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之城·幸福乐清”理论研讨会暨2022年第四期“社科智汇”成功举办
|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发挥社科资政服务作用,助力我市全力打造“醉美之城·幸福乐清”, 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8月24日下午, 市社科联和市委宣传部联合举办的“醉美之城·幸福乐清”理论研讨会暨2022年第四期“社科智汇”在市行政管理中心会议中心3楼12号会议室召开。市委办副主任林建兵作解读导学,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利群讲话,市社科联党组成员叶文杰主持,各乡镇(街道)党(工)委宣传委员、市委党校教师代表、市融媒体中心相关负责人,部分社科社团负责人和社科界政协委员参加。 乐清市第十五次党代会首次提出,今后五年我市要全力打造“醉美之城·幸福乐清,市委十五届二次全会再次作了深入的部署,全市上下经过半年多努力奋斗,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对这个城市定位,还存在领会的不够全面准确和深刻的情况,为了学习贯彻好市委精神,大会邀请市委办林建兵副主任作解读导学。 林建兵介绍了乐清数任市委的主政思路,重点介绍了乐清市第十五次党代会“醉美之城·幸福乐清”定位出台的背景、过程及其丰富的含义。他指出奋战“1310”是重点是过程,即 锚定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县域标杆这一总目标,打好“三升一优”“三比一讲”“三学一争”三套组合拳,夺取“十大标志性成果”。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全力打造“醉美之城·幸福乐清”,他认为这是一个充分集聚乐清各方面智慧的科学定位,也是一个充分彰显乐清城市辨识度的战略定位。总的来说,打造“醉美之城·幸福乐清”既体现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又顺应共同富裕和现代化的历史使命,是乐清奋进“两个先行”新征程的具体实践。前后两个词分开来看,“醉美之城”和“幸福乐清”,既是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也可以说是相互呼应的一体两面。“醉美之城”更侧重于“外在呈现”,指向的是如何建设一座展现独特气质、独特魅力的现代化城市,我们党代会报告用“5个美”对其作了阐述,即“充分彰显自然之美、经济之美、城乡之美、生活之美、人文之美”,而这样的城市就应该是令人陶醉、令人沉醉的。“幸福乐清”更侧重于“内在感受”,指向的是如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乐清感受幸福中国、领略温暖大爱、共享安居乐业、共创美好未来,用党代会报告的一句话作为注脚,就是“努力让145万乐清父老乡亲每个人、每一天都拥有一张发自内心的笑脸”。 柳市镇党委宣传委员林巍在发言中指出,柳市是瓯江北岸工业强镇,综合实力居全省第一,被誉为“中国电器之都”。近年来,我镇坚持文化与工业协同发展,聚焦聚力做优服务、挖掘底蕴、输出精品,全力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连续获评“全国文明镇”“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浙江省文化强镇”,为助力打造“醉美之城·幸福乐清”,建设“共同富裕标杆镇、业强宜居小城市”注入强大文化力量。扩大文化惠民面,做优贴合群众需求的文化服务。一是搭建平台“聚人才”。依托文化中心,引入20余家文化公司, 94个乡村艺术团。二是公益服务“提人气”。开设各类1000余场公益课堂和文化驿站活动,日均人流量超千人,受益群众达30万人次。三是文化下乡“暖人心”。采取“文艺+宣讲”形式,深入开展“共奔富裕路 喜迎二十大”活动,已举办演出、展览30余场。扩大文化辐射力,构建富有柳市特色的文化场景。一是着力打造历史街区。引入国内十强旅游集团“驴妈妈”作为品牌策划方,以“柳市芳华”为主题,投资1.2亿元打造黄华历史文化街区;匠心打造南怀瑾文化馆等系列项目。二是着力拓展阅读空间。建成柳市文化中心图书馆、柳川书苑等6处现代城市书房和百姓书屋三是积极建设乡村博物馆。做好井虹寺前细纹刻纸浙江省级乡村博物馆和沪屿竹壳雕温州市级乡村博物馆的打造和申报。提高文化知名度,培育能够“走出去”的优势文化。一是塑造“城市印象”。推出镇歌《中国柳市》、宣传片《柳下成市》、越剧《柳市故事》等一批柳市“IP”文艺作品。二是擦亮“非遗符号”。依托5位国家级、30余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等非遗传承人,开办黄杨木雕、细纹刻纸等非遗专题讲座课堂;谋划在黄华历史街区引入非遗大师工作室,建设非遗孵化园。三是做大“柳”字品牌。如柳川杯歌手大赛、柳川书画交流展等知名赛事、系列活动。 市委党校周培珍老师指出,精神富裕是共同富裕的题中应有之义,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乐清市在建设“文化乐清”、提升文化软实力上要更进一步,助力全域文化繁荣全民精神富有。一是价值引领,铸魂塑形。我市要在共富路上全力打造“醉美之城·幸福乐清”,需着力挖掘乐清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传承红色文化和革命传统,弘扬改革发展中体现出来的创新品格和创业精神,讲好乐清的文化故事,“以文化人”,进一步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引导全社会讲文明、树新风,彰显社会主流价值。二是品牌联动,协调共进。全域文化繁荣就要进一步思考怎样让文化更好地普及与普惠,正视城乡一体化发展面临的短板,逐步减少差距。乐清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县域品牌“醉美之城·幸福乐清”,塑造文化形象,提升城市品位,让文化成为支撑乐清经济社会发展的源动力。以县域品牌为核心,挖掘瓯江山水诗路“珍珠”,改造提升南閤历史文化名村、淡溪王十朋状元故里,启动古道修复,广泛开展“1+30+N”乐读和读行乐清等品牌文化活动,以品牌联动辐射全域,带动文化区域协调均衡发展,实现城乡在文化上的共同富足。三是全民参与,全民共享。全域文化繁荣需要全民参与,比如家庭就是很好的切入点,当每个家庭成员都有传承家风家训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家庭就会走向和谐,而家庭和谐社会就会和谐;全民参与文化建设还需激活社会力量,吸引更多的民间力量和新兴力量参与文化的宣传、弘扬和振兴,建立文化志愿服务长效机制,营造全民参与文化建设的氛围。一座精致的城市,必定是文化魅力充分彰显、文化服务丰富多彩的城市。乐清要立足新起点,融入宋韵文化传世工程,持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优质均衡发展,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提高人的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让文化成为展现“醉美之城·幸福乐清”美好社会图景中最富魅力、最吸引人、最具辨识度的标识! 市国学研究会会长陈华荣认为,“隐性的内涵醉美”往往比“显性的外观醉美”更迷人。要传承文化根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既“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我们应当抓住这第二个“结合”的契机,打好当地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这张“金名片”。我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共同努力,可望在全国逐渐形成“南师故乡盛开国学之花”“电器之都长出文化之果”的良好态势,届时,“醉美之城、幸福乐清”将会借此名扬中华大地。要注重文化升华。大力推进文化振兴,在扩大国学讲堂主阵地、提升国学文化影响力等方面,不仅着手推动文化元素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而且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清泉,汩汩流入百万民众的精神家园,“醉美之城、幸福乐清”将会因此自然而然渗入“寻常百姓家”。要着力以文化人。结合我市的诸多先进典型来看,“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有“不计前嫌重道义”的南存辉等人,“无需提醒的自觉”有“曾7次跳入河中救起8人”的翁浩义等人,“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有“假期观潮日向老婆请假在江边值班”的蔡勇睿等人,“为别人着想的善良”有“捐款百万元助力‘红肾行动’”的胡成虎等人。这些先进典型正是让更多的乐清人在物质富有的基础上,拥有无可比拟的“无忧、无虑、无灾、无难”这“隐性的幸福”,这正是“醉美”和“幸福”的题中之义和关键所在。要讲好乐清人诸如此类的感人故事,传播乐清好声音,这“以文化人”之举,将会在“醉美之城、幸福乐清”的历史天空上平添绚丽多彩的万道霞光! 李利群指出,既要普及化又要深化。从怎么打造“醉美之城 ·幸福乐清”来解读,“十大标志性工程”是重点。对理论工作者来说,要做好阐释,对宣传工作者来说,宣传委员和媒体要策划好,要喊响口号,让人们了解主题,最后达到让我市全社会响应的目的。形式要创新,注重可达性。要围绕中心,让干部群众理解我们的宣传。要发挥各方面的力量开展宣传。社团工作者是社会治理的核心力量,要触及可达,将市委的精神推送出去,让“醉美之城 ·幸福乐清”成为全社会的IP。理论工作者要分专题开展研究,取得成果发挥成效。 叶文杰认为,要明确“醉美之城 幸福乐清”是党代会提出的乐清城市定位和城市品牌。 “醉美之城 幸福乐清”贯通了乐清的历史、现实和未来。醉美之城挖掘出了“千年古县”的深厚底蕴和绵长文脉,彰显出乐清与时俱进的青春之美,激发出乐清“创造未来”的巨大魅力,并擦亮乐清“幸福生活”的鲜明底色。 “醉美之城 幸福乐清”的城市定位,涵盖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醉美”体现乐清千年历史和千年文脉,彰显乐清商行天下、产业立市、民营经济发达的最大特色,预示乐清“创造未来”这一最大潜力,“幸福乐清”表明乐清要打造成为一座“人的一天,人的一生”幸福可感的城市。可从四个维度来把握读懂“醉美之城 幸福乐清”——从历史的维度看,要在赓续“千年文脉”中打造文化高地;从现实的维度看,要在推动“商行天下”中重振经济雄风;从未来的维度看,要在重塑“创造未来”中走在开放前沿;从价值的维度看,要在打造“幸福乐清”中实现共同富裕。 “醉美之城”是方法和路径,“幸福乐清”是方向和目标,两者高度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