孜孜以求重塑城市精气神 乐清以文化先行促精神富有
|
这个夏天,与天气一样炙热的是遍布城区的城市书苑,人气爆棚的新型文化空间成了市民读书消夏的好去处。 “如今,生活在乐清,只要愿意,一段独属自己的阅读时间触手可得,这样的书香生活令人满足。”市民吴建兴是一名资深阅读爱好者,他说出了很多乐清人的共同感受。 20年来,乐清坚定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方向前进,经济、社会两手抓两手硬,在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驰而不息抓文化建设,坚持公共文化设施共建共享,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提升了城市文化品质和能级,以文化先行促精神富有。 公共文化服务“破圈” 2021年以来,乐清市委、市政府克服人多地少等不利因素,在公园绿地等黄金地段精心选址,以清和书苑为代表的30个高颜值、高品质公共书苑惊艳亮相,有的取位市民活动密集区,有的掩映于公园绿林,有的毗邻碧湖秘境,凉亭、水榭巧妙相连,庭院、书廊傍水而栖。读者捧书眺窗得见白云悠悠、碧水漾漾……放眼这座书香之城,“乐读”地图遍及全市。 公共文化空间不仅仅局限于阅读,还成为展示地方文脉、汇聚艺术先锋、群众文化娱乐的好去处。在这里,常态化开展“百姓舞台”“梅溪讲堂”“越剧之夜”等主题文化活动,积极探索“书苑+艺术”“书苑+展演”等跨界融合的创新方式,让艺术“破圈”而行,走入日常生活,成为市民茶余饭后享受品质文化生活的新阵地。2022年以来,全市公共书苑共举办各类活动110余场,惠及20余万人次。 “这在20年前,是很难想象的。”吴建兴回忆,2003年,乐清的文化阵地集中在县前路附近,建于1987年的市级图书馆与文化馆共用一幢楼,老旧静谧。一张贴有自己单寸照的借阅证、手写的借阅记录册以及泛黄的书籍,成为很多老乐清人的阅读记忆。 多年来,乐清将为公众提供公益、均等、便捷的公共阅读文化服务作为民生建设的重点,阅读环境不断提升。2011年,乐清图书馆新馆开工建设;2016年,拥有近三十年历史的图书馆华丽转身,建筑面积上从原来2100平方米增加到20000余平方米,开放时间延长至夜间,馆内应用RFID等技术实现自助借阅(办证)等服务;2020年底,实现全市图书分馆全覆盖。 现全市已建成开放72个多种类型图书馆分馆,初步形成全域统一平台、统一规则、共建共享、通借通还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20年间,乐清公共图书馆藏书量从17.47万册(件、片)增加到157.6万册(件、片),年借阅量从17.2万册次激增到127.3万册次。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跨越式发展,见证了乐清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快速发展历程。 非遗保护融入生活 乐清这片西拥雁荡山、面朝东海的热土,千百年来孕育出了无数能人巧匠,涌现出以乐清细纹刻纸、黄杨木雕、龙档、蓝夹缬技艺、首饰龙“五朵金花”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有显著的山海文化特征,印证着中华文化的丰富性、多样性,在历史的长河中闪烁着独特的光芒。 时光回溯到20年前,乐清几乎还没有文化遗产的概念,只有散落在各处的乡土作品。2003年,浙江省开始对民族民间艺术资源进行全面普查,乐清的非遗探索之路也从那时启程。 当时,时任乐清市文化馆工艺美术专业干部的高敏作为第一批普查工作者赴杭参加培训,返乐后联合各乡镇,组成了文化员、文学爱好者、文化工作者在内的非遗普查队伍,花了8个多月时间走遍乐清原31个乡镇,收集到涵盖民间手工技艺、民间美术、民间文学、口头相传的谚语等历史沉淀下来的文化资源,并汇编成册。 “那次全面、深入的大普查,我们好似把大鱼小鱼都捞上来,基本摸清了乐清非遗资源的种类、数量和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为保护文化传承和发展,提供了详实可靠的基础资料。”高敏说,如今为大家熟知的乐清黄杨木雕、细纹刻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便由那次普查挖掘定位。 2006年6月,乐清黄杨木雕、细纹刻纸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乐清龙档应邀参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在国家博物馆展出,中外游人赞声不绝,展览结束被中国艺术研究院收藏。多年来,乐清非遗不断创新发展篇章,今年6月,乐清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新馆开馆,涵盖了人类非遗保护名录项目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5项、浙江省级名录项目19项、温州市级名录项目108项、乐清县级名录项目165项,通过数字、影音、体感等手段,打造出动静结合、视听融合、交互沉浸式、科技感强、互动性高的非遗展示空间,让千年非遗走入现代生活。 文化自信续写新篇 榆荚奔风健,兰芽负土肥。在“八八战略”一以贯之的指引下,乐清市委、市政府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一任接着一任干,推动乐清大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极大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 2022年以来,乐清首饰龙灯荣获第十五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系温州唯一;黄杨木雕《追梦》、竹壳雕《群英荟萃》等非遗佳作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2金1银1铜;原创越剧《王十朋》获评第十五届浙江省戏剧节优秀参评剧目;原创越剧《莫问奴归处》入选浙江省第二批经典保留剧目…… 如今的乐清大地,“1+30+N”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体系日臻完善,其中“1”是指一个乐清市文化中心主阵地,“30”是指30家高品质文化空间,“N”是指遍布乐清市城乡村社的文化点。乐清市民只要迈出家门,即可享受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这里环境很好,我有空就带孩子来参加活动。”在清和书苑,市民洪女士带着两个孩子参加《我是霸王龙》绘本阅读活动,清和书苑已经成为其一家周末休闲的好去处。 放眼乐清,特色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文化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文化惠民活动惠及百姓,非遗文化传承后继有人,续写出新时代乐清文化繁荣兴盛的新篇章,构筑起乐清人砥砺前行的精神力量。文化软实力在乐清发展征程中不断转化为发展硬实力,推动时代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