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市举办纪念南怀瑾诞辰104周年 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研讨会
|
3月18日下午,乐清市社科联、教育局、翁垟街道联合在三禾文化俱乐部召开纪念南怀瑾诞辰104周年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研讨会。翁垟幼儿园、旭阳寄宿小学、翁垟一中等负责人参加,市社科联党组成员叶文杰主持会议。 基地授牌:会议授予翁垟花蕾幼儿园、翁垟幼儿园、旭阳寄宿小学、翁垟四小、翁垟一中、乐清市外国语学校等六所中小学(幼儿园)为乐清市“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基地。 经验交流:翁垟花蕾幼儿园叶素贞、翁垟幼儿园梁茸茸、旭阳寄宿小学潘小丹、翁垟四小王学琪、翁垟一中臧国建、乐清市外国语学校郑学化校长分别结合各自学校(幼儿园)的办学理念、课程设置和实施,介绍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经验。
微讲座1:范明明(乐清市教育研训院副院长)《指向核心素养的优秀传统文化课程》 范老师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乐清市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案例,从背景意义、现状困境、路径建议三方面做了有效指导。指出语文是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课程,并从学生、教师、学校和社会等方面分析了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存在的困惑与困境。 范老师建议:要开展有利本土文化认同的课程活动与感受文化魅力的课程形式。挖掘地方文化,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引导和启发学生对文化归属的好奇及关注,组织本土文化的反思活动,促成学生的文土文化优势的方式开展校本课程,重视并让评价先行;尝试多学科联动,开展一些本土文化的实践活动,或现场体验,或模拟情境等。 微讲座2:叶文杰《基于课程的传承是对南师最好的纪念》 叶老师指出:从课程价值看,南师其人其事作为重要的乡土教育课程资源,可以更好地建立起儿童与传统文化的感情联系,建立起文化自信和身份认同。 从办学特色看,学校可以从办学理念、育人目标、课程教学和评价等环节,充分汲取南师的教育思想和实践,结合学校实际、时代和未来对人才的要求,明确提出自己的教育主张和实践策略。 叶老师重点指出,课程是学校传承的主要载体产品,需从育人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评价等方面系统构建和推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育人目标上,南怀瑾老师提过的诸如“敬业乐群”、“少年君子”和“从容过生活、大度看世界”等,均可结合学校思考以参考。 课程内容上,可从南师著作、故事和教育思想等切入,结合乐清乡土历史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三个层面递进; 课程设置上,重视分类分层建设主题课程群,尤其要重视课程的纵向梯度建设,支持学生深度学习; 课程实施上可采取研究性学习、项目式学习、社会化学习等多种方式,转变学习方式; 在评价上要注重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建立“从头到尾”的育人评价体系。 会议指出:南怀瑾是1600多年乐清人文谱系中的一颗明珠。从南怀瑾个人史研究,到家族史研究,再到地方史研究,这能充分发掘并传承乐清区域历史文化,丰富区域文化的积淀厚度和内涵,是增强区域文化自信的重要路径。 发掘、整理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是南怀瑾先生一生的功业。学校是教育的枢纽和发动机,要从各校育人目标出发,主动对接和整合资源开展各类教育活动。除了特殊纪念日活动外,更要以课程建设为载体,自觉纳入学校日常教育教学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