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文日期:

民族优秀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发布日期: 2021- 08- 05 16 : 27 浏览次数: 字体:[ ]

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回答了为何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但如何构建,它的来源是什么,有没有历史基础,这些问题也都需要回答。习近平总书记纵横古今中外历史,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此进行了深入思考,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找到了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1]他指出:“我们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古圣先贤的思想,体现了仁人志士的夙愿,体现了革命先烈的理想,也寄托着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只要是中国人,就应该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他也指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传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寄托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上下求索、历经千辛万苦确立的理想和信念,也承载着我们每个人的美好愿景。”[3]也就是说,“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4]。当然,强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和弘扬中国精神,并不排斥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有其独特的核心价值体系。历史是现实的源头,培育当代的核心价值观,自然离不开对传统优秀文化所孕育和形成的核心价值观的继承与创新。可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之一。

中国古圣先贤很早就广泛探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真谛,构建了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和价值体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人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体系。”[5]

“仁”是儒家最重要的价值观念。仁的基本含义就是爱人,尊重他人。孔子提出“仁”,即仁者“爱人”。“仁”还有一套行为规范来强化它的价值观念,“克己复礼”就是集中表现。恭、宽、信、敏、惠是其具体内容:“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6]能做到恭敬、宽厚、诚信、敏捷、施惠,与人和谐就是仁了。孔子还倡导“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7]的行为理念。孟子提出了仁、义、礼、智的价值体系,认为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必要条件。为国以礼,知人善恶,通达事理,这就是智。汉儒董仲舒进一步提出“仁义礼智信”五位一体的价值体系,这是我国传统文化所孕育的核心价值观,至今仍有现实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像这样的思想和理念,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这些思想和理念,既随着时间推移和时代变迁而不断与时俱进,又有其自身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我们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谈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9]中国古代历来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习近平总书记认为:“从某种角度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个人层面的要求,齐家是社会层面的要求,治国平天下是国家层面的要求。我们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10]他强调:“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11]2014年3月在同德国汉学家和孔子学院师生座谈时,他说,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基因,根植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我们正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一些重要内容就是源于中华文化。[12]2015年10月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他更加明确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13]

2014年2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14]同年9月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会上,他进一步强调:“中国人民的理想和奋斗,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是始终深深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之中的,同时又是随着历史和时代前进而不断与日俱新、与时俱进的。”[15]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这一新命题做了系统、全面的阐释,不仅从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和历史价值方面给予论证,还对如何继承和创新这一源泉有着很深的思考,对当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的意义。

二 革命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引领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让中国人民站立起来、强大起来、富裕起来、发展起来、自信起来的奋斗史,也是一部不断铸就崇高精神的文明史。在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艰苦奋斗历程中,先后孕育出了诸多革命精神。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除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核心内容的五四精神外,还先后造就了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这五大革命精神。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乐观主义、国际主义精神为内涵的抗美援朝精神,以奉献、创业、求实、爱国为内涵的大庆精神,还有诸如“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等等。改革开放以来,又形成了严守纪律、自我奉献、大公无私、先人后己、开拓进取、众志成城、敢于挑战、团结和谐、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这些革命精神和时代精神,既有共性,也有自身特点,是中国共产党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体现和深化,是引导和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培育和践行的营养剂。习近平总书记把革命精神看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在对北京大学师生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他说:“五四精神体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近代以来追求的先进价值观。爱国、进步、民主、科学,都是我们今天依然应该坚守和践行的核心价值,不仅广大青年要坚守和践行,全社会都要坚守和践行。”[16]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来到北京大学,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五四精神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生命力所在。[17]谈到苏区精神,他指出:“我们要始终大力弘扬苏区精神,推动创先争优,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在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中,在建立红色政权、探索革命道路的实践中,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等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这一精神既蕴涵了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共性,又显示了苏区时期的特色和个性,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和精神特质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新的升华,也是我们今天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来源。”[18]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东,深入革命老区、企业、科研院所、文化机构等,考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推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他深情地说:“我一来到这里就想起了革命战争年代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在沂蒙这片红色土地上,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儿女,沂蒙六姐妹、沂蒙母亲、沂蒙红嫂的事迹十分感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19]2015年春节前夕,他赴陕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时指出,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代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留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培育形成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从中汲取力量,理想信念贯穿始终。2015年3月6日,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时,他强调,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永远铭记、世代传承。2016年2月1日,他在江西考察调研时指出,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今天,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坚持用井冈山精神等革命传统铸魂育人。

无论五四精神,还是延安精神等其他革命精神,最核心的是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20]。

摘自《习近平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历史观》

(来源:学习强国)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