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走进乐清 > 乐清党史 > 党史人物
  • 成文日期:

致敬先烈|陈爱中:坚持真理 奋斗不息

发布日期: 2024- 11- 15 14 : 47 浏览次数: 字体:[ ]

仇康阜.jpg

陈爱中(1920-1947),原名仇康阜,谱名仇善智,仙溪镇卓屿村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大荆区委书记,中共乐清县委委员、组织部长兼芙蓉区委书记,中共台属特委秘书兼大荆区特派员,中共鄞慈镇地区特派员,中共四明工委委员、组织部长兼鄞慈县特派员等职。1947年由于叛徒出卖被捕,英勇就义。


陈爱中,1920年7月出生于乐清县大荆区卓南乡卓屿村。家中有2个姐姐、2个妹妹和1个弟弟,全家八口人,靠父亲给人家当店员和做小本生意的收入生活。1928年,他入本村私塾读书,1934年夏小学毕业后随父亲去天台县,在文华小学辅习班学习3个月,平时学业均在甲等。

1935年5月,因家境贫寒,陈爱中便辍学返回乐清,在大荆镇慎心药号当学徒,开始了一天到晚忙碌的店内杂务工作。酷爱学习的陈爱中刚进药铺时还心存幻想,打算把忙里偷闲的时间用来读书,相信只要肯努力,将来一定有前途,然而这个幻想终被忙碌的现实生活打破。得不到学习机会的他开始厌恶碌碌无为的学徒生活,但因经济尚不能独立,只能勉强支撑挨度日子。

然而,命运似乎在故意捉弄陈爱中。1935年下半年,陈爱中的母亲、父亲先后亡故。家中2个姐姐已出嫁,2个幼小的妹妹和1个年幼的弟弟需要抚养。于是,年仅15岁的陈爱中不仅在精神上要承受着亲人接连去世的极度痛苦,而且在生活上不得不面对一家四口人的谋生问题。幸亏当年轮到一些祀田,生活还算能继续。可是,年轻的陈爱中感到学徒生活已没有出路,越发不安,产生了要求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这时,常与他来往并时常教育他的堂叔仇雪清,鼓励他离开药铺回家自修,来年考公费生。陈爱中接受了建议,毅然离开。回家后,他开设一爿小药铺店,一面谋生一面自修,他除了学习学校必修的功课外,还阅读了不少富有革命思想的进步书籍。

后来,陈爱中与祖父因读书问题赌气,离家到雁荡山与堂叔仇雪清一起自修。自修两个月后,参加两次考试都没被录取为公费生,他的求学愿望宣告破灭。1937年七七事变后,受抗日救亡浪潮的影响,陈爱中萌发了抗日救国的思想。

1938年,中共乐清支部发动党员深入农村,宣传群众,组织青年服务团。经堂叔仇雪清介绍,陈爱中参加了青年服务团组织。未及半月,仇雪清又介绍他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在仇雪清的教育和引导下,陈爱中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的群众运动之中,他开始懂得“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的道理。同年10月,经仇雪清、郑伯永介绍,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填写入党志愿书的入党动机时,他写下了“自己找不到出路,共产党是穷人的党,一定可以找到出路的”这句话。他坚信跟着堂叔仇雪清走革命的道路,是不会错的。

入党后,陈爱中积极参加卓屿村支部的组织生活。当时他任卓南乡队附,支部交给他的任务是密切配合双溪青年服务团的工作,组织训练壮丁,发动志愿兵,在大荆地区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1938年11月,他担任中共大荆分区委宣传委员。1939年4月,担任大荆区委书记。

1939年冬,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时局逐步逆转。为保存和积蓄力量,1940年5月,中共台属特委和乐清县委调陈爱中到芙蓉区任区委书记。芙蓉是乐清党的工作最强的一个区,包括4个乡镇,与永嘉县接壤,全区有300名左右党员,10余个支部,工作任务及责任要比大荆区繁重很多。在这个时期,陈爱中专心致志埋头工作和学习,进步特别快。同时,他真正开始了地下党的工作生活。他在夜间活动较多,白天大部分潜伏在地方同志家里。他组织召开支部会布置工作,教育党员,隐密出报,办训练班,并发动农会开展减租斗争,组织巡逻队缉私,开辟山区游击根据地。8月,台属特委机关搬到芙蓉区,芙蓉区改为特委直属区,陈爱中继任直属区委书记。不久,又担任中共乐清县委委员、组织部长兼芙蓉区委书记。

1941年皖南事变后,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活动更加猖獗,从政治“清乡”发展为军事“清剿”,将芙蓉等地划为“匪区”,收买叛徒,破坏地下党组织,出动武装四处搜捕共产党员。为此,乐清县委开始搞武装,着手锄奸除特。同年下半年,陈爱中参加县委组织的锄奸小组,及时地处决了芙蓉区的叛徒,清除了隐患。11月,陈爱中调任台属特委秘书,担任政治交通工作,负责与省委联系。当时环境非常恶劣,特委机关经常处于国民党顽固派的武装包围之中。为了对付顽固派的“清乡”,他们白天分散潜伏、夜间出来活动,有时数十天不见天日。为了避免目标暴露,他们常常潜居人迹罕至的深山冷坳里,与青山作伴、以野兽为邻,过着原始人的生活。

1942年5月,台属特委迁回台州,特委决定由陈爱中兼任大荆区特派员。这时陈爱中和刘清扬同住在乐(清)黄(岩)边境的桐树坑村,在深山冷坳里搭建茅棚居住,进出都要钻洞。不久,温岭县委遭敌破坏,关系中断。陈爱中以温岭县委委员兼大荆区特派员的身份,立足大荆,整顿恢复温岭县党组织。特委交给他四五百元钱,让他在大荆到温岭一带以做咸货生意为掩护,开展革命工作。由于叛徒带领特务抓人、敲竹杠,支部同志对新到任的上级不信任,因此陈爱中在温岭进行组织工作颇为困难。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陈爱中通过努力,将温岭原有600名党员整顿到100名左右,确保了温岭党组织的纯洁性。

在艰苦斗争的环境中,陈爱中受到了锻炼,政治上渐趋成熟,领导水平明显提高。1942年秋冬,华中局决定将台属划归浙东区党委领导,台属特委领导人刘清扬等均调到四明山工作。1943年3月,陈爱中接到刘清扬的通知,叫他到浙东区党委报到。经过六七天的长途跋涉,通过道道封锁线,绕道三北,到达四明。他参加了浙东区党委举办的党训班学习,被选为支部副书记。学习结束后,陈爱中于6月被分配到姚慈县委担任沿江区特派员,8月任书记。这个区距敌人据点很近,党的工作基础薄弱,全区3个乡镇只有30多名新党员。陈爱中和当地一个同志以开设米店为掩护,进行革命活动。同年秋收时,他积极配合浙东游击队在沿江区开展反抢粮斗争。他组织巡逻队征粮,又发动群众,对地主实行“二五”减租,建立两面政权,打击了顽固派,保护了群众,从而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1944年1月,四明地委调他到鄞慈县担任县委委员、组织部长。临别时,当地干部依依不舍,挥泪相送。他又亲自带领工作队,在大雷乡王仙岗和武陵乡红岭整顿党组织,帮助群众度过春荒,搞生产工作典型。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奉命北撤,浙东区党委决定留下陈爱中等少数干部,坚持四明地区斗争。陈爱中被任命为鄞县特派员。主力北撤后,国民党在四明山区实行“清剿”。为保存力量,避开敌人的锋芒,陈爱中带领10余名地下工作人员,转移到鄞县、慈溪边境的大雷乡,隐居于山舍。此时,国民党反动派成立了各级“清乡”委员会,调集了两个正规师、浙保一团和杂牌军共3万余人,分进合击,对四明山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清剿”,疯狂叫嚣“三月清乡、六月消灭”。面对强敌压境,陈爱中带领同志们跳出包围圈,分散隐蔽,使敌人的“清剿”计划破产。外出分散隐蔽的同志先后回到原地。在艰险的环境里,个别同志产生了动摇,一度思想混乱。1945年12月,陈爱中决定在茅棚里开展整风学习,组织大家写自传,总结经验教训,从而稳定了情绪,振作了精神。他自己撰写了一篇长达1万余字的《陈爱中自传》,于1946年12月完稿,给党和后人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史料。

1946年1月,陈爱中带了四五个同志到章水区开展工作。他在冷饭坑搭了一间茅舍,准备在这里过旧历年。不料暴露了目标,国民党调浙保一团来突袭。他们听到消息,连夜转移。当夜满天乌云,伸手不见五指,山路崎岖,移步艰难,他们鼓足勇气,从山顶一步一步摸到山脚,再往前走。路上既不能照电筒,又不能跌跤,15里山路,整整摸索了一夜,天亮时才到达另一个山头。大年初一这天,他们在一个窑洞中度过。

不久,国共两党达成停战协议,浙东局势有所缓和。但这时经济十分困难,陈爱中向地委要来了12支短枪,决定开展锄奸工作,以此打开工作新局面。

不料,国民党背信弃义,斗争局势又趋紧张。陈爱中等在中共宁波工委的领导下,利用曲折发展的形势,恢复了鄞江区党的工作。他们在鄞县、奉化交界的十八级岗上搭起草棚,在经常以野菜为食的艰苦环境里,坚持与敌人作斗争。后来人们对他们的斗争精神赞叹不已,称草棚为“永安公司”。他们进行锄奸,在大雷乡开展经济工作,解决了游击队的给养等问题。一个多月以后,他们扩大了活动区域,打开了新的斗争局面。4月,陈爱中带领十几位队员到达三北,与当地同志配合,缴了花市、戍家两个国民党乡公所的枪支,镇压了反动乡长。这次出击,大大振奋了人民的斗志,国民党立即宣布将三北划为“绥靖区”,把浙保一团的一个大队调来驻防。而后,陈爱中又带领武装收缴了西岭乡公所的枪支,并除掉了一批罪大恶极的特务分子,扩大了党的政治影响,有力地打击了敌人的反动气焰。9月,陈爱中担任鄞慈镇地区特派员(简称宁波特派员),负责恢复三北地区党的工作。10月,根据组织决定,陈爱中从鄞县来到宁波市区,做白区工作,他在宁波西郊路573号租下了一幢小洋房,与刘清扬、陆子奇等假装组织了一个家庭,同时又布置地下党员在县学街开设公平柴行,与江北的北美丝袜厂同为交通联络站。他以商人的身份为掩护,搜集敌人多方面活动的情报,再通过交通站把它们传递出去。

1947年1月,中共四明工委建立,陈爱中被任命为四明工委委员、组织部长兼鄞慈县特派员。国民党为进一步扑灭四明的革命火种,部署了所谓“雪天清剿计划”。陈爱中根据上级党的指示,采取各种巧妙的办法,坚持反“清剿”斗争。在春节期间,他带10多名队员包围了正在细岭祠堂看戏的大皎乡国民党自卫队,与地下党员叶锦甫里应外合,一举缴获了乡自卫队的全部枪支,镇压了凶恶的国民党爪牙。

4月12日,由于叛徒出卖,陈爱中在宁波公平柴行(地下党联络站)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同时被捕的还有中共党员冯和兰(女)、吴家波等。国民党以为逮住陈爱中这个“大官”,就可获取中共的情报,摧毁四明地区的党组织。15日,陈爱中等被押解到杭州的浙江陆军监狱,由省保安司令部和国民党特种刑庭先后实施审讯。敌人施用种种酷刑,妄图从陈爱中口中掏出党的机密,可是他坚贞不屈、不吐一字。敌人见硬的不行,转而采用软化手段,派叛徒来劝降。叛徒对陈爱中说,只要自首,不仅可获得自由,还能得到高官厚禄。但是富贵岂能打动共产党人的心,陈爱中横眉冷对,痛骂敌人,怒斥叛徒,揭穿了国民党的鬼把戏。

陈爱中积极参与狱中斗争,破坏敌人的各种阴谋。当时,国民党对“政治犯”控制甚严,不但禁止他们阅读进步书籍,就连国民党的报纸也不准看。陈爱中便串通各囚室的联系人,通过个别同情共产党的狱警和国民党犯罪军官弄来报纸,或让新的难友口述国内外形势,再将内容汇集整理成文,然后传递到各囚室,供大家学习。陈爱中还在狱中策动声援于子三事件。11月初,他意识到敌人不会轻易放过自己,在狱中借机给妻子张荣源递去一个纸团,告曰:“我老虎落笼,过些天将要牺牲,过去的口供,你要坚持,组织是不会忘记你的,要把弟弟(陈爱中亲弟弟)带出来革命。”6日,陈爱中和冯和兰、吴家波被押回宁波,在宁波江北岸草马刑场英勇就义,陈爱中牺牲时年仅27岁。

新中国成立后,当地党和人民为深切怀念陈爱中烈士,将烈士生前生活、工作过的鄞县狮山乡命名为爱中乡(今为宁波市海曙区横街镇爱中村),以寄托哀思。

1950年1月,乐清县人民政府批准陈爱中为革命烈士。


作者:邵汉领、林丽娜


0