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乐清教育局 > 政务公开 > 教育公文
乐清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意见
时间: 2020- 08- 27 信息来源: 普通教育科 字体:[ ]

各学区,各小学、初中:

为进一步细化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过程管理,规范教学环节,提高学校、教师对教学常规的执行力,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根据《温州市教学新常规达标校、示范校(样板校)创建实施方案》、《乐清市教学新常规达标校、示范校(样板校)创建实施方案》和《乐清市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与考核办法》的要求与问题反馈,制定本实施意见,请严格执行。

一、进一步强化组织管理和制度落实

1.强化常规管理责任人职责和示范作用。学校正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等教学常规管理相关责任人要强化示范引领,领导兼课教学符合规定且真实执行,其中正副校长每学期至少参与学科教研组活动10次以上,常态听评课25节以上,其余校委人员20节以上。

2.强化常规制度落点到位。学校要重新梳理系列常规管理制度,明确常规控制性管理制度的底线要求和刚性到位,发挥常规指导性管理制度的弹性发挥和品质引领,删除形同虚设、相互拷贝的“文本条例”。日常教务管理做到工作手册一学期一本,总结一周一结。

3.规范计划和总结制订。学校各科室开学前要制定教学和教科研等各类工作计划,每学期校长和分管教学人员各主持召开2次及以上校务会议、教研组长会议或学科组专题研究会议,每月每周依据计划执行教学、教科研、学科活动等安排。计划内容要有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研究)重点、具体措施、主要活动和周工作安排等,做到目标明确、措施具体、操作性强,总结与计划契合度高。

4.加大教学常规检查力度。要开展常态与专题、全员与随机相结合的每日巡课、推门听课、作业批改等内部视导,落实全员每月一次常态检查、每学期量化考核,健全年度教师考核档案。

二、进一步强化教学过程管理

5.逐步修订完善课程规划。学校每学年要修订完善课程规划,逐渐构建科学而富有本校特色的课程体系。根据学校情况开发开设多样化的拓展性课程,整合实施道德与法治、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等,构建基于多门相关或相近课程的主题性课程群,扎实有效开展小突破、校本化、草根式地微观课程整合、学科课程群建设。规模在12班及以上的学校至少要开发或编写一门富有学校和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课程群。

6.严格规范课程实施管理。学校要严格遵守省教育厅关于基础性课程与拓展性课程结构比例,开齐开足德育类、体艺类课程。每学期分阶段分年段学生的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等内容要有主题系列活动安排,并依据教学内容设计探索长短课、大小课、跨年级、多学期等课时安排。学校要制订课程管理和评价手册、学生选课指导手册等,做好课程日常实施和评价工作。

7.严格规范备课管理工作。学校要根据不同教龄、能力老师区分备课要求,其中教龄6年内(含6年)的及新教科目的教师必须写详案,教龄6年以上的教师详案不少于教材课时数的50%。学校要建立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备课检查制度,全员检查一学期不少于4次,检查内容包括教学计划、教学设计、作业布置和培优辅差等,其中教学设计检查要关注学情分析、学习目标、学习活动、板书设计和作业设计等,特别是针对关键问题(重难点)的学习活动板块设计。注重备课检查与课堂教学调研相结合,每次检查有数据与案例的分析反馈,要求区分优劣,评价到人。

8.明确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规定。教师个人备课要严格按照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制订的各学科“备课常规”相关要求进行备课,包括新授课、练习课、阅读课、复习课等,要提前2天备课,一课时一教案,杜绝无教学案进课堂。采用手写备课和电子备课,均要采用温州市各学科教学常规中教学设计参考格式,注重教师对课标与教材的独立解读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兼任学科备课可以简案、活页批注等形式,内容须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设计(简案)、板书设计等。集体备课要做到定地点、定主讲人、定主题,每学期不少于四次,流程上要求:提前确定主题、解读目标、选定内容、分头收集——集体解读教材、目标等,备出一稿——实践研讨或上课或试讲或说课,提出意见——修改二稿——再实践——形成终稿——总结教学经验:某一类型课模式或某种方法。教师参考他人教案必须有明显的二度备课痕迹,不得以简单的课件代替教案和直接使用他人现成教案集,不能把集体备课理解为分课时或分单元独立备课。课后反思要结合具体课例,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反思次数不少于总备课数的20%。

9.强化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师上课时要体现温州市各学科“上课常规”基本要求和具体课型具体要求,并努力将具体要求转化为具体的课堂教学行为,课前准备到位,无迟到、早退、中途随意离开、接打电话或玩手机、体罚学生等现象。要通过学习目标的研制、高阶思维问题的情境创设、以问题为导向的项目式学习等多样化学习方式设计,注重教与学活动的真实性和实效性,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助推课堂从“浅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教学用语要准确、简练、生动,板书要规范、条理、得当。教师要积极参加公开课交流、研讨、评比,其中年龄小于50周岁的教师每学年必须有一次教学公开课交流活动。

10.规范课堂教学考核与调研。学校要制定课堂教学考核和奖励机制,落实课堂教学全员考核,对参与课堂教学评比、研讨、交流展示的教师给予奖励。要积极开展“学为中心”课堂教学研讨,主要学科每学期开展课堂调研指导2次以上,小学科每学期开展课堂调研指导1次以上,并做好调研后的反馈、交流和跟踪改进工作。

11.明确作业布置要求。教师作业布置要做到精选、先做、全批,鼓励自主编制作业,合理改编现成作业,杜绝不加选择地成册布置作业;鼓励有针对性地将阅读纳入作业。作业布置要体现针对性、层次性和实践性,要有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和实践性作业等多样化形式。教师批改作业要及时、正确,提倡面批和批改相结合,提倡运用短语加等级评定。特别关注后20%学生的作业辅导,有辅差记录。注重批改要与学生自主评价、自主订正作业有机结合起来,作业中所反映出的普遍性问题,要及时分析原因并进行评讲。要通过学生作业反馈的信息,及时调节教学进度、调整教学行为。

12.深化作业管理与研究。学校要建立作业总量控制和作业检查制度,定期检查和统计各年级作业的总量及批改情况,分析作业的质量,每学期开展一次有关作业情况的问卷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学校要将作业布置、批改与研制纳入日常教研,每学期开展2次以作业与评价为主题的校本研修活动,帮助教师掌握作业设计、批改分析、讲评等技术,开展示范作业、榜样作业等评选活动,提高教师运用作业与评价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能力。

13.提升命题与评价能力。学校要每学年举行2次教师命题和分析能力的研修,指导教师依据学科核心素养和课程标准设计评价项目或试题命制,开展1次命题评比或竞赛,提升命题能力。小学一至三年级采用“项目学评”和游考方式,小学四至六年级和初中七至九年级采用学业质量检测为主的评价方式。教师要根据温州市小学和初中各学科评价常规要求确定评价内容,项目设计要科学合理,命题难易要适度,题量要适当,要紧扣具体、可测的教学目标选择评价内容,试卷总体难度小学要控制在0.85~0.9,初中要控制在0.75~0.85为宜。每次检测后,任课教师要使用学科双向细目表分析测评数据,备好和上好试卷讲评课,力求以测促教。

三、进一步加强班组文化建设和学习方法指导

14. 丰富班级文化建设。学校要从班级、班内小组两个层面共同开展集体文化和团队合作学习建设,通过班级环境建设、班级公约、班组宣言、班组目标和集体活动等健全班组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学校要制定班组文化建设考评机制,可依据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班级文化建设等开展周、月评比,班内小组可依据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组内互帮互学等开展日、周激励评比。

15.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制定学生学习常规,学科老师要重视学习方法指导,把班组文化建设和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常规的养成融合起来。重视班组集体荣誉和积极向上文化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发挥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对学业质量的积极作用。

四、进一步做好校本研修和专业发展规划

16.推进项目化校本研修。学校依据规模大小、校情实际合理分学科、分年段成立教研组、备课组,鼓励联盟校成立校际教研组(鼓励小规模学校小学科成立以联盟校为主的校际学科教研组)。学校要注重学为中心课堂提升、有效作业优化、学习评价改进、教学常规优化等教科研重点方向、项目,从发现学科或教师身边的教学问题出发,将学校和教师教学中碰到的困惑、矛盾提炼成研究主题,用“大方向、小切口、微研究”的思想推动学科做真实教研。每个学校要有1个以上基于实际教学问题研究的市级课堂变革项目,真实开展基于项目的方案设计、论证、日常教学研讨、成果提炼等,促进学科日常教研活动形成主题化、常态化。每学期定期举行1次课堂变革项目成果研讨会、交流会、展示会等,有计划组织典型经验的提炼与推广,推动成果升等创优。

17.制定自身专业发展规划。学校要积极为教师征订教学杂志和专业书籍,每学期每位老师要阅读本学科理论书籍1本以上,开展3次以上的教师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引领等交流活动,每学科6人以上需组建1个以上专业发展共同体,引导教师共读共写。教师要认真参加校级及以上组织的主题研修活动,做好校本培训记录,每学期听评课15节以上,承担1次以上主要教研角色,包括执教者、评课议课、磨课者或指导师等,每学期完成1项以上教研成果,包括精品教学设计、精品课件、教学案例或教学论文等。

五、进一步强化常规业务能力考核和奖惩

18.统一开展教师业务能力测试。全市每学年统一组织开展1次中小学教师业务能力考核,考核内容根据不同学科的各自特点进行安排。考核结果作为职称晋升、绩效考核、骨干教师评比、教师流动等重要依据。市教育局和各学校通过对教师考核情况的分析,查找教师专业素养中的薄弱点,通过校本教研、专题学习等针对性补足。

19. 加大常规奖惩力度。学校要将年度50%以上的绩效奖金用于教学常规有关的考核奖励。教师年度专业技术考核优职者其学校教学常规考核必须为优秀,考核结果后30%的教师不得参与当年度评先评优、推荐职称晋升评审等。

   乐清市教育局                              

2020年8月26日                            

附件:

         乐清市义务教育学校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督查表(试行)

 学    校                                                                                    校    长                         

评估时间                                                                                  评估人员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评    估  要  素

分值

学校

自查

学区

检查

市级

督查

※A1

常规

管理

(5分)

B1

校长

负责

C1学校强化常规管理责任人职责和示范作用,正副校长每学期至少参与学科教研组活动10次以上,常态听评课25节以上,其余校委人员20节以上;加大教学常规检查力度,落实全员每月一次常态检查、每学期量化考核,健全年度教师考核档案。

2

B2

机制

建设

C2学校重视教学常规管理的实效性,计划和总结制订规范;每学期校长和分管教学人员各主持召开2次及以上教研组长会议或学科组专题研究会议;每月每周依据计划执行教学、教科研、学科活动等安排;日常教务管理做到手册一学期一本,总结一周一结,形成精细化管理制度和机制。

3

A2

课程

建设

(8分)

B3

课程

开设

C3学校严格遵守省厅关于基础性课程与拓展性课程结构比例,开齐开足德育类、体艺类课程;每学期分阶段分年段学生的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等内容要有主题系列活动安排;学校制订课程管理和评价手册、学生选课指导手册等,做好课程日常实施和评价工作。

5

B4

课程

建设

C4学校逐步修订完善课程规划,积极推进拓展性课程建设,规模在12班及以上的学校每学年至少开发或编写出一门富有学校和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课程群。

3

※A3

备课指导与管理

(20分)

B5

备课

要求

C5 教师依据课标、教材、学情等制定科学合理的学期教学计划。

2

C6 教师具体课时的备课,根据学科特点做到备课前有学情分析,备课时落实好“学为中心”理念,践行学习方式的变革。

3

C7教师重视对教学重难点的突破设计,突出关键问题、学习活动和课堂作业的设计。

3

C8教师按要求撰写教案,不照搬照抄教案,不以简单流程式的课件代替教案。提前备课,杜绝无教学案进课堂现象。

2

B6

备课

管理

C9 学校提倡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要提前2天备课,按学段教学常规要求,备足课时;集体备课要做到定地点、定主讲人、定主题,每学期集体备课不少于4 次,集体备课注重个人改进与反思,教师有二次备课的痕迹。

5

C10 学校尊重不同学科、不同层次教师特点,教龄五年内(含五年)教师和第一次使用本册教材的教师须写详案,鼓励骨干教师创造性地有效备课。

3

C11学校建立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备课检查制度,一学期开展不少于3次的备课检查,注重备课检查与课堂教学调研相结合;每次教学常规检查后有数据与案例的分析反馈,要求区分优劣,评价到人。

2

※A4

上课指导与管理

(20分)

B7

上课

要求

C12教师积极参加公开课交流、研讨、评比,其中50周岁以下老师每学年必须有一次教学公开课交流活动。

3

C13教师课堂教学目标清晰合理,学习任务设置体现目标导向。

3

C14教师教与学活动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学生有及时、深刻的学习体验。

4

C15教师注意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制定学生学习常规,学科老师重视学习方法指导,把班组文化建设和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常规的养成融合起来。

3

C16学校建立了课堂教学调研指导制度,定期进课堂调研;学校制定了课堂教学考核和奖励机制,落实课堂教学全员考核,对参与课堂教学评比、研讨、交流展示的教师给予奖励。

4

C17学校积极开展“学为中心”课堂教学研讨,主要学科每学期开展课堂调研指导2次以上,小学科每学期开展课堂调研指导1次以上,并做好调研后的反馈、交流和跟踪改进工作。

3

※A5

作业指导与管理

(10分)

B8

作业

要求

C18教师的作业布置做到精选、先做、全批;鼓励自主编制作业,合理改编现成作业,杜绝不加选择地成册布置作业;不布置惩罚性作业,鼓励将阅读纳入作业;作业布置要体现针对性、层次性和实践性,要有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和实践性作业等多样化形式。

3

C19教师批改作业符合学科教学常规要求,及时准确,方式灵活多样;批改时不随意写“阅”或“查”,采用等级制或分数制,有启发性、激励性批语,以及批改时间。

2

C20学生作业整洁、格式规范,书写认真、正确率高;作业反馈要体现针对性和适时性,要将作业布置、批改与研制纳入日常教研,每学期开展2次以作业与评价为主题的校本研修活动。

3

B9

作业

管理

C21学校建立符合学科特点的作业检查制度和作业总量控制制度,特别关注后20%学生的作业辅导;定期检查和统计各年级作业的总量及批改情况,分析作业的质量。

2

A6

评价指导与管理

(10分)

B10

评价

要求

C22学校积极探索评价改革,开展多种形式的评价活动,注重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等方面的评价。

2

C23小学低段实施学业分项目评价和游考方式,其它年级学生学业质量检测严格依据课程标准,突出学科核心素养,注重能力立意,讲求命制规范;命题必须有对应的具体双向细目表,题目有层次体现不同思维阶段,试卷总体难度小学控制在0.85~0.9,初中控制在0.75-0.85。

2

C24学校教师要使用双向细目表,考后必须及时进行基于数据的学业质量评价反馈。

2

B11

评价

管理

C25加强教师命题和分析能力的研修,每学期要指导教师依据学科核心素养和课程标准设计评价项目或试题命制。学校要每学年举行2次教师命题和分析能力的研修,指导教师依据学科核心素养和课程标准设计评价项目或试题命制,开展1次命题评比或竞赛,提升命题能力。

4

※A7

校本

教研

(15分)

B12

教研

要求

C26学校学科教研组每学期开展不少于2次的基于学科特点的主题研讨活动,教研组活动有计划、有主题、有主持人、有活动、有成效。

5

B13

教研

管理

C27每个学校要有1个以上基于实际教学问题研究的市级课堂变革项目(课题),真实开展基于项目的方案设计、论证、日常教学研讨、成果提炼等,促进学科日常教研活动形成主题化、常态化;每学期定期举行1次课堂变革项目成果研讨会、交流会、展示会等,有计划组织典型经验的提炼与推广,推动成果升等创优。

5

C28学校每学期每位老师阅读本学科理论书籍1本以上,开展3次以上的教师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引领等交流活动;每学科6人以上需组建1个以上专业发展共同体,引导教师共读共写;教师要认真参加校级及以上组织的主题研修活动,做好校本培训记录;教师每学期听评课15节以上,承担1次以上主要教研角色,包括执教者、评课议课、磨课者或指导师等;每学期完成1项以上教研成果,包括精品教学设计、精品课件、教学案例或教学论文等。

5

A8

教学成效与质量(12分)

B13

成果

成效

C29 学校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在区域内有一定的影响,乐清市级及以上获奖计2分。

2

C30教师积极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级各类教学评比展示活动,获国家级奖励的计4分,省级3分,温州市级2分,乐清市级1分。(累计叠加,总分不超过6分)

6

B14

教学

质量

C31 以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和绿色发展为导向, 根据区域教育质量综合测评综合判定学校学业质量。在乐清市教学质量监测和增值评价中,学校整体成绩明显呈正增值状态。

4

注: 1·每项评定办法:得分为指标分值乘以等第系数,根据实际达成情况分A等为完全达成,系数为1;B等为基本达成,系数为0.8;C等为部分达成,系数为 0.6;D等为未达成,系数为0。

        2·带※的为必查内容。

        3·各校注重常态化常规工作,如在检查中发现弄虚作假现象,考核一票否决。

        乐教〔2020〕79号.doc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