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版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 索引号:
  • 001008003013016/2022-222636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成文日期:
  • 2022-12-28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乐清市农业农村局2022年上半年重点工作任务执行和落实情况

发布日期: 2022- 12- 28 09 : 22 浏览次数: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字体:[ ]

今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农业农村局紧紧围绕“坚持党建统领,奋战‘1310’、争当九大标兵,在共富路上全力打造‘醉美之城·幸福乐清’”的主题主线,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聚焦粮食安全、农业“双强”、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等重点任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见实效、上台阶。上半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0.32亿元,同比增长3.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969元,增速6.7%。现将2022年第二季度重点工作任务执行和落实情况总结如下:

一、树立“大食物观”,粮食丰收基础良好。一是促进粮食生产提质增效。强化农技服务指导,成立10支生产服务队,以五“早”举措保障春耕备耕,全市粮食播种面积21.7万亩,其中早稻种植面积8.2万亩。创新推广实施“稻-稻-麦”周年粮食三熟制模式,全市小麦种植面积同比增长246%,成功申报2022年部级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实施县。二是坚决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全力推进“非粮化”整治工作,按照实事求是、不搞一刀切的要求,分类分步稳妥处置。截至目前,永久基本农田抛荒复耕复种完成1.79万亩,完成率100%;粮食功能区“非粮化”整治优化11741.53亩,完成率94.6%。三是抓好“菜篮子”稳产保供。提高生猪等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全市能繁母猪保有量达1.51万头,同比增长160%;我市3万多亩滩涂贝类培苗喜获丰收,被央广网、中国新闻网报道推广。渔业总产量预计41200吨以上,同比增长3.8%,充分拎稳市民“菜篮子”。

二、提高农业效益,农业底盘更加稳固。一是有效落实农业“双强”。成立市农业“双强”行动专班,开工建设3家农机服务中心、2个农艺农机融合示范基地,农业“双强”项目开工率达80%,投资进度77%,均居全省前列。我市绿农水稻专业合作社创新研制全省首条PLC数字控制智能化育秧流水线,季育秧能力和育秧量均为全省最高。二是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发布病虫情报7期、1.2万份,指导防治面积20万亩次。扎实推进化肥减量增效,成功申报2022年部级化肥减量增效“三新”试点县,纵深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配方肥和按方施肥推广应用4865吨,完成548个取土测土工作。三是聚焦稳进提质助农攻坚。市本级财政安排7223万元用于补助粮食生产,今年起早稻种植补贴连续三年每年新增20元/亩。开展水稻完全成本保额补充保险,早稻种植保险增加200元/亩,单季稻、连作晚稻种植保险增加400元/亩。在温州首创柑橘种植保险,实现石斛、茶叶、枇杷、杨梅、柑橘等五大特色产业政策性保险全覆盖。创新实施生猪价格指数保险+金融贷款项目,深入打造生猪生产“政府+保险+金融+农户”四位一体全产业链模式,已完成生猪投保3万头任务,走在全省前列。

三、拓展产业链条,农业产业动能强劲。一是特色产业培育壮大。加快实施铁皮石斛产业“1115”战略,紧抓铁皮石斛“药食同源”试点机遇,获批全省首家铁皮石斛食药物质试点企业,制定出台铁皮石斛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斛十条”政策文件,完成铁皮石斛全产业链大数据及应用平台方案会审,拉开新一轮铁皮石斛产业大发展架构。二是提升农产品影响力。加强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建成投用“乐耕清耘”展示展销点,入驻农产品达152种,乐清杨梅已被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收集登记,雁荡毛峰国家茶行业标准获批发布。已排摸出具生产能力预制菜企业112家,大力支持农海产品精深加工和预制菜产业发展,积极构建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三是招引谋划农业项目。以招引高新技术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为主攻方向,围绕种苗培育、预制菜加工、电商销售、文创旅游等重点环节开展农业招商,梳理出5个总投资23.1亿的农业重大项目。已签约正泰集团祺泰白云尖和珀莱雅集团千斛雪酒厂2个总投资16亿的农业一二三融合发展项目。

四、加速城乡融合,乡村风貌逐步提升。一是攻坚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创建。统筹全市20亿财政资金,全域实施新时代美丽乡村四年行动。今年已启动24个乡镇(街道)186个村创建(其中精品村167个、示范村19个)。创新打造“美丽乡村一张图”数字平台,实时动态更新村情风貌、拆整点位、项目建设情况,目前已排摸出拆整点位24942处,完成拆整23652处,完成率94.83%,石帆街道、岭底乡等三个乡镇街已百分百完成拆整。二是持续抓好未来乡村建设。实施“1+4+5”未来乡村建设计划,出台《乐清市未来乡村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着力打造富有乐清特质、引领美好生活的共富基本单元。成功召开温州市未来乡村暨村貌整治现场会,下山头村成功创成省级首批未来乡村,4个新建未来乡村共有温州备案项目95个,进场施工46个,开工率48.5%。启动2022年未来乡村培育试点申报,淡溪镇梅溪村、清江镇江沿村等申报村将开展竞争性入选。三是聚力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带。高标准打造“石斛之乡·康养胜境”和“灵山箫台·乐音清和”2条共同富裕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带,石斛之乡共富带已列入浙江省共同富裕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带试点,方仕家园、石斛一条街、大太线、祺泰白云尖等项目已开工建设。

五、围绕强村富民,农村改革系统深化。一是扎实推进宅基地改革。完善宅基地信息化管理系统,优化审批流程。开展宅基地“双激活”改革,全面盘活利用农村闲置资源,目前已盘活闲置农房和宅基地99幢,获批“浙农富裕”应用农房盘活数字化场景第一批“先行先试”推广应用单位。深化“三位一体”综合合作改革,申报创建温州市“三位一体”示范县。二是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深挖资源禀赋和地域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特色经济,实现村集体经济的长足可持续发展。2022年共谋划村级发展项目163个,现已开工87个。上半年,全市村级集体总收入15.96亿元、经营性收入10.5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8.4%、42.3%。三是实施“扩中”“提低”改革。加强农村人才教育培训,谋划确定新时代乡村治理、石斛全产业链、乡村后备干部等10个培训方案,完成线上、线下智能手机应用培训8.8万人次。组织开展结对帮扶和干部能人帮户活动,共计送去帮扶资金1500多万元。

六、紧盯风险隐患,安全防线全面筑牢。一是提升涉海涉渔安全水平。以海上平安护航“春雷行动”为抓手,开展重点区域港岙口岸线巡查157次,海上联合巡航30次,清港行动12次,取缔“三无”船舶63艘;全市13艘在册休闲渔船、735艘纳管养殖船均落实“定人联船”“定片包干”制度,稳步推进渔船安全本质提升工作,实现渔民安全生产培训全覆盖,我市创新渔船管理模式保障渔业安全经验做法被浙江信息录用推广。二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探索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体系,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259批次,查处违法行为6起。发放标准化生产模式图、农产品禁限用药清单等资料6200多份,17家农产品质量安全“998工程”示范主体通过验收,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三是做好农业安全生产防控。出动50人次对26家星级农家乐开展新冠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等情况检查。深入开展拖拉机专项治理,查获变型拖拉机18台。持续强化非洲猪瘟等动物疫病防控,做好红火蚁、柑橘黄龙病等外来有害生物和植物疫情监测和防控。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