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先烈|黄尚英:红色报务员
|
黄尚英(1910-1930),柳市象阳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7月,被选送进入中共中央无线电台通讯技术人员培训班,成为党的无线电通讯事业最早的学员之一。同年12月被派往香港,组建电台。1930年8月因积劳成疾在杭州病逝。 黄尚英,1910年出生于浙江乐清县象阳高园村,自幼聪明好学,1925年考进浙江省立第十中学校。他热爱阅读进步书刊,关心国事,接受党的教育,进步很快,在同学中享有较高的威信,被推选为学生会干部,负责编辑墙报。1926年二三月间,黄尚英由该校地下党负责人石愈白(十中政训教员,宁波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白色恐怖笼罩着全国各地。温州地区也不例外。国民党浙江省党部指派“清党”委员王超凡来温州“清党”。十中校长金嵘轩得知“清党”黑名单上有黄尚英等人的名字,即告知黄尚英迅速转移。黄尚英立即离校返回乐清。不少亲戚朋友劝他不要走有“杀头”危险的道路,但他丝毫没有动摇。他先在邻村亲戚家暂时隐蔽了约两个月,然后转赴上海,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并到由上海基督教青年会主办的无线电夜校学习电台业务。 当时瑞安的地下党员林枚(林佛慈)在家乡参加农民联合暴动,暴动失败后,他见温州地区的白色恐怖十分严重,在家乡没处容身,便到了上海。经金国祥(玉环人)介绍,他和上海地下党组织取得了联系。一天,上海党组织派了一位青年来和他谈话。这位青年脸黄清瘦,但说话坚定、态度诚恳,好像是一位很老练的革命干部。青年说:“上海党的组织,经过蒋介石的摧残后,力量薄弱得很,各地来的流亡同志,没有办法安排,生活更是照顾不到……目前上海斗争情况很复杂,你们初到上海要处处留心,时时注意。”说时,青年声泪俱下,感慨万分。此人正是黄尚英。 1928年6月党的六大后,各地工农红军不断扩建,国民党统治区的党组织也逐步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建立了一批革命根据地,但仍处在被国民党反动派封锁、分割的状态。党中央为加强对各地党组织和工农红军的领导,帮助各地工农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建立起通讯联系,迫切需要建立无线电台。10月,党中央组织部长周恩来在上海亲自主持筹建无线电台工作,分别约李强(时为中央特科交通科长,后曾任外贸部部长)、张沈川(时为中共上海法租界支部书记)两人谈话,要他们克服一切困难,学会无线电通讯技术,以适应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经过一番艰辛努力,1929年,李强和张沈川成功地建立了党中央在上海的第一部地下无线电台,这也是共产党自己组装的第一部无线电台。 这时,周恩来交代李强和张沈川尽快举办一期无线电专业训练班,为党培训无线电技术人员。黄尚英、王子纲(后为中央邮电部部长)、伍云甫(后为中央卫生部副部长)、曾三(后为中央办公厅副主任)、蒲秋潮等八九人先后被调来学习。黄尚英虽学过电台业务,但缺乏实际经验,在张沈川的教导下学习无线电通报技术,进步很快。 1929年秋,周恩来决定首先开通上海与香港中共南方局的电台通信。黄尚英被调去从事电讯工作。张沈川住二楼,黄尚英住一楼。为了绝对保守地下通讯不被发现,黄尚英终年深居简出,几乎断绝了一切社会关系。上海白色恐怖十分严重,国民党反动政府发现有地下电台后,就和英租界的工部局及法租界的巡捕房相勾结,将定时电台装在汽车上,每天夜晚在马路上巡回侦察中共电台的方位。为了避开敌人的侦察,黄尚英和电台其他同志把工作时间都安排在深夜一两点钟,待左邻右舍入睡后才开始发报。当时,这些土装的收发报机虽能通报,但由于准确性和灵敏度不是很高,发射天线的装置受到环境的限制等,在通常情况下一小时能够完成的工作却要花两小时才能完成,但黄尚英等地下电讯工作者不辞辛苦,每天都出色地完成工作。 由于国民党反动政府的严密封锁,驻上海的党中央和江西中央苏区以及各革命根据地的联系,单靠地下交通已十分困难。为此,党中央派李强、黄尚英两人到香港建立分台。1929年12月,李强、黄尚英两人在广东省委的领导下,在香港九龙弥敦道建立了地下电台。1930年1月初,上海中共中央与香港中共南方局电台首次通报成功。 香港电台建立后,驻上海的党中央和江西中央苏区的通报全是由香港电台转达的,各革命根据地、工农红军和党中央都被这一条看不见的红色电波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说,有了无线电通讯,红军从内线作战转移到外线作战就更加灵活了,部队就能撒得开、收得拢了。 在香港工作期间,黄尚英经常坚持工作到深夜,以致积劳成疾。1930年5月,因肺病严重,旋回沪转杭治疗。他虽重病在身,但仍坚持学习,盼望身体康复后重返战斗岗位,谁料在3个月后,即当年8月21日与世长辞,年仅20岁。 大革命失败后,黄尚英和许多革命者一起顶逆风、战恶浪,献身革命、矢志不渝。张沈川对他短暂的一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黄尚英是我党报务员中最早去世的一个好同志,是我们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千千万万个无名英雄中的英雄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