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乐清市基层社区应急管理“十个一”建设暨社区应急体系改革试点的通知
|
|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为完善基层应急管理体系,提高社区应急自救能力,根据市现代社区建设暨“共享社·幸福里”建设和《全省社区应急体系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浙应急人事〔2022〕106 号)、《温州市基层社区应急管理“十个一”建设暨社区应急体系改革试点的通知》的要求,决定开展我市基层社区应急管理“十个一”建设暨社区应急体系改革试点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乡社区和应急管理工作重要论述精神,聚焦社区重大风险防范化解,扎实推进社区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实现城乡社区应急体系变革重塑,有效打通基层应急管理“最后一公里”,为温州地区乃至全省提供基层社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乐清经验。 二、重点任务 (一)成立一个领导小组。各社区成立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社区“两委”主要负责人担任。在社区干部、社区工作者或有一定专业知识的居民中择优选配应急管理员,协助开展社区安全生产、消防安全、自然灾害防治等应急管理日常工作。明确相关成员工作职责,确保第一时间履职到位。构建社区“微网格-网格—社区应急管理员—应急管理领导小组”三级网络,实行一名社区应急管理员面上统筹、多名责任人分领域负责、网格员和微网格长分层级分区域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推行联片包村机制,在防汛防台、除险保安等重大任务中,确保每个社区有一名乡镇领导包联、每个网格有一名乡镇干部包联,每个微网格有一名村干部或党员包联。推动在职党员向社区报到服务常态化,亮明身份、编入网格、开展服务,战时就地入列。 (二)建立一支应急队伍。各社区要整合党员干部、社区工作者、网格员、退伍军人、医务工作者、其他志愿者等各类人员,组建一支应急救援队伍。队员数量按常住人口2%比例确定且不少于30 人,明确各岗位职责、联络方式和集结地点等。日常由社区统筹训练,并统一标识,制定年度培训、演练计划,配备必要装备、设备和器材。推进社区微型消防站建设全覆盖,探索城镇“135 应急救援圈”和社区“15分钟救援圈”建设。深化社会应急联动机制,推动社区和网格全面嵌入县乡应急指挥联动,建立社区紧急信息报送制度,实行战时响应和“吹哨”响应机制。 (三)确定一名应急信息联络员。原则上由社区主要负责人或应急管理员担任,负责收集、汇总、分析、传递社区应急信息、传达应急工作部署和预警信息、做好应急知识普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普及、宣传工作。社区要建立信息报送机制,明确突发事件信息报送的制度、渠道和方法。 (四)编制一份应急手册。各社区要结合辖区易发突发事件特点,参照全市统一标准模板编制综合性“多案合一”应急手册。重点突出应急管理组织、指挥程序、救援力量资源配置,做到简练、明确、通俗、易懂。要确保责任人熟知应急手册,群众熟知主要内容,定期组织演练,推动演练向网格延伸,并不断完善应急手册实用性。 (五)掌握一本应急花名册。各社区要掌握各类应急特需花名册,确保应急处置时第一时间掌握线索,进行针对性部署,包括应急救援组织、指挥和救援人员花名册,各类老弱病残孤、军烈属等特殊群体的花名册,各类风险隐患点、重要设施花名册等。 (六)绘制一副逃生线路图。科学绘制一副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逃生线路图,明确常用的自救方法和疏散要求。线路图标挂在各楼层及重点场所醒目位置,并在相关实地设置逃生方向等明确标识。同时加快推进应急管理领域数字化成果向社区延伸,推动逃生线路图转化为防汛防台在线、森林防灭火在线、消防安全风险防控和救援指挥应用、智慧应急一张图等应用场景。 (七)储备一批应急物资装备。要设置专门仓库,储备应对常见突发事件的应急装备、设备、器材、物资和药品。防汛防灾“五小件”微型消防站基本器材等必不可少,立足打早打小,满足日常消防需求。同时,要规范应急救援物资购置、仓储、调拨、轮换、使用等管理办法,建立区域共建共享协调保障机制。在醒目位置、公共场所设置应急宣传教育园地,宣传应急管理知识、公布各类预警预报信息。 (八)配备一套应急通讯设备。配备应急广播,适量手持扩音器或铜锣,并加强日常维护,确保应急时即时可用。有条件的社区可以配备一定数量的对讲机或卫星电话,以备公网通讯中断时使用。 (九)建设一处避灾安置场所。每个社区至少建设1 个规范化避灾安置场所。每个场所至少能够安置50 人以上、面积150 平方米以上。场所外悬挂标志牌,主要道路设置避灾场所指示牌和转移路线图,场所内悬挂各类规章制度。 (十)制定一张应急培训清单。健全社区应急管理人员、网格员、微网格长和应急救援队伍的培训体系。制定人员清单、业务清单,分批分类开展轮训,实现知识、能力全覆盖培训,全面提升救援队员和群众的事故防控、灾害防治、应急处突、自我救护的能力。 三、试点部署 (一)组织安排。社区应急管理“十个一”建设可会同国家级、省级避灾点建设和乐清避灾点规范建设共同开展。城东、城南、乐成三个街道及柳市、虹桥、北白象等大镇至少选择一个社区试点,其他乡镇、街道可视实际情况申报。将采取乡镇申报、市级验收,选优报温州级复核,评定5个乐清市级试点社区,3个温州市级试点社区,争取创建国家级和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 (二)时间计划。7 月下旬前制定全市社区“十个一”建设规范,7月底前确定试点社区名单。9月20日前完成市级验收,择优报温州应急管理局等待验收。 (三)工作激励。市应急管理局会同市财政局调整今年的应急管理专项资金用途,抽调部分资金用于奖励通过验收的试点社区。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社区应急体系和能力建设既是基层治理体系、党建统领网格智治、现代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乡镇、街道要将这项工作作为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瓯江红“共享社·幸福里”为抓手,制定具体可行的实施措施,建立领导小组,确定专人负责,克服困难,科学施策,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既定目标任务。 (二)加强工作指导。应急管理干部要深入一线,大力支持社区应急能力建设。加强现场指导和帮带,主动协助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组织乡镇(街道)、社区开展互评互学。要会同乡镇、街道要为社区试点创造条件,出台扶持政策和考核办法,联社领导、驻社干部要加强工作指导,发挥社工、网格员、微网格长和小区物业的作用,会同社区党建、平安建设社区等工作共同推进。 (三)强化工作统筹。要结合“防汛防台50 条措施”“遏制较大以上事故30 条措施”的贯彻落实,整合各项工作抓手,各类资金补助,吸收社区、网格在疫情防控中的成熟经验,有效夯实应急管理基层基础,形成社区应急管理的新方法,新成效。 附件:基层社区应急管理“十个一”建设标准
乐清市应急管理局 2022年8月3日 (此件公开发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