全面、完整的基础信息,还可辅助执法、采集水样,从而实现“水陆空”一体化监管。

智慧治水 陈瑶璐 摄制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