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首个烟炉矩阵显神威 乐清人工增雨催下“解渴”甘霖
|
烟炉人工增雨作业。 火箭弹人工增雨作业。市气象局供图 8月27日上午,在烟炉人工增雨作业影响下,乐清各地普降大雨。 据乐清市气象台监测,8月26日8时至27日16时,仙溪一小站降水量最大,达103.0毫米,全市平均面雨量46.8毫米,有效缓解乐清旱情。 持续高温乐清“喊渴” 今年6月23日以来,特别是7月5日以来,乐清市出现大范围、持续性高温天气。7月5日至8月18日,乐清市高温综合强度为有气象记录以来同期最强(1960年建站)。高温日数也破纪录,乐清市国家气象观测站高温日数(最高气温≥35℃)达20天(常年平均为2天),打破历史纪录,此前的历史纪录为2017年的11天。乐清市气象台今年共发布高温预警信号18个,其中高温红色预警信号1个。 6月26日“出梅”至8月18日,乐清市国家气象观测站累积降水量仅17毫米,比常年同期355.6毫米偏少95.2%。据省气候中心监测显示,乐清市已出现轻到中度气象干旱,部分沿海乡镇出现重度气象干旱。整个乐清都在“喊渴”,期望雨水的眷顾。 追云逐雨终见成效 “雷达回波显示,有一波降水云团过来了。五亩田和湖上垟作业点,烟炉人工增雨作业启动!”8月27日11时左右,随着一声指令,工作人员远程操控,点燃了岭底五亩田和湖上垟两个烟炉作业点的烟条。随着“烟”袅袅上升,在催化剂作用下,岭底、淡溪、虹桥等地陆续下雨,尤其是乐成一带下起了大暴雨。 “云层已到淡溪水库上空了。”当天14时30分左右,淡溪江岙和岭底五亩田烟炉作业点根据气象条件,再次启动烟炉人工增雨作业。 “一般一次烟炉人工增雨作业一个作业点点燃两根烟条,半小时到一小时就会发挥作用。”市气象局副局长姚健介绍,目前乐清已建成全省首个烟炉矩阵,在龙西、岭底等建立4个烟炉作业点,拥有7座烟炉,数量在全省居首。烟炉作业不受空域限制,操作比较方便,但对高度有要求,因此选址在海拔较高的地方。乐清烟炉矩阵建成后,在人工影响天气方面已发挥重要作用。 人工增雨二十多轮 近段时间,也是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人员最忙碌的阶段。 8月27日10时多,乐清市气象局的一群“追雨人”驱车20多公里,到达坐落于岭底珠璋的乐清市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迅速各就各位,等待时机,准备火箭弹人工增雨作业。 而此前的8月26日19时15分-20分,乐清市人影突击队队员抢抓有利时机,进行专业操作。 装弹、瞄准方向,伴随火团和烟雾,8枚增雨火箭弹腾空而起,直冲云霄。不一会儿,雨滴由小变大,山林、农田、溪流迎来了久违的甘霖。 人工增雨作业有前提条件,首先天空中要有云层,云层中要有足够的水汽,符合降水条件,才可进行人工增雨作业。 “一次人工增雨作业一般安排4人,进行不同分工。虽然增雨过程仅需5分钟左右,但等待气象条件的成熟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有时甚至会空等一天。”在现场进行火箭弹人工增雨发射方案申请和气象监测等工作的市气象局减灾科科长林金旭介绍,从出发、蹲守到筹备,工作人员要实时掌握天气动态,整个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因此丝毫不敢懈怠。 姚健介绍,8月26-27日,乐清已进行6轮烟炉人工增雨作业,1次火箭弹人工增雨作业。7月15日以来,已进行24轮烟炉人工增雨作业,2次火箭弹人工增雨作业,有力缓解了旱情。 近期持续高温晴热,水分蒸发量大,农业生产和电力保供等方面出现较大压力。气象部门将继续严密做好天气监测,抓住一切有利条件,适时进行人工增雨作业。同时,气象部门提醒市民要节约用水。 扫一扫 看视频胡帅摄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