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区发展 未来可期 滨江新区敲出乐清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鼓点
|
瓯江北口大桥今日通车。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言勇 摄 一桥飞架南北,一路连通两区,今天,瓯江北口大桥正式通车。大桥起于乐清黄华,终于灵昆岛,进一步加快了温州实施“一江两岸”拥江发展战略、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步伐。作为战略布局上的关键一环,今年,乐清在全面构建“融温、拥江、面海”发展的大格局下,按下了滨江新区和滨海大道开发建设的启动键。 乐清是温州“北部新区”构建的主战场,“十四五”以来,乐清城市发展深度融入温州大都市区主中心一体化战略布局,滨江新区正式登上历史舞台,无疑具有里程碑意义。对乐清来说,增添了发展新动能。此前,乐清城市化发展的重心在乐盐组团,柳白片区的城市化跟不上工业化脚步,滨江新区的设置使得乐清城市化发展更趋均衡。对温州来说,滨江新区可以补充温州瓯江口新区、永强北片产业发展方面的短板。 在此背景下,滨江新区将会如何谋篇开局?“把握产业发展和城市发展规律,以产城融合,让园区变城区,发展居民生活配套完善的美好城区,沿江风貌展示的花园城区。”翻开规划建设蓝图,乐清市滨江新区建设指挥部工作人员介绍。 据了解,滨江新区的发展目标为“一年做前期、三年出形态、八年见新城”。新区选址东至柳市岐头山,南至瓯江,西至北白象旭江路,北至中心大道,沿江岸线8.8公里,总用地面积11.6平方公里,区位优势明显。20分钟交通圈辐射瓯江两岸,通过瓯江北口大桥,可达温州机场,通过电器城大道,可达乐清动车站,通过绕城高速,可达温州市区。新区背靠柳白两大工业强镇,产业基础深厚,人口集聚度高,依托千亿级电气产业基础,以产城融合为发展定位,未来滨江新区将成为“产业之城,创新之城”。 为全面推动滨江新区建设开好局、起好步,5月7日,乐清市委市政府成立滨江新区建设指挥部及滨海大道建设指挥部。短短半个月内,已启动拆迁安置工作、个人建房控制管理、国土空间规划调整、城市设计和控规修编、项目谋划及招商等工作。 “滨江新区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与以往开发建设不同,新区建设为片区融合发展。”市资规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综合考虑土地要素保障、基础设施现状、拆迁难度、环境品质、资金平衡等多方因素,新区先行启动区选址东至柳青路,南至瓯江,西至白象大道,北至中山大道,总用地面积约2平方公里,涉及部分村庄拆迁。目前,北白象镇垟田村已全部完成测绘并进入评估阶段,小港村、柳市镇金丝河村均已开始测绘,即将进入评估阶段。 不仅是城建方面,在产业提升方面,滨江新区围绕区域内现有电气产业转型升级和培育高端装备制造、数字经济、会展文创、系统解决方案等新产业新业态,打造以生产性服务与生活居住功能为主,集商业金融、商务办公、文化休闲及特色产业等功能于一体的产城融合的综合型城市功能区,创造一个广阔的投资与宜居平台,吸引乐商返乡生活创业的新天地。同时,通过与浙南科技城的联动创新,加快向物联网、智能传感器等方向创新升级,进入未来赛道,为乐清加快融入温州“湾区城核心区”发展提供产业支撑,实现从工业基地向产业新城的全面转变。“我们公司所在地离温州、乐清市区均有一定的距离,如今大桥通了,外地的专家、人才往返我们企业开展技术交流更加便利了。等将来滨江新区建好,会给我们开发新领域带来更多机遇。”对未来,浙江云谷磐石云数据中心负责人憧憬不已。 值得一提的是,在启动滨江新区开发建设的同时,沿江规划的滨海大道工程也同步启动,项目起于乐清经济开发区滨海大道,终于乐清与永嘉交界处,顺接永嘉段滨海大道,将大门大桥、岐头山、瓯江北作业区、浙能电厂、磐石山等串珠成线,全长约30.812公里,项目融合安澜工程及城市设计,通过景观及城市阳台等设计,利用沿线地形地貌等自然环境,建成具有江、山、城、海、岛和谐共荣的沿岸城市绿廊。 蓝图已绘就,落实争朝夕。如今,滨江新区已按下“快进键”,定能敲出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鼓点,未来,乐清将不断优化建设滨江新区,践行拥江面海发展战略和“一轴一带一区”功能布局的重大载体,力争早日融入大都市区经济、城市群经济和湾区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