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乐清 > 生活资讯
  • 成文日期:

冬病夏治 “三伏贴”火热开“贴” 但不建议人人都来贴

发布日期: 2022- 07- 19 08 : 56 浏览次数: 字体:[ ]

又是一年三伏天,“冬病夏治”正当时。7月16日头伏第一天,乐清市中医院的“三伏贴”贴敷点,“老病号”络绎不绝。“今年夏天特别热,早点出门还能凉快点。”当天上午8时许,连女士带着70余岁的母亲陆女士一大早赶来中医院贴三伏头贴。

现场,还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调理身体。“现在感觉孩子体质增强了不少,也不容易感冒了。”刘女士告诉记者,她的女儿因过敏性鼻炎,从幼儿园开始贴“三伏贴”,今年已是第三年。什么是“三伏贴”?有哪些功效?来听听专家的介绍。

为啥要贴“三伏贴”

“三伏贴”是根据中医“冬病夏治”理论而发明的一种透皮疗法,在中国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分别在每年头伏、中伏和末伏的第一天进行贴敷。

“三伏贴”结合针灸、经络与中药学,将温阳祛寒的药物研成细末,用药汁调匀后制成药饼,贴敷在人体相应穴位上。通过药物经皮吸收,刺激局部经络穴位,激发全身经气,达到振奋阳气、温经通络、祛除寒邪、增强体质的效果。

夏季阳气上升,经络通达,寒邪内伏不发,而“炎值”最高的三伏天,人们的肺脏气血通畅,高温下,药物更易深达脏腑,是治疗、调整各种疾病的最佳时机,此时进行贴敷治疗最能刺激穴位,使药物更好地循经导入。因药物不经胃肠道代谢,故能保护脏腑,且使用方便、副作用小。

“当然,疾病不同,贴敷穴位也不同。”乐清市中医院副院长周艳介绍,“三伏贴”适用于多种虚寒性慢性病,如慢阻肺、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妇产科疾病和慢性过敏性鼻炎、慢性关节痛、风湿、类风湿等因冬季寒邪引发的身体疾病。“阴虚内热体质患者不适宜贴敷,若贴上更是‘火上浇油’,单纯湿热患者则是适用的。”周艳提醒道。

“其实‘三伏贴’对新冠肺炎也有一定预防作用。”周艳分析,部分地区的新冠肺炎病例表现为湿邪困脾闭肺,以透表散邪、调理脾胃为基本治疗法则,而“三伏贴”所用的中药正具有温肺散寒、止咳平喘、化痰散结、开窍通络等作,有助防治呼吸系统疾病及各种虚寒型痛症。“三伏贴”还可温补正气、利湿散寒、增强机体之正气,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健康人也可使用。”

贴敷大有讲究

周艳提醒道,事实上,膏药穴位贴敷治疗一些慢性病效果比较好,贴敷虽然对身体没有特别不利,但也不建议人人都来贴,特别是很多年轻人,没有特别的基础疾病,再加上平日里抵抗力不错,是不需要贴敷的。

而在贴敷时也要掌握四大要点:要严格辨寒热,寒证为适宜病症,而热证则为禁忌病症,要杜绝“是人就贴”的情况出现;专病要专药医,避免“千人一方”;医配穴,精准定位;外用贴药温通散寒,内服合剂温阳补益,内外结合,相得益彰。

此外,为达最佳治疗效果,接受“冬病夏治”的患者,不应贪凉,除了要远离空调,还应少吃冷饮。“因为进入空调房后,皮肤毛孔收缩,影响药物的渗入,而冷饮不但伤及脾胃,还可使沉积在体内的寒气凝滞,影响疗效。”此外,“三伏贴”贴敷期间,应忌烟酒,饮食忌食“发物”类,如牛肉、烧烤类、海鲜类、芋头等,慎食辛辣刺激和肥甘滋腻品等刺激性食物,不宜进食生冷食物,以免影响疗效。

贴敷当日不宜游泳,贴敷时局部有热、痒、微痛,之后局部皮肤有轻度色素沉着均为正常反应。如果皮肤局部出现刺痒难忍、烧灼疼痛时,请立即取下药膏,局部消毒后保持干燥,一般可自行痊愈。若皮肤出现红肿、水泡等反应,请及时到医院就诊。

贴敷时间一般成人为6小时,儿童2-4小时。根据个体差异,贴敷时间也可以做适当调整。三伏敷贴不是治疗慢性病的特效药,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治疗,原来在服药的慢性病患者,不要盲目减药、停药。

值得注意的是,“三伏贴”需要在三伏天的头伏期间开始,之后最好每隔10天去医院贴一次,一般需要贴3至4次左右,3年为一个疗程。这3年的“三伏贴”最好在同一家医院贴,以尽可能避免药物过敏情况的出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