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访旅游文化一一“社科赋能助共富 山水诗路看温州”系列活动走进乐清仙溪
|
9月21日,“社科赋能助共富 山水诗路看温州”系列活动之“旅游文化”专场走进乐清仙溪。温州市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张京带领专家团和采风团一行先后在南閤古村和北閤古村进行了采风调研,乐清市社科联党组成员叶文杰,仙溪镇党委书记陈呈、副书记包闻龙、宣传委员林强等陪同研访。 在中国古村落南閤村,研访组的摄影师和旅游文化专家对国保单位牌楼群、恭毅纪念馆、章纶故居等处进行了摄影创作和调研。直街上矗立着一溜七座(原来是九座)牌楼,那便是著名的南閤牌楼群,全国文保单位。这些牌楼象征着南閤章氏家族的荣耀:从明正统四年(1439)至嘉靖二十三年(1544),百年间,章氏一门先后出了三名进士,三名举人。为首的“会魁”牌楼,建于正统四年(1439)。这一年,二十七岁的章纶得中进士。研访组专家老师对南閤村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一个村集中有如此众多的古牌楼群表示惊叹,同时周边风景幽美,人文与自然相得益彰,西南又邻雁荡山八大景区的显圣门景区,认为资源禀赋是国内少有的。 在浙江省历史文化名村北閤村,研访组的摄影师和旅游文化专家对古黄渠、古民居、钦旌老牌坊、古街等处进行了摄影创作和调研。北閤村肇始于晋代,距今有一千多年历史,2012年6月,入选第四批浙江省历史文化名村。全村保持传统风貌区域面积24.01公顷,其中核心保护区范围面积为3.24公顷。古村落呈典型的鱼形分布,内部街道采用街坊制,一条古街犹如鱼主骨贯穿村子首尾,几十条街巷如鱼刺辐射全村,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古代交通体系,曾经是永乐黄3县(市、区)集贸中心。北阁古村保留有众多的古民居、宗祠、庙宇、店铺、书院、桥梁、牌坊、沟渠等,全村现有50余座明清、民国时期的古民居。宝善堂、叙伦堂、宝亲堂三座三进大宅院,是北阁民居的代表作。早在二十年代末,民国中将李介人(北閤人)在此地招兵组师,部分部属以后成为红十三军的部属,此地还出了中科院院士当代数学界李邦河先生。该村西北邻雁荡山八大景区的仙桥景区。研访组专家老师对北閤村将人文历史保护和创建浙江省无废村相结合表示十分赞赏,认为千年黄渠穿村中而过,现在仍清澈见底,仍在使用,就是环保、水利和人文结合的最好范例。 研访组专家还进行了访谈交流,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教授徐刚,温州市政协常委、瓯礼文化研究中心理事长、收藏家协会会长徐亮,温州市政协委员、市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项策等专家,对仙溪镇如何更好地挖掘旅游文化,发展旅游经济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徐刚认为,一是要规划好,做好文旅项目的谋篇布局,提前对接好土地规划、风景区规划等各项规划;二是要联合好,好充分调动乡贤的积极性和力量,合力发展旅游经济;三是要借好力,积极主动对接相关部门和高校,争取本地急需的高校人才支持;四是宣传好,借势数字化改革潮流,对接数字化改革成果平台开展平台宣传,开展培训,大力培养抖音、短视频等新媒体宣传人才。徐亮认为,要引人流,谋出路,做旅游大文章,重点要保护溪流的原生态,恢复仙溪两岸的滩林。做仙溪人文内涵的大文章,南阁的牌楼、章纶故居、北閤古街应重点修缮保护。形成游在仙溪、吃在仙溪、住在仙溪的深层次的消费,实实在在为老百姓谋幸福。项策认为,既要做乡贤的联络工作,还要做好乡贤二代的联络,共同为发展仙溪镇的旅游经济而努力。 为了更好地发挥社科力量,以文化力量推动思想进步,以社科赋能助力共同富裕,温州市社科联主办本次活动,乐清市社科联,仙溪镇党委、政府,温州市广电传媒集团共同承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