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先烈|金城:忠心为党、坚持革命的军事骨干
|
金城(1899—1948),原名金贵杰,化名胡楷,雁荡镇选坑村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白溪分区委委员、白溪区委委员,乐清县警备第四中队第三分队队长,乐清人民抗日游击总队第三中队中队长,永乐人民抗日自卫游击总队第三中队中队长,海山武工队副队长、队长等职。1947年3月,在玉环鸡冠山岛火叉洋面护渔,突遭国民党“义宁”号炮舰袭击被俘。1948年10月,英勇就义。 金城,1899年2月出生于乐清县白溪选坑村。他早年考入浙江省杭州讲武学堂,受过严格的军事训练。毕业后,他被分配在浙江第一师服役。1934年随军进入江西,后被编入国民党陆军第二十八师当连长。一日,他接到师部命令,让他的连队负责去监管重要“政治犯”瞿秋白的牢房。审讯时,瞿秋白慷慨陈词、毫无惧色,畅谈救国救民道理及民主主义革命思想,在旁的金城深受启发。而后,金城暗示一个班长偷偷地释放瞿秋白,不幸被发觉,瞿秋白又被抓了回来。不久,瞿秋白和这个班长均先后遇害,金城也受了处分。因不满国民党的腐败统治,1935年1月,金城离开部队返回家乡。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共地下党员郑伯永等一批爱国知识青年深入乐清农村山区,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组织青年服务团进行全民抗战动员。金城积极响应,协助郑伯永发动白溪当地农民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建立了青年服务团白溪分团。1938年7月,金城加入中国共产党。9月,他任中共白溪分区委委员。是年冬,选坑村党支部成立,他担任支部书记。1939年开始,乐清各分区委也陆续转为区委,他担任白溪区委委员。 中共乐清县委除积极发展自己的抗日武装外,还认真做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帮助组建抗日友军。1944年10月,乐清县国民兵团警备大队第四中队(简称“警四中队”)成立,中队长为陈济(后叛变)、副中队长为王鸣皋。警四中队成立后,陈济、王鸣皋深感兵源不足、军事干部缺乏,要求乐清县委帮助解决。县委决定从基本地区动员一批党员、农民和青年学生参加警四中队,组成第三分队,由熟悉军事的共产党员金城任分队长。县委领导邱清华亲自向金城交代任务,要求第三分队保持党的革命传统,成为警四中队的模范,政治上接受县委委员叶龄银的领导。金城带着30多名青年积极分子来到警四中队,被编入第三分队。中队长陈济虽然对县委派来军事干部颇为高兴,但怀有戒心,只让金城当了个通讯班的班长,另派人担任了第三分队队长。金城按照党的指示,凭着满腔爱国热忱和与人为善的处事态度,加上过硬的军事与指挥才能,很快赢得了陈济、王鸣皋的信任。于是,金城被任命为第三分队队长。 陈济知道金城是共产党员,对第三分队始终存有戒心,派他的心腹原黄曹乡警备班班长徐佐成带一个班与第三分队住在一起,以便监视。陈济对金城说:“你们三分队刚刚组建,新战士缺乏战斗经验。徐佐成这支队伍,与日本人打过仗,有作战能力,协助你们防守,增强你们队的实力。”金城深知县委交给他的任务艰巨,亦了解陈济的用意和警四中队的性质。他想培育好这支部队,使它成为党的武装力量。第三分队的官兵中,除金城是共产党员外,其他都是基本地区来的群众,只有少数人曾参加过青年服务团、受过党的教育,多数人是为逃避壮丁而来的,因此整体阶级觉悟不高。其中有几个军事骨干班长,曾在国民党军队里当过兵,虽有些军事知识,但染有国民党部队的坏习气,行动上亦难以驾驭。为加强该队官兵的政治思想和文化教育,县委又从乐清学生抗日宣传工作队中抽调张雪梅等8名骨干充实到警四中队,分别担任各分队的政治指导员和文化教员,上政治课、出墙报、编写文化课本、教唱抗战歌曲,队内精神面貌发生了变化,纪律也好了起来。因此,徐佐成带领的一班人,在第三分队待了3个多月,没有发现有可疑情况,只得灰溜溜地回陈济部队。警四中队成立后参加的畚斗山战斗、夜袭石马印山、西洙战斗,都给日军以狠狠的打击。 不久,国民党顽固派觉察到警四中队已经“赤化”,遂接连向上级要求速调兵“剿灭”。1945年2月,国民党顽军纠集1000余兵力,定于当月26日分五路向山面乡合围。乐清县委得知情报后,决定策动和领导警四中队脱离国民党,以保存抗日武装实力,并命令金城率部执行缴枪和警戒任务。25日夜,警四中队宣布起义。26日,乐清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成立,司令周丕振、政委邱清华。金城任第三中队中队长。3月,乐清与瓯北两县抗日武装统一组成永乐人民抗日自卫游击总队,金城仍任第三中队中队长。 6月,永乐总队第三、第六两个中队组成海上大队,由大队长兼政委郑梅欣带领开赴乐清湾,创建海上游击根据地。乐清湾地处乐清、玉环、温岭三县交界海面,是温州至各地港口的海上交通要道,有大小岛屿32个,政治情况复杂,素有“海水不干,海贼不断”之说。海上大队以大、小青岛为落脚点,依靠广大渔、盐、农民,团结爱国进步人士,进行海陆两栖活动,有力地打击各种反动势力,军威大振。海上大队活动足迹南至瓯江口外的大门山、洞头列岛和飞云江口外的铜盘岛,东至玉环漩门港外的鸡冠山岛,不仅扩大共产党的政治影响,而且通过护航、护渔,筹集经费,为保障县委机关和游击总队的给养作出重要贡献。 抗战结束后,永乐人民抗日自卫游击总队于同年12月开始奉命精简。1946年1月至3月,部队进行第二次精简,陆上武工队全部撤销。在各兄弟中队实行精简的同时,海上大队也于1946年3月进行了精简,海上大队番号撤销,部队改为海山武工队,队长为仇雪清、副队长为金城。后来,仇雪清调往山面区,金城任队长。武工队只留40余人,编成4个班,拥有2挺轻机枪。 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后,国民党反动派加紧对共产党军队的“清剿”。9月初,国民党反动派把“清剿”目标转移到乐清湾海岛上。9月15日,国民党浙保四团第三中队调集民船6艘,决定向大、小青岛等实施进攻。 这天,晴空碧波,能见度达20余里。近中午时,在孔头上半洋面隐隐地出现敌人的船队。海山武工队队长金城、政治指导员林存邦立即做好战斗部署。正当敌人的船队向大青岛洋面前进时,风紧潮急,敌第二分队和便衣队乘坐的两艘船,因轻装先于主力船驶向小青岛,并以轻机枪、步枪一齐发起攻击。待敌船离岸约一二百米时,埋伏在前沿阵地的武工队,居高临下,向敌船猛烈扫射,没几分钟,敌第二分队船只被击中下沉。接着,敌便衣队乘坐的船只亦多处中弹,拼命往西北方向逃窜。不久,敌中队长乘坐的主力大船又冲过来,其前舱甲板上架着重机枪,火力凶猛。当敌船距离武工队阵地约300米时,队长金城一跃而起,高声命令:“打!”武工队战士即集中火力向敌重机枪猛射,敌机枪手顿时中弹倒下,重机枪被打哑了。敌人无力还击,忙掉转船头往大青岛逃命。小青岛自卫反击战取得胜利后,全岛军民一片欢腾。这次战斗的胜利,保卫了乐清和江北党的领导人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947年3月中旬,郑梅欣率海山武工队抵达鸡冠山岛火叉洋面护渔。这里离玉环县坎门镇较近,该镇的渔会会长是个反共分子,打着“保护”渔民生产的招牌,组织了一支“护渔队”,经常敲诈勒索渔民,横行乡里。该会长得知武工队到来的消息后,即向国民党部队报告。23日下午2时许,国民党“义宁”号炮舰从坎门向火叉洋面驶来。郑梅欣即命令武工队所有队员迅速向鸡冠山岛撤去,准备战斗。金城乘坐的船只,由于吨位较大,加上潮落流急,船只无法靠岸,反而飘离鸡冠山岛越来越远。在敌军炮舰逼近时,金城指挥船上队员奋力还击。战斗相持1个小时后,金城和战士共4人被俘,班长张强和战士吴康林抱枪跳海英勇牺牲。 金城被俘后,被国民党先转押到南京监狱,后转温州监狱。狱中,他受尽各种酷刑,坚贞不屈,于1948年10月英勇就义。金城从入党到被捕前,一直从事武装斗争,英勇杀敌、屡建战功,是一名出色的军事骨干。 1950年12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浙江军区政治部批准金城为革命烈士。 作者:林丽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